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蒹葭原文

 


这是古诗词的吟诵方法。我相信很多朋友还是第一次听到,尤其是这种南派吟诵。我当时跟老师学了之后,我就产生一个巨大的疑问,因为我们知道这首诗改成白话文之后,还有一种唱法,“绿苍苍,白雾茫茫。”嗯,这是琼瑶小说《在水一方》里头的主题歌,拍成电视剧电影之后,我记得应该是90年代的时候,传入大陆之后唱遍神州。

而小说和主题歌都叫《在水一方》,那么凄婉,和我们初读这首诗的感觉是一样的,甚至琼瑶的小说本身也是悲凉伤感的。我记得是刘雪华演的主人公杜小双,而著名的秦汉演的男主人公朱诗尧。杜小双是个孤儿,后来寄人篱下在朱家,而朱诗尧默默地爱她。两个人的爱情缠绵悱恻、悲凉、伤感,和这首音乐完全吻合。所以我记得当时问我的老师,为什么吟诵听上去不是那么伤感呢?这首诗到底是不是一首悲凉的爱情诗呢?

 


当然首先要问这首诗是不是爱情诗,因为古代有几种说法。有人说它是一种寓意了政治内容在里头的政治寓意诗。比如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这说的就是秦襄公没有用周礼来治国,所以当事人用蒹葭这首民歌来讽刺秦襄公。但是这种说法也非定论,我们还是更愿意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看待。人间自是有情痴,此爱不关秦襄公。

那么对于《蒹葭》这首诗到底写的是怎样的情感?我记得当年应台湾一所大学的要求,写过一篇小文章,叫做《初秋的断想》,就是论的这首诗。文曰:说到秋,总也离不开愁。诗人吴文英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大概是对秋愁最著名的论断了。黛玉也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嘛,其情愫更是苦不堪言。“木摇落兮而天下秋”,秋的哀婉却也难免。

 


但我以为,如同春天分为早春和暮春,秋天也要分初秋、深秋而分别对待的。人们盼望春天,丰子恺则曰不然,初春料峭正是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谈不上半分舒适的。至若暮春,杂花生树,温暖而充满希望,才是人们渴望的春天。而秋天大致相反。深秋肃杀,令人生哀,愁字且在此景最佳。但初秋不然,甚至大相径庭,乃至有实力和暮春的温暖PK一下。初秋的时节,暑气消退,天高云淡,想一下便觉神清气爽,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破一个鲜明的迷局,最能说明问题。

《诗经》里的蒹葭曼妙万状,历来为人称道,写的正是初秋的季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千百年来引了人们多少窥探与遐想。清人沈德潜说它苍凉弥渺,近人吴凯生说它景色凄清,台湾女作家琼瑶更因此作《在水一方》的小说,后拍成电视剧热映,主题歌《在水一方》的现代诗演绎,更是尽了哀婉的极致。可这个发生在初秋日子里的爱情故事,其情感色彩,真的是那么哀婉吗?



蒹葭今人多理解成芦苇,实际上指的是水边细长的水,或者有芦苇,却不止于芦苇。关键是“白露为霜”这一句,不论是说白露的节气,还是有白露凝成了霜的模样,但总是白露前后初秋时节。元代的《农书》记载说,白露时晴朗湿润,多微风。

这样的日子里,谁的心情会糟糕得起来呢?更让人容易误解的是“苍苍”、“萋萋”、“采采”,三个同意附它的词汇,本来是形容水草丰茂的样子,“苍苍”和“萋萋”的音韵,却凭空给了人们暗淡的想象。尤其是“萋萋”一词,本与“采采”同意,字面非常欢悦,是形容随草极丰茂,即旺盛的绿意,却被琼瑶直接改成了凄凉的凄,“凄凄”两点水的“凄”和字头的“萋”不是一样的,改成了凄凉的“凄”自然平添了无限的凄凉。

 


所以这样的景色不是哀景,是乐景。那么情感呢?处暑之后就是白露,却还未至秋分,天气刚转凉,正是宜人的郊外,小伙子与姑娘在此约会。又或者有位佳人,让这位秦地的小伙子一见倾心。他寻寻觅觅溯流而上,而姑娘或藏而不见,或渐行渐远,却并不消失。所以总是宛在水中央,就像俚曲里唱的那样,爱情就像捉迷藏,小伙子追求的道路因此平添了些怅惘,也不过是情理之中的插曲。若是说哀婉已属勉强,哪里有曲中谱的那般断肠。

我想先民在《诗经》的时代,应该是很爽朗很健康的,这从十五《国风》里最可以看得出来。不论是小伙子与静女约会时候的搔首踟蹰,还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这些情怀都明白如话,都有着可以想象的自然与流畅。即使是《国风·卫风·》中的弃妇,有两句决绝的抱怨,也不做无病的呻吟,更何况是属于秦地《秦风》中的男女呢。

 


如此说来,《蒹葭》写得实在应该是这样的景象:初秋的时节,天高云淡,清风如拂面的画笔,却不出丰美的水岸与岸边岛里的绿依依,美丽的爱情一幕在这里上演,余音不绝如缕,却有一抹隶属情爱的淡淡惆怅,挂在远远的天边。这是两千年前的爱情,纯洁透明的和今天一样。这是两千年前的秋天,和今天一样。

我这篇小文章主要的意图,是辩解了这个故事发生在初秋这个时间的蒹葭男女,约会在水一方求之不得,蒹葭苍苍,和蒹葭萋萋,都不是苍凉的“苍”,也不是凄凉的”凄”,而是绿丰美、绿意盎然的意思。而姑娘和小伙子在这里约会,也不是姑娘拒绝了小伙子的追求,而是和它捉迷藏,让小伙子,“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又总是追不到。所以“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央”说明这个姑娘并没有离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蒹葭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蒹葭原文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诗经〉两首》素质教育新学案
    苍苍蒹葭摇曳出的美丽──《蒹葭》美…
    《蒹葭》的朦胧之诗美
    美哉,《蒹葭》!
    读《关雎》──比兴、叙事、梦幻中的…
    一唱三叹 情景交融──《蒹葭》写作…
    《蒹葭》的几种主题解读
    异曲同工话惆怅──《雨巷》与《蒹葭…
    《〈诗经〉两首》课时训练
    含蓄幽远而意蕴丰富的《蒹葭》
    《〈诗经〉两首》重难点讲解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多音字注音
    《〈诗经〉两首》形似字辨析
    《〈诗经〉两首》词语解释
    《〈诗经〉两首》词类活用
    《〈诗经〉两首》古今异义
    《〈诗经〉两首》名句欣赏
    《〈诗经〉两首》结构分析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情景交融的典范──《蒹葭》简析
    《〈诗经〉两首》课文分析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关雎》之德与周朝的“三太”
    《关雎》琐议
    《关雎》的全诗和赏析
    说说诗经《关雎》
    《关雎》再赏析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也谈《关雎》为何排在《诗经》之首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关雎》《蒹葭》教学设想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关雎》教学设计
    《关雎》教学设计
    《关雎》教学设计
    《蒹葭》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杂谈
    王者之风,后妃之德──《关雎》的另…
    《〈诗经〉两首》诗意散译
    《蒹葭》教学实录
    蒹葭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蒹葭》美点赏析
    《蒹葭》教案
    《蒹葭》教学实录
    《蒹葭》阅读练习及 答案
    《蒹葭》教学设计
    《蒹葭》教学设计
    《蒹葭》真是一首爱情诗吗?
    《蒹葭》教学设计
    《蒹葭》教学实录
    蒹葭教案设计
    《蒹葭》课堂文字实录与点评
    获奖案例 以《蒹葭》为例谈谈诗歌教学
    《蒹葭》阅读练习及答案
    《蒹葭》中考练习题
    蒹葭译文及注释
    《蒹葭》中考练习题
    蒹葭读后感
    蒹葭是什么意思?
    蒹葭怎么读
    《蒹葭》教学实录
    《关雎》一课教学案例
    《〈诗经〉两首》教学实录
    《〈诗经〉两首》问题探究
    《〈诗经〉两首》生字注音
    《〈诗经〉两首》有关资料
    《〈诗经〉两首》教学建议
    《〈诗经〉两首》研讨与练习说明
    初中语文 人教课标版 九年级 下册
    从《蒹葭》课例谈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
    《诗经·蒹葭》优质课教学
    《关雎》一课中两个问题的处理
    《蒹葭》教学反思
    《〈诗经〉两首》整体把握
    蒹葭教学反思
    《蒹葭》教学实录
    赏析《蒹葭》
    《蒹葭》教学设计
    《蒹 葭》教学设计
    《关雎》和《蒹葭》的文本细读与教学…
    一等奖课《蒹葭》实录整理
    《蒹葭》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应注重情感感悟与写作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