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阿里山纪行》教案及教学反思

前些天,和东半县的老师交流,上了一节公开课,简要记录一下:

《阿里山纪行》教学简录

课前组织:

1、学生预习,小组组织解决生字词语,划出表明行踪变化的词语,找出文中写了哪些风景,划出文中的优美词句,品读好在哪里。

2、学生教唱,学唱《大海啊大海》,《高山青》。

3、教师指导了解导游词的特点。

4、小能手构思,黑板:今天我们旅游去。

5、小组为单位成立一个旅游团,商讨出团旗团名,在各自小组所在黑板上出。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旅游了,走进庙宇宫殿,是为了向历史寻找应有的耐心;走进森林草原,是为了向自然寻找宁静自在。今天,让我们以游客的身份,随大陆学者吴功正一起走进宝岛台湾,神游美丽的阿里山。

 

师:请各小组按次序一起起立喊出自己队的名字以及口号。

生:一小组:金城太阳队,不怕旅途漫长,我有英雄本色。

二小组:探险者,精彩旅途,互相帮助,阿里行程,我们必胜。

……

师:各位领队,清点人数,照相机准备好了吗?行装准备好了吗?……出发!

 

第一环节:酒店欢歌。 

(模拟情境)两岸学者欢聚,唱歌《大海啊大海》,《高山青》;

师:请各旅行团派出先遣队员去探路。

生:默读课文,快速圈划出表明本次旅游行踪路线的词语。

交流明确。

  师生谈话:唱歌中,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气氛。

师生小结:轻松,愉快,和谐,默契。

师:集体出行,注意仔细观察沿途景色,用眼睛这架数码相机“拍摄”精美照片。

 

第二环节:回来亮宝

师:你“拍摄”到了哪些美丽的风景图片,逐一介绍。

生:积极发言,概括文中的几个面。

师:赞许,请学生纠正其中不大准确的概括。

师:风景固然美丽,人的创造力更神奇,哪位同学“拍摄”到了显示阿里山古典文化美的图片?

生:……

师:大家此行的目的地是神木,请哪位同学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一下神木这个景点。

生一,二,三 发言,学生点评。

师小结:神木被称为阿里山的灵魂,不会看看热闹,会看看门道,感召无数游人去阿里山的,不仅仅是阿里山的美色,更因为她的精神。

大家齐读,写神美的语句,感受。

 

第三环节:交流反思

师:行走阿里山,大家乘兴而去,尽兴而归,收获颇丰。作为一个现代文明人,我们倡导环境保护意识,那么,有没有在沿途留下方便面袋子,有没有带回来一根一朵小花?

生:笑,纷纷回应,没有!

师点拨: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做文明游客,呵护阿里山。

 

第四环节:发散创新

师:我们带着满兜清风归来,我们带着思古幽情归来。古人饱览山川胜景,总结出我国名山的特点:泰山天下-,华山天下-,峨嵋天下-,(留足时间,等待学生说出答案,激发创新热情。)那么阿里山的美丽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你怎么概括呢?

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并阐述理由。(用文中句子)

学生群策群力,斟酌出的字有:幽,静,美,凉,奇……。

那么哪个字最能够概括阿里山的特点呢?学生自由起立,辩论。

胜出:阿里天下幽

(虚拟口气)阿里山旅游管理团队采用了你的广告词,在阿里山前树起巨幅广告:阿里天下幽。富有禅意的阿里山吸引了更多的大陆人去观光,受到高山族人的热情招待。两岸人民的心靠得更近了。

 

第五环节:品味语言

古人说:山水是地上文章,文章是案头山水。好景好要好字来描。学者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一文语言颇有特色,请大家从文中找出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看能不能说出其中的妙处。

(学生积极地诵读。)

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组内同学听,让他帮你找美感。

(就近原则,学生找同学读,听,悟)

自由发言,读句子,说妙处。

(生甲:……富有节奏感;乙:……………………使用了很多修辞,把景色写得如在眼前;丙:………………这个句子让我想到了一个古文句子。)

师点拨:化用的手法

 

第六环节:师生共同小结本课内容

游兴: 身心交融

游踪:    移步换景

见闻感受:

美 景美 神美 文美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阿里山纪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阿里山纪行》教案及教学反思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