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敲》教学
|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词语典故,课文通过叙述唐代僧人贾岛(见参考资料⑤)与著名文学家韩愈“推敲”诗句的故事(见参考资料⑥),告诉我们千古名句均是“推敲”而来。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语言的韵味;使用语言时,要注意“推敲”语言。通过对本文的阅读,不仅让学生知道词语典故“推敲”的来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语言要“推敲”的道理。 课文侧重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他与韩愈共同推敲诗句的对话。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动作有:“伸着左手,食指和中指张开,右手食指一会儿点向左手食指,一会儿点向中指”,“两手掌立做‘推’状”“弯起一只手指做‘敲’状”。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神态有:“低头沉思默想”,侧头蹙眉,眨眼凝神”。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语言有:“是‘推’好呢还是‘敲’好呢?” 此处抓住贾岛推敲诗句的“点睛”之处,寥寥数笔,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时“推敲”的情境,惟妙惟肖。让读者与贾岛一起经历了“推敲”如醉如痴的过程,体验了“思虑得疾苦”的心理历程。 而描写贾岛与韩愈共同“推敲”时,作者对贾岛没做更多描写,只是说韩愈“沉思良久”,旨在告诉人们:即使是像韩愈这样的大文学家,也须经“推敲”之过程,方可作出有“韵味”的判断。 总之,此短文,通俗易懂,详略得当,虽系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但其中留给后人的启迪却是语言非“锤炼”不精当,文字非“推敲”不成“名”。 要点提示 1.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推敲典故的出处,体会推敲的作用。 2.学习作者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故事的了解,从情感上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激发学生更好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法建议 1.本文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学生自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以此把握短文内容与中心,体会“推敲”的作用。 2.学生读文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一演,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增强阅读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还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自愿组合,排练课本剧,课堂上演一演,评一评。通过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互评,提高学生对“推敲”作用的认识,更好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4.课后搜集名人名家“推敲”的故事,同学间传阅交流。 5.师生以自己“推敲”语言文字的案例,现身说法,交流分享“推敲”之体会。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推敲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推敲》教学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推敲 |
下一篇文章: 《推敲》教学反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