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行xíng 行李 行楷 立身行道 用行舍藏 B.角jué 角色 头角 发生口角 群雄角逐 C.揣chuǎi 揣测 挣揣 不揣冒昧 凭空悬揣 D.当dāng 当真 担当 螳臂当车 锐不可当 2.下列各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菲薄 尘嚣 青红皂白 诛连九族 B.剥蚀 幽僻 永保生机 屈尊下顾 C.蜗旋 余烬 销魂勾魄 攻城略地 D.蛰伏 挈带 稿木死灰 权宜之计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站在碑前,一一地看着那些名字,那些于我十分陌生的名字,那些从 的历史长河中打捞上来的名字。 ②经过各国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终于正式 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此次流行的“非典”的病原体。 ③所谓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 群体关系,在 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 A.浩瀚 确立 调节 协调 B.浩渺 确立 协调 调节 C.浩渺 确认 调节 协调 D.浩瀚 确认 协调 调节 4.下列各句中标点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在现存文化理论中,除了把文化界定为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的一派外,另一派则把文化理解为人的生存样态(胡适就是著名的生存样态说持论者。) B.我们知道,新课标突出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那么,培养怎样的人呢?一句话,“有文化教养的社会的人。” C.文化是什么?是使人超出机械、平庸生活的东西,是使人更有素养、想像力与创造力的东西,是使人更聪明、智慧的东西。 D.有这么一则幽默故事:以大象为论题作文,德国人写的是《大象的思维》,法国人写的是《大象的情爱》,中国人写的则是《大象的伦常》。 5.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 A.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B.她从来不占别人的便宜,别人也休想沾她的光,和谁家共事都是这样: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 C.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D.移动通信产业利润丰厚,吸引了很多厂商进入,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合法的、非法的、有条件的、没条件的经营者纷纷加大对通信产业的投入。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种夜游记笔记的方法,密切了这位著名作家与英国下层社会的关系,创作出许多深受读者喜爱的文艺作品。 B.学问千头万绪,归结起来只有两点:一是微观剖析,认识事物和问题的共性特征;二是宏观贯通,把握事物和问题的联系或个性。 C.4月13日雅虎公司高层悉数汇聚北京。除宣布重新组建的新雅虎中国管理队员之外,还谋划利用刚刚出炉的YST争霸搜索市场事宜,开启雅虎在中国新的格局。 D.一位家长向记者哭诉:读初二的儿子沉迷网络后,平常经常向家长要钱不说,还花光了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7一lO题(12分,每小题3分)。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 在告别20世纪而进入21世纪之际,中国思想界对启蒙有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人历数启蒙的罪状,劝告知识分子放弃启蒙立场;有人则回顾启蒙被压倒的悲剧,希望在中国“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面对思想界的矛盾和种种困惑,有一个问题必须回答:今日的中国是否需要启蒙? 这应该是一个无须回答的问题。因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必然要伴随着不断的启蒙。然而,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在20世纪,先是有人宣判启蒙思想因其资产阶级属性而“过时”或“腐朽”,接着又有人从后现代的立场上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解构而告别启蒙。这就使启蒙是否需要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那么,启蒙是否需要?就今日中国现实而言,启蒙无疑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就中国历史而言,它是一个没有完成就被打断的历史任务。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虽然长期被湮没和遗忘,但这并不证明中国不需要启蒙。现代化的种种挫折都在提醒着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将其超越,只要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历史就必须进行补课。 众所周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历史上都曾有过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但中国的这种传统特别悠久而深厚。一些人认为20世纪中国的悲剧在于激进主义,但必须注意的是,在这段历史上,无论出现过多少过激事件,也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传统的模式,因而也没有冲破传统的模式。虽然传统的确在发生变化,年轻人身上已经很少见到“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的礼教影响,但以政治伦理为中心的传统文化阴影却依然笼罩着中国人的精神。面对刚刚过去的历史,我们无法否认中国传统中的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仍然根深蒂固。在这种情况下,正如有识之士指出的:“如果我们不能继承五四先贤的志业,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历史不但已经重复了,而且还不是没有可能再重复,至少至今还没有能看到足以防止的保证。” 一些人否定启蒙的理由是大众的拒绝。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事实。但是面对同样的事实,却也可以做出另一种回答:正因为大众拒绝,启蒙更是必需的。 有人认为,近百年来中国的灾难都源于“启蒙”,因为它明显违反了自然演进理论,破坏了文化发展的自然进程,甚至破坏了正常生长的日常生活和市民社会。事实上,这种认识是不可靠的。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破坏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并非启蒙,破坏了市民社会发展的也并非启蒙。一些论者把各种历史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就像把“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反启蒙的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一样,是很不公正的。我们应该承认,启蒙的确破坏着文化的自然演化,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是否这种文化自然演进的规律?即使有五四那样的启蒙努力,也仍然难以改变其循环往复,其力量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拒绝启蒙,致力于维护它自然演进的秩序,那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事实上,几千年的历史已经提供了证明,自然演进只能在专制与蒙昧的路上滑行。在启蒙打破常规之前,也未见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 (选自夏中义《大学人文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7.下列对第二段中“补课”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在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时,知识分子必须冲破传统的思想模式。 B.重新树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 C.铲除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致力于维护自然演进的秩序。 D.知识分子教育民众放弃激进主义,超越并冲破传统模式。 8.对“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现代化进程中,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启蒙工作还必须进行。 B.“启蒙”明显违反自然演进理论,因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不能使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 C.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传统发生了变化,因而启蒙的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D.“启蒙”的力量是弱小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很难打破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这一规律。 9.根据全文分析,不属于今日的中国需要启蒙的理由的一项是( ) A.就中国历史而言,启蒙是一个没有完成而被打断的历史任务。 B.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历史就必须进行补课。 C.进入21世纪,中国思想界对启蒙仍然存在着截然相反的看法。 D.中国传统中的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仍然根深蒂固。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激进主义,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冲破传统的模式。而启蒙却能使今日的中国防止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灾难再次发生。 B.五四先贤的启蒙努力曾推动中国社会向文明健康发展,今日的知识分子也应向五四先贤学习,肩负起启蒙的重任。 C.中国专制主义传统历史悠久,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才形成现代启蒙运动的高潮,但因其力量弱小,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程度有限。 D.启蒙在今日的中国是必不可少的,是中国人获得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的必由之路。但知识界关于是否需要启蒙的争论也是必要的。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①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②令,缑氏安之。迁成皋令,将漕③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会吕嘉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乃拜为御史大夫。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节选自班固《汉书》,有改动) 注:①浑邪:人名。 ②缑氏:县名。③将漕:领送漕粮。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输家财半助边。 输:捐献 B.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见:我 C.于是上久不报式。 报:答复 D.上过其羊所,善之。 善:认为……好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B.尊显以风百姓。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C.上贤之,下诏曰……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D.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卜式靠牧羊致富,但为了抗击匈奴,他愿意把一半家产交给官府作为边境作战的费用。皇上觉得这个人情太重了,并担心卜式会因此而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所以没有接受卜式的家产。 B.当富豪人家纷纷隐匿家产时,卜式却热衷于拿出家产去资助官府。皇上重赏了卜式,完全是出于鼓励富商人贾能够顾念国家、支持自己的政策的目的。 C.皇上对卜式的用管理羊群的方法来管理老百姓的理论颇感兴趣,想试一试他的本领便封他为缑县令,果然缑氏百姓反映很好;出任成皋县令,办理漕运的政迹又被评为最好。这样皇上更重用他了。 D.南越吕嘉谋反时,卜式上书朝廷,请缨出战,愿意父子一起率兵奔赴前线,决一死战,以力效国。皇上认为虽然他们最终没有真正上战场,但有这种保卫国家的心意就已经很难得了。 14.联系全文看,下列关于卜式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弟。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人。 B.从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主动请求奔赴南越决一死战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吝啬钱财、不图回报、忠心为国的人。 C.卜式愿意资助朝廷抗击匈奴,却什么事情也没有求;被封为中郎官却不愿意做,宁可替皇上放羊。在皇上看来,卜式是一个内心有高尚品德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 D.“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说明在作者看来,卜式牧羊出身,以财输边,从郎官、县令升至御史大夫,主要原因是遇上了好机会。 第Ⅱ卷(共108分) 四、(共18分) 15.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3分) 译文: (2)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3分) 译文: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2分) 译文: 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汴河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②隋家:隋王朝。 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差不多。 (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重点不同,所抒感慨也不同,请作简析。(3分) 答: (2)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3分) 答: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 ,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 (2)沧海月明珠有泪, 。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3)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 乎?” 五、(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 屋檐三境 梦天岚 雨水或者冰凌沿着头顶的檐瓦淌下来或挂着,乡村的童年就是矮矮地觅一处干禾——坐着或者躺着,任那断金碎玉般的声音在耳畔不停地叩响,像叩响那扇不曾开启的童真之门。 这大抵是一种境界。 假若一条狗蹿到你面前,你毫不客气地一脚踹开,那狗就汪汪叫着躲到别人的屋檐下,不消一盏茶的工夫,又会摇着尾巴回来。然后你起身拍拍屁股上沾着的草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那狗就低了眉怯怯地看着你。这时的屋檐自然得就像窗外司空见惯的风景,你也懒得放在心上。 梧桐叶落了又落,油菜花黄了又黄,一盏老眼昏花的桐油灯依旧滋滋地亮着。一扇大门静静地候在屋檐下,开或者关似无关紧要。时间倒像个无事生非的顽童,或无端地抽走几块青瓦,或恶作剧地抹上几笔沧桑,惟有郁郁葱葱的藤藤蔓蔓长长地爬上屋檐,你就不知不觉地生出一种攀比,于是决定揣上几块瓦片出门:因为你还不懂得沧桑的滋味。 一颗不安分的心哪里还容得下片刻的依恋之情,屋檐就像个沉默的老人以一种深邃的目光送走你仓促而又灿烂的背影。待你蓦然一惊回过头来望上一眼,屋檐就越发矮了,那斜斜地棱棱角角就越发模糊了,看不见了,惟有前方的路一片清晰。 在有风有雨有酸有甜有辣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人将你淹没,越来越多的事物将你困扰,你彷徨你失意你迷惑你无奈你身不由己,偶尔你也会躲在某个无人的角落里汪汪地叫上几声。此刻的屋檐便是一种奢望,一种涌动不止抓肝挠肺的情绪。 这大抵也算一种境界。 渐渐地,在属于你的词汇里不再有“假如”二字。生命需要像屋檐一样的港湾,寂寂地泊着白天和黑夜,让原本属于你的自由你的梦想在无聊的张望中悄然无声地滋长……当你遥遥地恍恍惚惚又看到自家的屋檐,那个古老的童话式的寓言已在跌宕的血脉里坍塌,可你依旧离沧桑很远。 因而你懂得了生命更需要像天空一样的宽广,大地一样的辽阔,让你的太阳炙烤着你,让你的月亮濯洗着你,让世俗的尘埃不断覆盖又不断擦亮你,远方的路程才是人生的真谛。 路总是漫无边际的长。春天风也似的跑了,火爆爆的夏天已远走他乡,踉踉跄跄的秋正一步步滑向深谷,冬天的霜雪预谋着就要爬上你的额际……你的屋檐呢? 哦,这就是你的屋檐,你一脸的自豪——你的屋檐很高,这是你穷尽一生的高度! 此刻,你正稳稳当当地端坐在某某街某某胡同的某幢大楼里,它虽然构不成现代都市里的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但坚硬的水泥结构已使你不在乎任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大雨。 你已经很少出门,你将所有历经的沧桑锁进记忆的檀木匣子里,间或搬一条小椅坐到黄昏的阳台上,看雁来雁远云卷云舒,看如血的夕阳怎样一步步迈下对面的山冈。 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境界?! 是啊,每次仰首,你浑浊的双瞳看到的或者已不再是现在或者从前的屋檐,但相信每一次仰首已成为你生命中永远的从容。 。 18.请具体列出在屋檐第一境界中所写到的人和物(至少四个),它们共同构成的情景的特点是什么?(4分) ①人和物: 。 ②情景的特点: 。 19.文章的后半部分有这样一段:“哦,这就是你的屋檐,你一脸的自豪——你的屋檐很高,这是你穷尽一生的高度!”这里的“屋檐”具体代表什么?(4分) 20.(1)“屋檐三境”中的“三境”表现了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心境,请分别简要概括文中的“你”在三个阶段中心境的主要特征。(6分) ① ② ③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屋檐”象征人生的起点,虽然历尽沧桑,也许“你”浑浊的双瞳已看不到从前的屋檐,但生命的港湾却会永久涵纳人生中所有的欢乐、向往、依恋和超脱,“屋檐”就在生命高处。 B.“你就不知不觉地生出一种攀比,于是决定揣上几块瓦片出门”的意思是:随着“你”慢慢长大而渐渐产生不满现状的情绪,于是便怀揣对家乡的依恋,离家踏上寻求理想之路。 C.“屋檐就像个沉默的老人以一种深邃的目光送走你仓促而又灿烂的背影。”“仓促”意指希望有所作为的心情非常急切,而对未来的困难和前程还缺少充分的把握和准备。 D.“一种涌动不止抓肝挠肺的情绪”,表现了走出“屋檐”的你在经受了人生挫折后痛悔的心情。 E.文章以“屋檐三境”缀联全篇,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有生发和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独到的感悟。 六.(12分) 22.下面这段话中有几处毛病,请在错误的地方画上横线,依次标上序号,然后再指出病因并改正这些错误(6分): 龙卷风袭来时,路上行人跑到附近的商店躲避。一家不大的商店,挤满了路过的避难人,突然小商店被龙卷风刮得倒塌了,狂风过后,人们从废墟中救出三十多名遇难者,迅速送到医院抢救。经医生诊治后,有将近十余人因伤势较重,仍需留在医院继续治疗。 序号 病因 改正 ① ② ③ 23.从“高考作文题”和“《科幻世界》”两个不同角度分别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4分)。 据悉,《科幻世界》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一本科幻杂志,孤独奋斗了20年。今年7月,该杂志刊登了一篇有关记忆移植的科幻小说,与今年高考作文题“不谋而合”,因而引起广泛关注。连日来,购书者络绎不绝,不仅新杂志脱销,连过去的合订本也卖得很火。 A.高考作文题 B.《科幻世界》 24.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造一个句子。要求:①能与标有横线的一句形成整 句。②使全段文意贯通。(2分) 什么叫爱国?爱国,就是对我们的父母之邦,怀着深情的眷念,深切的关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危机四伏之际,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是爱国; , , ,是爱国。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阅读这首哲理诗,以“源头活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实验中学04—05学年第一学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答题纸 四、(共18分) 15.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3分) 译文: (2)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3分) 译文: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2分) 译文: 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1)答: (2)答: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 , 。 (2) 。 , (3) ? ? 五、(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 18.① ② 19.答: 20.① ② ③ 21.( )( ) 六.(12分) 22.下面这段话中有几处毛病,请在错误的地方画上横线,依次标上序号,然后再指出病因并改正这些错误(6分): 龙卷风袭来时,路上行人跑到附近的商店躲避。一家不大的商店,挤满了路过的避难人,突然小商店被龙卷风刮得倒塌了,狂风过后,人们从废墟中救出三十多名遇难者,迅速送到医院抢救。经医生诊治后,有将近十余人因伤势较重,仍需留在医院继续治疗。 序号 病因 改正 ① ② ③ 23.A.高考作文题 B.《科幻世界》 24. , , 。
实验中学04—05学年第一学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1.[解析] B项依次为jué、jiǎo、jué、jué;C项依次为chuǎi、chuài、chuǎi、chuǎi。 [答案] A。 2:[解析] A项“诛连九族”应为“株”;B项“永保生机”应为“葆”;D项“稿木死灰”应为“槁”。 [答案] C。 3.[解析] 浩瀚:形容广大,繁多。浩渺:形容水面辽阔。确认:明确承认。确立:稳固地建立或树立。协调:使配合得恰当。调节:从数量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 [答案] D。 4.[解析] A句号应在后括号之后;B句号应在引号之外;D书名号应为引号。 [答案]C。 5.[解析]A项拍案而起:猛拍桌子一下子站起来,形容愤激的样子。B项形容十分清楚明白。C项师心自用:指以自己的心意为标准,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答案] D。 6.[解析] A项“创作”前缺主语;B项“共同特征”与“个性”互换;D项语序不当。 [答案] C。 7.[解析]从“因为”一词可知,“补课”是由于“人的解放”的目标没有实现,要实现人的真正的解放,就必须进行启蒙。 [答案] B。 、 8.[解析]B项“不能使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在文中指的是“自然演进”;c项“不可能完成”这一判断无中生有;D项“很难打破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这一规律”在文中指五四启蒙力量的弱小。 [答案] A 9.[答案]C。(答非所问) 10.[解析] “是否需要启蒙的争论也是必要的”结论从文中推断不出,属无中生有。 [答案] D。 三、11、B(“见”表被动) 12、B(都是表目的的连词;A、第一个“为”是作为的意思,第二个“为”是替、给的意思。C、第一个“之”是代词,第二个“之”是音节助词。D、第一个“于”是从的意思,第二个“于”表被动。) 13、C(A原因是因为公孙弘认为“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教化的楷模而扰乱了法纪”。B皇上重赏卜式,是因为他认为卜式终究是一位性情忠厚的人,当然其布告天下有以此来教化百姓的目的,但不能说完全是为了鼓励富商大贾。D“皇上认为虽然他们最终不可能会真正上战场,但有这种保卫国家的心意就已经很难得了”是对原文“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意思的曲解。) 14、C(“不善于表达自己”概括不当) 四、15(1)好像厌恶臭气,喜爱美丽的颜色那样(出自至诚),这就是说的自己意念诚实,心安理得。(慊:满足,大意对即可。重点词:“恶”、“好”。) (2)(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显出遮遮掩掩的神态,隐藏他们所做的坏事,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厌:(yā)通“压”,这里有“隐蔽”之类的意思。关键字:厌,掩,著) (3)这就是说,内心的真实思想一定会表露到外面来。 16.(1)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2)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意思对即可) 17.(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8. ①“你”、雨水、冰凌、干禾、狗(2分,答对4个以上给2分)。②自然淳朴,怡然和谐,融为一体(2分,意思对即可) 19. 代表着事业发展的高度(4分) 20.①无忧无虑,怡然自得;②急切焦躁,沉稳奋进;③超脱平和,泰然自得(6分,每空2分,意思即可) 21.[解析]A项“屋檐象征人生的起点”有误;D项“痛悔的心情”有误。 [答案] A、D。(4分) 22.①“路过的避难人”用词不当,改为“避难的过路人”或“避难的人”。 ②“救出三十多名遇难者”,搭配不当(或“判断不当”或“用语不当”),改为“救出三十多名受伤群众”; ③“将近十余人”赘余,删去“将近”或“余”。 23.A.高考作文题热了科普读物。 B.《科幻世界》因高考得宠。 24.百废俱兴之时,献身建中华,无坚不摧。 25.(60分)作文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卜式以耕田畜牧为业。有一个年幼的弟弟,等到弟弟长大成人,卜式就从家里搬出来,只要了家中畜养的一百多头羊,田宅房屋等全都留给了弟弟。卜式进山牧羊,十多年,羊达到一千多头,买了田地宅舍。而他的弟弟却尽破他的家产,卜式就又多次把自己的家产分给弟弟。 当时汉朝正在从事征伐匈奴的战争,卜式上书,愿意捐献一半家产资助边防。皇上派使者问卜式:“你是想做官吗?”卜式说:“我从小放羊,不熟习做官的事,不想做官。”使者问道:“莫非是家中有冤屈,想要申诉冤情?”卜式说:“我生来与人无争,同乡的人中贫穷的,我救济他;品行不好的,我劝导他;我所住的地方,人们都听从我卜式,我怎么会被人冤屈!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效死以保其节义,有钱财的人应该捐献钱财,这样,匈奴就可以消灭了。”使者把他的话报告给了皇上。皇上把卜式的话告诉丞相公孙弘。公孙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这种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为教化的榜样而扰乱 正常的法规,希望陛下不要答应他的请求。”于是皇上很久没有答复卜式的上书,过了几年,才打发他回去。卜式回家后,依旧耕田放牧。过了一年多,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花费很大,仓廪府库都空了,贫民大量迁徙,都仰仗朝廷给养,朝廷没有能力来全部供养。卜式又出资二十万给河南太守,用来接济那些迁徙的百姓。河南太守上报富人助济贫人的名册,皇上记得卜式的姓名,说道:“这原是以前想要捐献一半家产资助边防的那个人。”当时,富豪(为了逃税)争相着隐匿家产,唯有卜式想要资助边防费用。皇上于是认为卜式终究是一位性情忠厚的人,于是召见卜式并拜他为中郎,赐爵为左庶长,田十顷,并布告天下,使他尊贵显荣,用来教化百姓。 起初,卜式不愿做郎官。皇上说:“我有羊在上林苑中,想让你去牧养它们。”一年多后,羊长得肥壮,而且繁殖了很多。皇上路过他放羊之处,很赞许他。卜式说:“不只是放羊,治理百姓也是像这样:让它们按时起居,凶恶的就立即除掉,不让它危害一群。”皇上对他所说的话感到惊奇,想试一试让他治理百姓。封他为缑氏县令,缑氏人都安于他的治理。又调为成皋县令,办理漕运的政绩为最好。皇上认为卜式为人朴实忠厚,(于是)封他做齐王太傅,后来又封为丞相。适逢(南越丞相)吕嘉谋反,卜式上书说,他父子愿意与齐国善于射箭操船的人一起到南越决一死战,以尽为臣的节义。皇上认为卜式贤良,下诏说:“如今天下不幸发生了战事,郡县诸侯没有依正直之道奋起的。齐国丞相卜式其行雅正,亲事耕种,不为利益所惑。过去,北方发生了战事,他曾上书要捐献家产帮助官府保卫边疆;现在又首先站出来,虽然没有参加战斗,可以说他的义是从内心里表现出来的。”于是,拜卜式为御史大夫。 评论说:卜式就像鸿雁有威仪的羽翼没有飞起时却被燕雀所轻视一样,其行迹远藏于放牧猪羊的事情上,若不是遇到了好的时机,怎么能达到这样的地位呢? 译文二 所谓心要诚实,就是说自己不要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臭气和喜欢美丽的颜色一样,这样才能说自己意念诚实,心安理得。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要谨慎对对待离群独居的生活。小人闲居独处时,常做不好的事情,(甚至)什么坏事都做得出。碰见君子,就显出遮遮掩掩的神态,隐藏自己所做的坏事,表现出一副善良的样子。人们看他,好像看清了他的肺肝一样(把他做的坏事看得清清楚楚),那么他那种虚伪的表现又有什么好处呢。这就叫内心的真实思想一定会表露到外面来。所以君子离群独处时,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