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Q >> 钱塘湖春行 >> 正文

 

《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

 
-
教学背景在两个月前的《诗歌教学》培训中,听完后,联系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更加确认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诗情画意,体会诗歌的意境,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开拓学生想像,培养和发展创造意识,提高欣赏能力训练的一种延伸。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诗歌是灵动的,充满了诗人的智慧和灵秀,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是由众多意象组合起来的。诗中有时间的悠长,空间的辽阔;有静景的描绘,动态的勾勒;有色彩的点染,线条的流动。但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形象在最初的理解中,只是一些零散的印象,指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理解,把这些意象进行组合,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像,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里浮现、加工,展现一幅幅立体的图景,引导学生步人诗境,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这是一种很好的欣赏能力培养方法。
  当我再次接触熟悉的《钱塘湖春行》时,我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为教学理念,以“在课堂上搭建支架”为教学方法,以在关键时刻向学生“抛锚”为教学手段,以“扬起学生想象的帆”为教学目标,来设计这课堂。
  从“听《钱塘湖春行》、说《西江月》”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
  其实,这个“听”字,不仅仅是听觉方面的活动,而且是心灵感官的互动。这个“听”是回忆的过程,是叙述的过程,是想像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是一个“想诗”的过程。
  “说”画面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解内容、体会其中的情趣的过程。师生共同探研,教师引导,理清词的内容。再从多角度去说面,表现了较好的语言驾驭能力。
  在这堂课上,我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撞击着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心中迸发出一个个火花,引人入胜,耐人深思。现摘录其教学片断如下:
  师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现在,请同学们读《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并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写什么时候的景色?
  (学生大声朗读诗。)
  生春天,而且是初春。
  师我们能否从诗中找出表现初春的词语?
  生“水面初平”,初春的雨水还不大。
  生“几处早莺”,并不是处处,初春的鸟儿还不多。
  生老师,还有“争暖树”,春寒未退,所以莺争着栖集在朝阳的树枝上。
  师不要给老师说,直接给大家说就行。(师不让提“老师”,让“给大家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更乐意发言)
  生“谁家新燕”,并不是家家,而是零星几家,说明春天刚开始,从南方飞回的燕子为数不多。
  生“啄春泥”,燕子才回来筑巢。
  生“浅草才能”,小刚刚出土。
  生“没马蹄”,还没有长高。
  生“乱花渐欲”,“乱”,“渐”,说明花儿有开放的,也有含苞待放的,或是地上的小野花,“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初春的花星星点点,也不是很多。
  师说地真好,面已经立体化了。下面,我们听录音读,闭着眼,用心灵去聆听西湖迷人春景的花香鸟语。
  (学生听录音,并且模仿朗读。)
  师我们听出春天的什么景色?你体会到春天的什么意境?想好了你就说。(在这里故意加了“意境”一词,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回味的余地。如果不加“意境”味就大不一样了。并且师让学生“想好了你就说”,积极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制造一个竞争的氛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
  生我听见了和尚撞钟的声音,那么庄严、肃穆,那么辽远、空旷,使我心旷神怡。我在西湖边上耳听着这天籁之音,眼看着美丽的西湖胜景,真是人生一大乐事。(笑)
  生“一年之计在于春”,迎春的人儿在西湖边轻歌曼舞,或细语呢喃,或那勤劳的妇女用那清澈的西湖水洗衣浣纱,木杵捣衣声,击水声清脆的、悠扬的此起彼落;而孩子们则在嫩嫩地,绿绿的地上欢快的叫跑着,估计他们欢呼天上的风筝,或者是在地上打着滚儿。
  生我听出了春天鸟叫声,那轻盈、活泼的黑头莺唱出美妙的歌声,“自在娇莺恰恰啼”。(此时,已看出学生已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里)
  生我听出风声,是带着一丝丝凉意的清风。
  生我能听出小从泥土中钻出来的嘶嘶的声音。
  生我听出了马蹄轻快的脚步声,叭嗒,叭嗒……由远及近,而又渐渐远去。
  生我听见了白居易正在那吟《钱塘湖春行》,清风传送着那优美的诗句,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学生争先恐后,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气势。学生妙语连珠,老师一副惋惜地表情)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展开想像,又有意境,同学们的诗歌感悟能力非常强啊!老师还想听听大家精彩发言,但因时间问题,进行下一个环节,不知谁能用耳朵听出色彩来?(学生笑)我们从诗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词。
  生绿,绿柳青青。
  生“花”是五彩缤纷的,所以也是色彩。
  生“水”应是碧绿色或青绿色。
  生寺庙是红砖绿瓦的,凉亭是古色古香的。
  生云是白的,蓝天白云。
  生是嫩绿的,树是刚抽芽的,也是嫩绿的。
  生白居易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悠闲自得的在西湖岸边踏青。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愿你们用美丽的笔去描绘多姿多彩的西湖的春天吧!在作文课上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恰到好处地把话题延伸到写作,既给学生留下了作文要求,又没打击学生此时的学习积极性)
  这群学生太可爱了,太令我惊喜了!他们各抒己见,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回答得异彩纷呈。我心目中的好课就该具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勃勃生机
  课后我特地向学生问缘由,学生说这个话题他们感兴趣,答案具有不确定性,可以加上大量的想象,畅所欲言,符合我们爱幻想的个性,而且能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也有学生说这个话题没有死扣住课文,有自己发挥的余地,能结合自己独特的感受来说;又有学生说看到同学纷纷发言,受这热烈气氛所感染,不甘冷落一旁。看来要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问题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不但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而且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扬起学生想象的帆,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
  课后反思我在处理本课教材中,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标中提倡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关系。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文本,老师与学生这样互动的局面,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文体地位,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见解或教参的解读强加到学生身上,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在这堂课中,我只有设计两三个大的问题,当问题的设计是贴近学生的,让他们每个人有话可说,注重题目的开放性,答案的多元化,还提倡学生多角度阅读,有创意地阅读。在这堂课中,我提倡的是返朴归真的阅读文本,从头至尾我没有将个人的阅读体验强加到教学中,生怕这些会左右了学生的思考与体验,于是才有了想象思维的存在。这正是课标中所提倡的阅读是一个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而没有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解读,真正体现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到实施到结束,有着全新理念的引导,教师真正做到了引导,而学生真正体现了其主人的身份。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琵琶行(并序)》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4
    琵琶行
    平邑毛衍军:《琵琶行》课堂实录
    琵琶行(并序)教案
    《琵琶行》课堂实录
    《琵 琶 行(并序)》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3
    唐诗三百首英译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并序》说课稿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教案2
    【译文】琵琶行
    《琵琶行(并序)》原文及译文
    《琵琶行》课堂实录
    琵琶行 课堂实录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
    《琵琶行》课堂实录5
    《琵琶行》课堂实录2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
    《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古今异义
    浅析《琵琶行》
    白居易的诗
    知音、知人、知己──解读《琵琶行》
    《琵琶行》词语解释
    《琵琶行》知己意识深层内涵简论
    一曲琵琶说到今
    《琵琶行》形近字辨析
    《琵琶行》诵读提示
    千古绝响《琵琶行》──浅谈《琵琶行…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及文学创作
    情景交融与情景相隔──谈《琵琶行》…
    说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恬然自安”
    《琵琶行》多音字辨析
    《琵琶行》教学杂谈
    《琵琶行》难句解析
    《琵琶行》重难点讲解
    《琵琶行》写作特点
    《琵琶行》写作特色
    《琵琶行》主题思想
    《琵琶行》知识归纳
    大珠小珠落玉盘 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课文赏析
    说《琵琶行》
    《琵琶行》人物描写
    风流才子之白居易
    《琵琶行》知识点
    【作品赏析】琵琶行
    《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琵琶行》备课参考
    《琵琶行》教学建议
    《琵琶行》电子教材
    《琵琶行》中的“思”字
    《琵琶行》的“形象类比”特色
    《琵琶行》:琵琶三弹三境界
    同是天涯沦落人,落花时节又逢君──…
    白居易《琵琶行》诗歌鉴赏
    细说“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杰出领袖
    《琵琶行》课文导读
    《琵琶行》的绘画美和音乐美
    挖掘审美意蕴 陶冶审美情操──《琵…
    分明怨恨曲中论──《琵琶行》音乐描…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
    《琵琶行》生字注音
    变虚渺为真切的艺术──论《琵琶行》…
    《琵琶行》多义词辨析
    白居易与琵琶
    《琵琶行》学法指导
    《琵琶行》写作背景
    《琵琶行》课文题解
    白居易简介
    点评《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古代诗歌五首》课堂实录
    课文古代诗歌五首研讨
    读《观沧海》
    关于《琵琶行》
    品《琵琶行》──古诗苑漫步
    《钱塘湖春行》说课教案
    《琵琶行》辑评
    《钱塘湖春行》说课
    我读《琵琶行》
    《琵琶行》章法艺术管见
    《长恨歌》与《琵琶行》的比较阅读
    琵琶亭
    琵琶亭怀古
    “阿姨”是谁──析《琵琶行》中的“…
    《琵琶行》课本剧
    琵琶行多角度赏析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教案3
    《钱塘湖春行》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诗文译意]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赏析
    诗词颂读《钱塘湖春行》说课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教案2
    《琵琶行》章法艺术管见
    《钱塘湖春行》说课教案
    白居易七律诗《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简案
    《钱塘湖春行》教案4
    《钱塘湖春行》教案5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白居易七律诗《钱塘湖春行》赏析1
    《钱塘湖春行》教案
    《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课文分析
    《琵琶行》问题探究
    《琵琶行》鉴赏要点
    《琵琶行》课文评点
    《琵琶行》课文译文
    《琵琶行》典型例题
    白居易的《长恨歌》
    《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鉴赏
    《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特殊句式
    《琵琶行》课文导入
    音乐与心境──比较赏析《琵琶行》、…
    人之常情是解读作品的钥匙──《琵琶…
    《钱塘湖春行》《西江月》教学实录片…
    《琵琶行》教学设计
    胡儿能唱琵琶篇──谈《琵琶行》的艺…
    咋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
    《琵琶行》的三朵“典型花”
    几篇诗文中的音乐描写──《琵琶行》…
    “阿姨”是谁?──析《琵琶行》“弟…
    谈《琵琶行》女主角出场的描写
    巧构妙思的《琵琶行》
    笼今罩古有谁堪匹──长篇叙事诗《琵…
    《琵琶行》疑难解析
    关于“冰下难”
    《琵琶行》课堂实录
    从《琵琶行》中读到的三类人的生活遭…
    意蕴深丰 功能多样──谈谈《琵琶行…
    由《琵琶歌》而至《琵琶行》兼及古典…
    《琵琶行》结构分析
    班门弄斧 美玉求瑕──《琵琶行》小…
    《琵琶行》《李凭箜篌行》中的音乐异…
    江南烟雨《琵琶行》
    谈《琵琶行》中的“转”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