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S >> 蜀道难 >> 正文

 

巧构妙思的《琵琶行》

巧构妙思的《琵琶行》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三角路中学 孙斌华       一首如泣如诉、似哀似怨、唱尽了世态炎凉、唱尽了人情冷暖、唱出了相怜相惜之情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千百年来,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在此笔者拟就本诗的构思之巧妙,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结构缜密,基调和谐

  文章一开始,先写主客分别时的悲惨情景,渲染一种悲凉的氛围,既为全文定下基调,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了伏笔。正是在这种“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情形之下,“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接着,文章自然写到邀请琵琶女弹奏。作者浓墨重彩,从演奏内容、效果以及听众的感觉等方面加以具体描绘,生动形象地把一个技艺超群的琵琶女的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如见其人,如听其声。

  一个演技如此高超的琵琶女,为何秋夜一人独自弹琴?于是作者很自然地引出琵琶女自诉身世。琵琶女悲凉的身世无不引起读者的同情。那么,此时作为一个诚恳听众的作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文章用了一个段落的篇幅,写诗人由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很自然地联想到自身的处境,于是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并由此萌生出给琵琶女作歌的愿望。琵琶女遇到知音,再次为诗人弹奏,格调与先前不同,但主、客都被感动得流泪。诗人此时的泪,既是同情之泪,又是伤感之泪。全诗在凄凉中开始,于“泪水”中结束,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二、明暗有别,详略相宜

  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面。然而三次演奏写法各不相同。第一次是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第二次是明写──琵琶女应邀演奏。这是诗的主体部分,诗人不惜笔墨,大肆渲染铺陈,从调弦、弹奏到收束,从神态、动作到指法的灵活多变、乐曲内容的丰富多彩、弹奏难度之大等,并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乐段,运用了大量形象的比喻,把琵琶女技艺的高超娴熟渲染到了极致。不仅如此,还通过听众的反映和秋夜景色的描写,从侧面烘托琵琶声感人的艺术效果。第三次仍是明写,但非常简略,只说调子悲凉,从侧面写听众“掩泣”,以“江州司马青衫湿”作结,此即用音乐形象及其艺术效果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鲜明地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三、形象典型,虚实相生

  从诗中人物形象的设置看,沦落风尘且年轻漂亮的女子在那个时代比比皆是,诗人为何要选择一位昔为娼家女、今为商人妇的琵琶女呢?其一,琵琶女和诗人一样来自京都。其二,都经过繁华得意的生活而现在处境凄凉。琵琶女的遭遇和自己的政治生涯是何等的相似!琵琶女的不幸是实写,诗人的不幸是虚写;琵琶女的不幸,可反映民间的变化,诗人的不幸,可反映朝政动乱的变化。这样一实一虚,虚实相生,从现象深入到本质,揭示出全诗的主旨。
    ──原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7)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琵琶行,白居易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巧构妙思的《琵琶行》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琵琶行(并序)》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4
    琵琶行
    《琵琶行》课堂实录
    琵琶行(并序)教案
    平邑毛衍军:《琵琶行》课堂实录
    《琵 琶 行(并序)》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3
    《琵琶行(并序)》原文及译文
    唐诗三百首英译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并序)》教案2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译文】琵琶行
    《琵琶行》课堂实录
    琵琶行 课堂实录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
    《琵琶行》课堂实录5
    《琵琶行》课堂实录2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
    《琵琶行并序》说课稿
    《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课文导读
    《琵琶行》古今异义
    《琵琶行》词语解释
    《琵琶行》多义词辨析
    说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恬然自安”
    《琵琶行》多音字辨析
    《琵琶行》形近字辨析
    白居易的诗
    《琵琶行》主题思想
    《琵琶行》难句解析
    《琵琶行》诵读提示
    浅析《琵琶行》
    知音、知人、知己──解读《琵琶行》
    千古绝响《琵琶行》──浅谈《琵琶行…
    情景交融与情景相隔──谈《琵琶行》…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杰出领袖
    《琵琶行》结构分析
    《琵琶行》特殊句式
    《琵琶行》课文题解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及文学创作
    《琵琶行》写作特点
    《琵琶行》写作特色
    《琵琶行》人物描写
    《琵琶行》教学杂谈
    挖掘审美意蕴 陶冶审美情操──《琵…
    《琵琶行》知识点
    【作品赏析】琵琶行
    《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琵琶行》教学建议
    《琵琶行》电子教材
    《琵琶行》中的“思”字
    白居易《琵琶行》诗歌鉴赏
    《琵琶行》备课参考
    同是天涯沦落人,落花时节又逢君──…
    《琵琶行》的绘画美和音乐美
    《琵琶行》:琵琶三弹三境界
    《琵琶行》的“形象类比”特色
    《琵琶行》写作背景
    说《琵琶行》
    变虚渺为真切的艺术──论《琵琶行》…
    大珠小珠落玉盘 此时无声胜有声──…
    分明怨恨曲中论──《琵琶行》音乐描…
    《琵琶行》知己意识深层内涵简论
    《琵琶行》生字注音
    风流才子之白居易
    细说“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与琵琶
    《琵琶行》学法指导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
    《琵琶行》章法艺术管见
    《琵琶行》课本剧
    《琵琶行》《李凭箜篌行》中的音乐异…
    品《琵琶行》──古诗苑漫步
    琵琶行多角度赏析
    《琵琶行》辑评
    点评《琵琶行》
    《琵琶行》知识归纳
    从《琵琶行》中读到的三类人的生活遭…
    白居易七律诗《钱塘湖春行》赏析
    关于“冰下难”
    白居易的《长恨歌》
    江南烟雨《琵琶行》
    琵琶亭
    琵琶亭怀古
    《琵琶行》课文赏析
    我读《琵琶行》
    《钱塘湖春行》说课
    《钱塘湖春行》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诗文译意]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赏析
    诗词颂读《钱塘湖春行》说课教案
    《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
    《钱塘湖春行》教案2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说课教案
    白居易七律诗《钱塘湖春行》赏析1
    《钱塘湖春行》教案3
    《钱塘湖春行》简案
    《钱塘湖春行》教案4
    《钱塘湖春行》教案5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班门弄斧 美玉求瑕──《琵琶行》小…
    《钱塘湖春行》教案
    《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章法艺术管见
    《琵琶行》课文评点
    《琵琶行》课文译文
    《琵琶行》典型例题
    《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问题探究
    《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重难点讲解
    《长恨歌》与《琵琶行》的比较阅读
    《琵琶行》课文导入
    《琵琶行》疑难解析
    人之常情是解读作品的钥匙──《琵琶…
    咋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
    白居易简介
    《钱塘湖春行》说课教案
    《琵琶行》教学设计
    笼今罩古有谁堪匹──长篇叙事诗《琵…
    一曲琵琶说到今
    “阿姨”是谁──析《琵琶行》中的“…
    由《琵琶歌》而至《琵琶行》兼及古典…
    意蕴深丰 功能多样──谈谈《琵琶行…
    《琵琶行》的三朵“典型花”
    胡儿能唱琵琶篇──谈《琵琶行》的艺…
    《琵琶行》鉴赏要点
    谈《琵琶行》中的“转”
    音乐与心境──比较赏析《琵琶行》、…
    谈《琵琶行》女主角出场的描写
    “阿姨”是谁?──析《琵琶行》“弟…
    几篇诗文中的音乐描写──《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关于《琵琶行》
    《琵琶行》课堂实录
    《琵琶行》课文分析
    《琵琶行》鉴赏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