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我是喜欢写诗歌的,但写作水平不高,只能是凑合诌上几句罢了,为了提高我写诗歌的水平,就得“充电”,认真学古今诗人及文学家的写作技巧。所以,退休以后,就办了一张国家图书馆借书卡,专门借阅诗歌一类的图书,不论古今中外,一律都看,每一次借三本,看完之后,还了再借三本,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竟然把国家图书馆对外借书室的诗歌类图书全部借完了。我也记不清了究竟到国家图书馆跑了多少趟,究竟借了多少本书,无法统计,也只能用不计其数来形容好了。在我借阅的诸多诗歌中,我最为欣赏的还是我国的唐宋诗词。
据说古人写诗词,许多词句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正因为如此,有许多诗句已成被后人誉为脍炙人口的诗句。我也看到有关“推敲”这方面的典故,既有意思,又有韵味。如,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诗人,他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就住在城里。有一次他在驴背上想起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后一句中的“敲”字,他想改用“推”字,但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就在驴背上,一面吟咏这句诗,一面用手来比划推和敲的姿势,十分专注,当时吏部侍郎韩愈正带着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地冲撞到韩愈仪卫队的第三部分附近,他还在驴背上不停地用手比划着,当时韩愈的侍从就将他推拥到韩愈面前,贾岛如实地讲述了他想把“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诗中的后一句中的“敲”字改用“推”字,但一时又拿不定主意,一心在琢磨,未发现眼前的事物,所以没有回避,韩愈不仅没有责怪他,还对他说,还是用“敲”字好,最后韩愈还和贾岛交上了朋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在为其写的“春风又吹江南岸”一句诗中的“吹”字,究竟改用什麽字更合适,时而改为“满”字,时而改为“过”字、“入”字、“到”字,经过反复的推敲,最后改为“绿”字,成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仅仅改了一字,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被后人誉为脍炙人口的诗句。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以下的启示:从此以后,我在写诗歌的过程中,对每一首诗歌写成以后,还要进行“推敲”,最后达到满意为止。我认为“推敲”不仅是对从事文字工作者的要求,而对各行各业做任何工作的工作者来説,都要具有“推敲”的精神,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