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P >> 琵琶行 >> 正文

 

平邑毛衍军:《琵琶行》课堂实录

山东省平邑一中  毛衍军

   

教学目标: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我们刚学过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现在来学习唐代另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1.简介白居易的有关情况  

同学们学过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诗中创造出了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意境。《琵琶行》是诗人任杭州刺史时的作品。当时诗人主动要求外放,得任地方官吏,心情平静。《琵琶行》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的作品。白居易在这以前写了大量的讽喻诗,刺痛了权贵人物。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捕刺客,权贵们就说他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诬陷他,说他母亲看花坠井而死,他竟作《赏花》诗、《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为江州司马。他在受到严重打击、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遇到琵琶女,同病相怜,勾起了一腔郁愤,创作出这首与《长恨歌》并称的著名诗篇。同学们都作了预习,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这首诗。

   

2.指定学生朗读全诗  

学生读得比较流畅。纠正“嘲哳”的读音不够正确。

   

3.引导学生学习小序  

⑴指定学生口译小序

学生口译基本通顺。纠正口译“因为”的不够准确。

⑵引导学生分析小序

师:小序写出了什么内容?对诗篇起着什么作用?

生:写出了两人的相遇。

生:还写出了诗人和琵琶女同病相怜,这是创作这首诗的缘由。

师:对。小序写出两人相遇,诗人和琵琶女同病相怜,根据出诗篇的内容,表明了诗篇的创作缘由。

   

4.引导学生学习、欣赏第一段  

⑴指定学生口译第一段

学生口译通顺。

⑵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

师:这一段写出了什么内容,创造了什么样的气氛?

生:写出诗人秋天江边送客,将要凄惨分别,创造出悲凉的气氛。

生:写出诗人在秋风瑟瑟、枫叶荻花不住颤抖的环境中送客,创造出悲凉的气氛。

师:分析得越来越具体,越好。用“凄凉”修饰此处的“气氛”,比用“悲凉”准确。诗篇写出因为什么将要凄惨分别吗?

生:因为“举酒欲饮无管弦”。

师:对;不要忽略了这一句,因为“无管弦”而“惨将别”,诗人才遥闻“琵琶声”,深被吸引,导致两人相见。乐声是贯穿诗篇始终的核心事物。

   

5.引导学生学习、欣赏第二段  

⑴指定学生口译第二段

学生口译基本通顺。纠正口译“突出”的不够准确。

⑵引导学生分析第二段

师:这一段是诗篇的重点段,也是写得最为精彩的段落。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段可以分为几层?都写出了什么内容?(学生看书思考)

生:可以分为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写出两人相见的情景;下面的八句为第二层,写出弹奏前的准备;下面的诗句至本段完为第三层,具体描写琵琶乐声。

师:分层分得很好,只是对第二层概括得不够准确。等具体分析后,也就会概括准确了。第一层描写出两人相见各自什么样的表现?

生:诗人“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他很想听听琵琶女的弹奏;琵琶女“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她有些害羞。

生:诗人轻声地问弹琵琶的是谁,恐怕冒犯了对方,邀请琵琶女相见也很郑重。

师:对诗人方面分析得好。“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传为名句,在这里表现了琵琶女的什么特征?

生:表现出她举动庄重,神情羞涩,有辛酸的心事。

师:对。几个同学对两人相见的情景,分析得相当不错。这相见情景表现出:诗人惟恐唐突弹者,高度尊重弹者,着重邀请相见,诚恳请求献艺。这对封建士大夫来说,是不容易做到的,诗人做到了。因而导致琵琶女弹献绝艺,借乐声抒发感情。琵琶女的出场,表现出她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这不但符合她已嫁的身分,也和她借乐声抒发的感情,倾吐的悲凉身世,和谐统一。(学生点头)下面,我们来分析第二层。“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缓读强调),描写了什么?有什么样的表现力?

生:描写弹奏前的准确动作,表现出琵琶女调整丝弦已经声音美妙,带有感情。

师:对。“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缓读强调),又描写了什么?有什么样的表现力?

生:描写了弹奏中的感情,表现出琵琶女有很多辛酸心事。

师:对“轻扰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拖音强调拢、捻、抹、挑、《霓裳》、《六幺》),又描写了什么?有什么样的表现力?

生:描写弹奏动作,表现出弹的都是当时的名曲。

师:对。正像三位同学分析的,这段诗句先写弹奏前的准备动作,表现出琵琶女调弦定音已经非同凡响,声中融情;再总写弹奏的情调,表明了弹奏过程中的每个音节,都像在倾诉平生的不幸遭遇,述说满腹的辛酸心事;最后描写择善而从指法和所弹乐曲,表现出琵琶女指法娴熟,所弹皆为当时的名曲。那么,这一层是描写出弹奏前的准备还是为后面具体描写乐声作铺垫?

生:为后面描写乐声作铺垫。

师:这就对了。这一层,为后面的具体描写乐声作好了层层的铺垫,积蓄了充足的气势,吸引着我们去着意欣赏那段乐声描写。乐声描写是这个精彩段落中,尤其精彩的部分。根据乐声的起伏,感情的变化,它可以分为几个小层?

生:可以分为三小层,前四句为一层,次四句为一层,最后八句为一层。

生:第二小层是六句,第三小层也是六句。(多数学生点头)

师:XX同学分析得对。“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对“声暂歇”艺术效果的感受和赞美,应归在第二小层,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乐声?

生:比喻的修辞方法。

师:对。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乐声。下面,我们来分析、欣赏这段乐声描写。要紧密结合作比事物的特点,来体会乐声的特点。琵琶女弹奏的乐声,“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要体会融于乐声之中的感情。谁来分析第一小层?

生:“大弦嘈嘈如急雨”,“急雨”,比喻写出弹大弦发出的粗重的声音和悲苦的感情;“小弦切切如私语”,“私语”比喻写出弹小弦发出的的声音和悲苦的感情;“大珠小珠落玉盘”,比喻写出弹大弦小弦发出的纷乱的声音和悲苦的感情。

生:“急雨”,比喻出声音粗重,也很急;感情。“私语”比喻出声音轻细,也很快。

师:分析、补充得都不错。这一小层,连用了三个比喻,描写出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而纷繁清脆;感情由悲愤而凄苦,悲愤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第一个高潮。(学生点头)谁来分析第二小层?

生:“间关莺语花底滑”,比喻写出乐声宛转流利和悲哀感情;“幽咽泉流冰下难”比喻写出乐声缓慢和凄苦感情;“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比喻写出乐声停顿和凄苦感情。“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诗人对乐声停顿的赞美。

师:分析得较好。这一小层也连用了三个比喻,描写出乐声由上层纷繁清脆的高潮,转入宛转低回,艰涩难通,低到无声;感情由上层的悲愤凄苦倾泻而出,转为抒发满怀哀愁,进而凄楚难表,凄楚无声,达到了演奏的低潮。(学生点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常被引用的名句,体现着诗人对“声暂歇”艺术效果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赞美,弹者已把听者带入乐声意境中去。(学生表示同意)谁来分析第三小层?

生:“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个比喻写出突然发出的雄壮乐声和激愤感情;“四弦一声如裂帛”,“裂帛”,比喻猛然煞住的乐声和凄厉感情。

师:分析比较中肯,补充一点。前两个比喻描写出乐声不但雄壮,而且激越;激愤感情,是再也压抑不住,迸发出来的。这一小层,描写出乐声在上层低潮中,突起奇峰,再掀高潮,戛然而止;感情由上层凄楚无声,转入激昂愤慨,恣肆奔腾,进而凄厉无尽;演奏在高潮中陡然结束。这段乐声描写,运用一连串贴切形象的比喻,描写出琵琶乐声声情并茂,恍如江潮迭涌,奇峰层现,不愧历来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学生点头,表示同感)现在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二段,注意体现出节奏和感情。

(学生朗读相当具有节奏感和感情。)

师:这段乐声描写,塑造出弹奏者琵琶女什么样的形象?

生:塑造出她漂流沦落、凄苦辛酸的形象。

师:对,但应加上“身怀绝艺”,这既是乐声描写中充分表现出来的,又是琵琶女这个人物形象能够引人同情,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点头)

   

6.引导学生学习、欣赏第三段  

⑴指定学生口译第三段。

学生口译通顺。

⑵引导学生分析第三段

师:琵琶女为什么在弹献绝艺以后,又对诗人倾诉悲凉身世?

生:受到诗人的影响。

生:受到诗人深被乐声感染的影响。

师:前面有诗句表现出诗人深被乐声感染了吗?

生:“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明诗人深被乐声感染,进入了乐声意境,这必在神情上表露出来;“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湖秋月白”,人们都被乐声感染,周围一片寂静,诗人一定更满脸同情的神情,不住连声的叹息。这一切都会被琵琶女看到。

师:分析得好。琵琶女见诗人聆声解情,反应强烈,感觉遇到了知音,因而对知音倾诉悲凉身世。两人感情已经相通。琵琶女倾诉悲凉身世时,述说了她当年红极一时、名噪京都的情况。这表现她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她仍在怀恋那段所谓的欢乐生活。

生:她怀恋那段所谓的欢乐生活,更增加了今天漂流沦落的凄苦。

师:不要忽略了她那些表达思想感情的话。

生:她在谈了所谓欢乐生活后,就发出了“秋月春风等闲度”的悲叹,不能说她还怀恋那段所谓的欢乐生活。

生:她还在倾诉悲凉身世后,说出了“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梦到少年事时,不是欢笑,而是痛哭。睡梦中已是痛哭,醒来后一定更加凄楚。不能说她还怀恋那段所谓的欢乐生活。(学生点头,同意这种看法)

师:越分析越准确了。联系“秋月春风等闲度”,“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来分析她的谈到那段所谓欢乐往事,就不会认为她还在怀恋那段所谓欢乐生活了。她是把那段所谓欢乐生活,作为悲凉身世的一部分来倾诉的。诗篇记叙她的这段倾诉,具有什么作用?

生:诗篇记叙琵琶女的这段倾诉,表现出她虽然容貌美丽,技艺超群,红极一时,一旦岁数大了,不漂亮了,也难逃凄苦沦落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凶残。(学生表示赞同)

师:分析得很好。

   

7.引导学生学习、欣赏第四段  

⑴指定学生口译第四段

学生口译通顺。

⑵引导学生分析第四段

师:“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常被人引用的名句。诗人对琵琶女说出这样的话,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生:表现出诗人因琵琶女的悲凉身世,联想起自己的不幸遭遇,同病相怜,情感更为相通。

生:还表现出诗人把琵琶女看得和自己一样,是可以互相倾诉不幸的知己。

师:两人的分析结合起来,就很全面了。伟大诗人和漂沦歌女同病相怜,感情相通;把她和自己地位等同,视她为知己。这对一个封建士大夫来说,难能可贵。诗人是从什么角度描述谪居浔阳的恶劣生活环境的?为什么这样描述?

生:是从“无音乐”的角度描述谪居浔阳的恶劣生活环境的。这样描述表现出了对琵琶女乐声的珍视。

生:也紧密照应琵琶女的弹奏,扣紧了全诗的中心事物乐声。

师:两人的分析结合起来,很不错了。如果引出一些诗句,来说明诗人是从“无音乐”的角度,描述谪居浔阳的恶劣生活环境的,就更有说服力了。

   

8.引导学生学习、欣赏第五段  

⑴指定学生口译第五段

学生口译基本通顺,纠正口译“向前”的不够准确。

⑵引导学生分析第五段

师:为什么琵琶女这次弹奏“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的青衫都被泪水滴湿?

生:琵琶女听了诗人被贬遭遇后,同情诗人,所以再弹的乐声“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听了琵琶女悲凉身世后,更同情她,所以“江州司马青衫湿”:两人感情更加相通。

师:说的不错。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弹出的乐声较前更为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遭际,所以弹出的乐声较前更为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遭际,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水滴湿了青衫。两人的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学生表示同意)诗篇开始于“无管弦”而“醉不成欢”,结束于“闻仙乐”而泣成一片。这样遥相呼应的开头结尾,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生:创造了凄悲的气氛,表明了诗人的凄悲设法排解。

师:话虽不多,但颇中肯。这遥相呼应的开头结尾,既形象地表现出“无管弦”时固然凄惨,“闻仙乐”后更增悲戚,诗人——正直人物的凄悲情绪实在无法纾解;又创造出笼罩全篇的悲怆气氛。在这悲怆气氛笼罩之中,塑造出伟大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艺绝琵琶女漂流沦落、凄楚孤苦的形象,更具有了强烈感染力量,有力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凶残。(学生点头)

   

9.指定学生朗读全诗(要求读出节奏和感情)  

学生朗读颇有节奏、感情。全班同学注意聆听朗读,品味诗句。

布置作业:深入体会全诗,背诵第二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琵琶行,白居易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平邑毛衍军:《琵琶行》课堂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琵琶行(并序)》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4
    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3
    琵琶行(并序)教案
    《琵 琶 行(并序)》教案
    《琵琶行》课堂实录
    唐诗三百首英译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课堂实录5
    《琵琶行(并序)》教案2
    《琵琶行并序》说课稿
    《琵琶行》课堂实录
    琵琶行 课堂实录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
    【译文】琵琶行
    《琵琶行》课堂实录2
    《琵琶行(并序)》原文及译文
    《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生字注音
    白居易的诗
    《琵琶行》古今异义
    《琵琶行》词语解释
    《琵琶行》知己意识深层内涵简论
    浅析《琵琶行》
    《琵琶行》多义词辨析
    风流才子之白居易
    《琵琶行》诵读提示
    《琵琶行》主题思想
    《琵琶行》形近字辨析
    知音、知人、知己──解读《琵琶行》
    千古绝响《琵琶行》──浅谈《琵琶行…
    《琵琶行》结构分析
    说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恬然自安”
    《琵琶行》课文译文
    《琵琶行》特殊句式
    《琵琶行》难句解析
    《琵琶行》课文导读
    《琵琶行》人物描写
    《琵琶行》的绘画美和音乐美
    《琵琶行》写作特点
    《琵琶行》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与情景相隔──谈《琵琶行》…
    白居易简介
    《琵琶行》知识点
    【作品赏析】琵琶行
    《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琵琶行》备课参考
    《琵琶行》教学建议
    《琵琶行》电子教材
    《琵琶行》中的“思”字
    挖掘审美意蕴 陶冶审美情操──《琵…
    《琵琶行》的“形象类比”特色
    《琵琶行》:琵琶三弹三境界
    分明怨恨曲中论──《琵琶行》音乐描…
    白居易《琵琶行》诗歌鉴赏
    《琵琶行》课文题解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杰出领袖
    《琵琶行》课文分析
    大珠小珠落玉盘 此时无声胜有声──…
    细说“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
    《琵琶行》多音字辨析
    变虚渺为真切的艺术──论《琵琶行》…
    一曲琵琶说到今
    白居易与琵琶
    《琵琶行》学法指导
    《琵琶行》写作背景
    同是天涯沦落人,落花时节又逢君──…
    谈《琵琶行》中的“转”
    《琵琶行》课本剧
    谈《琵琶行》女主角出场的描写
    “阿姨”是谁?──析《琵琶行》“弟…
    几篇诗文中的音乐描写──《琵琶行》…
    点评《琵琶行》
    我读《琵琶行》
    《琵琶行》知识归纳
    《琵琶行》章法艺术管见
    白居易七律诗《钱塘湖春行》赏析1
    白居易的《长恨歌》
    江南烟雨《琵琶行》
    琵琶亭
    琵琶亭怀古
    《长恨歌》与《琵琶行》的比较阅读
    《琵琶行》章法艺术管见
    笼今罩古有谁堪匹──长篇叙事诗《琵…
    《钱塘湖春行》说课教案
    《钱塘湖春行》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说课教案
    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
    《钱塘湖春行》教案
    诗词颂读《钱塘湖春行》说课教案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说课
    [诗文译意]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简案
    《钱塘湖春行》教案4
    《钱塘湖春行》教案5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白居易七律诗《钱塘湖春行》赏析
    胡儿能唱琵琶篇──谈《琵琶行》的艺…
    《钱塘湖春行》教案2
    咋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
    琵琶行多角度赏析
    《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课文评点
    《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鉴赏要点
    《琵琶行》课文导入
    《琵琶行》教学设计
    人之常情是解读作品的钥匙──《琵琶…
    《琵琶行》教学设计
    说《琵琶行》
    音乐与心境──比较赏析《琵琶行》、…
    《琵琶行》问题探究
    《琵琶行》重难点讲解
    《琵琶行》疑难解析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及文学创作
    《钱塘湖春行》教案3
    《琵琶行》课堂实录
    从《琵琶行》中读到的三类人的生活遭…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的三朵“典型花”
    意蕴深丰 功能多样──谈谈《琵琶行…
    由《琵琶歌》而至《琵琶行》兼及古典…
    “阿姨”是谁──析《琵琶行》中的“…
    《琵琶行》《李凭箜篌行》中的音乐异…
    《琵琶行》教学设计
    关于“冰下难”
    《琵琶行》鉴赏
    关于《琵琶行》
    品《琵琶行》──古诗苑漫步
    《琵琶行》辑评
    巧构妙思的《琵琶行》
    《琵琶行》教学杂谈
    《琵琶行》课文赏析
    《琵琶行》典型例题
    班门弄斧 美玉求瑕──《琵琶行》小…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