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敲》教案
|
曹广志 教材分析 《推敲》是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中的第五课。它是记叙古代诗歌创作中“炼字”情况的诗话。文章通过贾岛苦吟和大诗人韩愈帮他推敲诗句的故事,说明写诗要反复推敲,也说明了写诗要专心致志。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个故事很熟悉,没有理解上的障碍,主要是能使学生在诵读中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背诵课文,准确掌握重点实虚词含义和用法;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熟知“推敲”这一典故来历,仔细品味体会“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道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贾岛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和反复推敲、精益求精的精神。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准确掌握重点实虚词含义和用法。 2、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对诗句中“敲”字赏析,仔细品味体会“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道理。 教法学法 朗读质疑,讨论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2分钟) 同学们,唐代诗人贾岛有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这首诗清新幽美,写出了幽居之清幽恬美。尤其是其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道,并由此而衍生出一个关于“推敲”的典故,你知道它的来历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推敲”,领略其中的蕴意。(配乐吟诵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引出“推敲”典故的来历。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题目解说(1分钟) 推敲为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吟诗炼字的故事,后世人们把咬文嚼字、遣词造句、揣摩等叫做“推敲”。 三、作者、作品简介(多媒体展示)(2分钟) 胡仔,字元任,南宋人,自号“苕溪渔隐”。《刘公嘉话》,即《刘公嘉话录》,唐朝韦询所撰。因为所记之事都是听刘禹锡讲的,故名。 选自《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 本文是一则“诗话”。诗话是古代随笔的一种,是评论诗作、诗人、诗派并记录诗人议论和行事的著述。 四、相关人物介绍(多媒体展示)(3分钟) 1、贾岛: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人。早年出家为僧,法名无本。 2、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文学上,倡导“古文运动”。 五、疏通文意(1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语调以及抑扬顿挫,读准字音。 é pèi 吟哦 并辔而归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推敲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推敲》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推敲》阅读 |
下一篇文章: 语文上册第29课《推敲》教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