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眉县.蒹葭姑娘
陕西.眉县.蒹葭姑娘
溯洄从之⑸,道阻且长⑹。溯游从之⑺,宛在水中央⑻。
蒹葭萋萋⑼,白露未晞⑽。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⑾。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⒀。
蒹葭采采⒁,白露未已⒂。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⒃。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⒄。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⒅。 [1-2]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⑵为:凝结成。
⑶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⑷一方:那一边。
⑸溯(sù):逆流而上。 洄:水流迂回之处。溯洄:在河边逆流向上游走。阻:险阻,(道路)难走。道阻且长,说明是在陆地上行走。从:追寻。
⑹溯游:在河边顺流向下游走。宛:宛然,好像。宛在水中央:是说顺流虽然易行,然所追从之人如在水之中央,就是近也是可望而不可及也。
⑺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⑻宛:宛然,好像。
⑼萋萋:茂盛的样子。
陕西.眉县.蒹葭台
陕西.眉县.蒹葭台
⑽晞(xī):干,晒干。
⑾湄:水和
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⑿跻(jī):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
⒀坻(chí):水中的沙滩。
⒁采采:繁盛的样子。
⒂已:止。
⒃涘(sì):水边。
⒄右:迂回曲折。
⒅沚(zhǐ):水中的沙滩。 [2] [3] [4]
白话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2]
创作背景编辑
这首诗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这一个人是谁呢?他是知周礼的故都遗老呢,还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旧臣呢?是秦国的贤人隐士呢,还是诗人的一个朋友呢?或者诗人自己是贤人隐士一流、作诗明志呢?抑或是我们把它简单化、庸俗化,硬指是爱情诗,说成诗人思念自己的爱人呢?解说纷歧,难以判定。” [5] [4]
作品鉴赏编辑
整体赏析
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
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在
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消殒马嵬坡后,玄宗孤灯独守,寒衾难眠,通过道士鸿都客“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找,仍是“两处茫茫皆不见”,但终究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杨贵妃,相约重逢于七夕。而《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国风·周南·汉广》中诗人也因为汉水太宽无法横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陈启源说:“夫说(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毛诗稽古编·附录》)“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