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推敲》教学反思

千余年来,在文学大家们激烈论战后,“推敲”一词已成为字句斟酌、治学严谨的代名词了。然而“推”“敲”这两个字在前人业已嚼烂的基础上,现在是否还有再对它深究的必要呢?我想还是有的。

从逻辑上讲,我觉得用“敲”字更好一些。诗的题目是《题李凝幽居》,也就是诗中讲述的是访友不遇的故事,既然访友,当然就要“敲”了,更何况中国古代隐士的怪脾气是出了名的令人捉摸不透,若用“推”,是不是显得有些鲁莽呢?应该说,“推”在逻辑上是存有不可忽视的硬伤。

从诗歌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来说,用“推”亦或“敲”,就有些难分高下了。诗的开头两句“闲居少邻并,径入荒园”,旨在营造一个自然冷清的环境,若用“敲”字似乎能想见池边树上的鸟儿惊飞的情景,而若是“推”,则把这种冷清进行到底。这样看来,“敲”就有了点惊扰自然的人气,“推”则更符合融入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这方面的选择上,我觉得就应依据诗到底要表达什么来作决定。《题李凝幽居》这首诗应该是要表达寻友而不遇的小小惆怅吧,虽然感情上还是以平和为主,但略微的暗色调也掺揉其间,若用“推”字,其暗色调显然就更符合诗歌的感情基调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在诗句是平谈还是出奇上,我觉得用“敲”读起来就要响亮些;再者,“鸟宿池边树”给我的感觉是一幅平面:水平如镜的湖面,鸟儿安卧树梢。如果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用“敲”这个类似于蜻蜓点水的动作,仿佛一声清脆的叩门声在空旷无人的山谷中回荡,写了面后再写点,我隐约觉得会有一种清幽而旷远的意境。

总的来说,“推”“敲”这两个字各有千秋,但我较钟爱用“敲”:意境的协调固然重要,倘若逻辑都保证不了,意境就只不过是真的“空中楼阁”了。

指导教师王体点评:“推敲”一词源自唐朝诗人贾岛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说“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在文字上的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的‘推敲’”,本文作者据此立意,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且很有层次地娓娓道出。

罗渝

《推敲》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设计本课时,我就由课题着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     理解课题。

首先我让学生找出来本文中解释“推敲”意思的语句,再找出与“推敲”意思相同的词。对“推敲”一词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推敲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推敲》教学反思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