|
推敲的故事
|
(同桌正在分角色读着,评着。) 师:(指名读,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做评委。) 他们读得怎样? 生:读得不错。 生:我听出韩愈很生气,贾岛在请求宽恕。 (再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评:朗读时,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探讨文章中人物形象的不同特征,恰当处理。这儿,教师通过读评的形式训练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悟性。] 师:贾岛只对韩愈说了这些话吗? 生:不是。 师:还说了些什么? (生读书上句子:“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师:贾岛都是怎么对韩愈说的呢?请大家做贾岛,把话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练说后教师指名叙述) 生:我昨夜去拜访一个叫李凝的友人,谁知他不在家。我写了一首诗在他家门上。今天回想起,觉得诗句中有一个字似乎有些不妥,我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生:韩大人,贫僧昨夜去拜访友人,可是没有见着。我虽然没有见到他,可是昨晚月色美好,一路上心情舒畅,我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美好的情景使我诗兴大发,我写了一首诗留了下来。可是我觉得诗句“僧推月下门”中的“推”似乎有些不妥,我正在考虑到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我正在犹豫不决时,没想到路上冲撞了您的大驾,求您宽恕。 [评:把文中的转述改成贾岛的直接叙述,这有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语言训练点。] 师:老师想请两位同学表演一下刚才的经过,谁愿意? (同学们兴致勃勃,个个跃跃欲试。教师指名上台表演,两位学生的表演投入、到位,扮演贾岛的同学居然还跪在韩愈面前说话。台下师生一片掌声。) [评:虽是模拟表演,但通过对课文语言的渲染,掺和进自己的想像,学生的思维一下字“活”了起来。] 师:(当“韩愈”说到“让我来想想”时)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 生:我觉得用“敲”好。 生:我也决定用“敲”好,因为“敲”能表明贾岛是个有礼貌的人。 生:“敲”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因为在那样的夜晚,敲门声很清脆。 生:“敲”读起来嘴巴张得大,很响亮。 师:(转身问扮演韩愈的同学)下面,我们来听听韩愈怎么说? [评:巧妙的提问使刚才中断的表演继续下去,使表演有了一个完整性。] “韩愈”:我认为用“敲”字好,因为用“敲”不但表明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你看呢? “贾岛”:是啊,多谢大人赐教。 师:同学们,其实,你们比韩愈厉害呢,大家早就感觉到用“敲”好了。 (众笑,教师示意两位学生回座位。) [评:积极幽默的话语是对同学们的鼓励,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剂。] 师:听了韩愈的解释,大家有没有想起前文哪句话? 生:(马上齐读:“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评:与前文联系,呼应开头,让学生深切感悟“敲”字的妙。这又是教师特意安排的一个教学细节。] 师: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答了。(板书:韩愈解疑) 师;(出示诗文)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师点击“推”,改成“敲”。)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师:刚才,大家和大街上的人一样,都觉得贾岛很好笑。现在,你有什么要说吗? 生:贾岛啊,我刚才是说你是傻子,实不应该。我不知道你其实是在斟酌文字啊! 生:贾岛啊,你对待写作的态度是那么严肃,只是小小一个字眼儿就那么认真地斟酌,真可敬呀! [评:这儿,教师让学生再说一下想法,同学们真真切切地感悟到了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 师: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板书) [评:有人说,板书是微型教案。板书,不仅是文章的精华,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风格,以及本课的教学目的。因此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板书。] 六,延伸拓展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你能讲讲吗? 师:(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出示句子) 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生:“绿”。 (点击“绿”字,这个字呈现绿色,同时旁边出现“到、过、入、满”这几个字) 师: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生:春天是绿色的。 生:“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师:对,就因为这样,他的这个推敲文章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诵的佳话。 [评:学习《推敲》一文,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贾岛的创作态度,而从课外找例子,能延伸拓展教学内容,这个设计可见教者的精心和细心。] 师:有一位同学他正在推敲自己文中的字眼儿,让我们给他提些意见好吗? 生:好。(兴致很高,很有把握的样子) (出示:一阵风吹来,湖面(荡、漾)起了绿色的波纹) 生:我觉得“荡”好,因为它读起来响亮些。 生:我觉得用“漾”好,因为它能把春风轻柔的特点表现出来。(该生边回答边用手势演示春风轻柔的特点) 生:我也觉得用“漾”好,因为“荡”给人“动荡”的感觉,和春风的特点不相称。(该生边回答边用手势演示动荡的样子) 师:(问第一个回答的学生)你现在有什么想法吗? 生:听了同学的回答,我现在觉得的确用“漾”好。 师: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读,他读得很好,读出了春风的轻柔。) 师:大家推敲后觉得用“漾”好,下课后老师回把我们的理由说给他听,他一定会采纳我们的意见的。 [评:这个片断教师带领学生推敲文字,授之以渔了,可见教者的教学设计是层层递进的。] 师:今天,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以后一定会像“苦吟诗人“贾岛学习,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生:以前老师一直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今天我是真正体会到了。 生:我要把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让好朋友也来学习贾岛的精神。 师:好,希望大家课后把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并在以后的作文中注意细细推敲词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推敲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推敲的故事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推敲 |
下一篇文章: 推敲的故事典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