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
临沭县阅卷现场报告
四、(24分)
13.文言文句子翻译(10分)
本题设计难度适中,较好地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的内在联系,平均得分8分左右。各小题答题情况如下:
第1小题,3分,平均得分2分左右。本题学生能读懂句子大意,能较准确地翻译关键词“或”“按规”;但对“谤”翻译不准确,多译成“诽谤”。“谤”在文中为中性词,意为“指责”“指出……的过失”,《召公谏厉王弭谤》中有“国人谤王”一句,可作参照。
第2小题,3分,平均得分2.5分左右。本题学生能理解句子大意,能较好地把握关键词“输”“负”的语境义,并能作出较为准确的翻译。“负”在文中的意思是“亏欠”,部分学生译为“脱欠”,显然是“拖欠”之误。
第3小题,4分,平均得分3分左右。本题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前半部分句子的大意,对“紊”“官司”“是”几个关键词的含义把握不准,缺少根据语境推断实词含义的能力。
本次考试对下一步文言文教学的启示:
第一,要继续重视教材文本,切实明确“能力在课外而知识在课内”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例如,“诽”“谤”“按视”“是”等,都能从教材文本中找到出处。
第二,要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思维含量,要重视文言文整体文意的把握,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要在“积累”和“推断”的结合上作好文章,重视做好短平快的训练。
第三、要重视方法指导。例如,梳理积累的方法,总结归纳的方法,规范答题的方法等。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体验感悟与生成性归纳,真正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14.诗词鉴赏(8分)
本题在命题点的设计上,兼顾了对南宋诗人汪莘《次潘别驾韵》一诗的感情理解及其表现手法的鉴赏,考查比较全面。但是,由于试题缺少对作者及相关背景的介绍,学生很难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去解读诗歌,对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感情不能有一个比较确切的理解。总体得分情况不理想,具体答题情况如下:
第1小题,5分,平均得分2分左右。学生多把“愁恨”理解为“离愁、乡愁”甚至为“征人思妇之怨恨”。参考答案对“愁”的内容“语焉不详”。“愁恨”在诗中应是作者的身世家国之感,应结合诗人写诗的背景去理解。诗人汪莘是南宋遗民,他是带着伤时伤别的心理去感知周围的事物。试题宜加适当的小注。
第2小题,3分,平均得分2分左右。多数同学能答出表现手法,但也有一些同学缺少具体分析。
本次考试对下一步诗词鉴赏教学的启示:
第一,试题设计难度不能说很大,但学生得分不高,说明诗词鉴赏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在下一步教学中应该得到加强。例如,诗中“愁”“恨”是明写着的,但谁在“愁”“恨”?很多同学不能从上下句中看出咏的物是“柳”;它为什么“愁”“恨”?一是与荒凉寂寞的“野店溪桥”相伴,二是“过一春”即衰老、凋残。
第二,要加强分类指导与训练。就本次考试来看,起码说明学生对咏物抒怀这种诗的特点把握不够。教师应该适当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古典诗词中典型意象与典型手法的积累与掌握。
第三,要指导学生答题的思路与方法。有些学生是没有“分析”的意识,更多的学生是不会“分析”。教学中,在给学生讲清思路方法同时,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展示标准的、完整的、规范的参考答案,并强化学生书面答案的有效落实。
15.名句默写(6分)
总体答题情况较好,平均4.5分左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识记不准。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很多学生写成“满园春色关不住”;将“销”“萧”写错;将“渚”写成“诸”。
本次考试对下一步名句名篇背诵默写的教学启示:
第一,要常抓不懈,化整为零,分散突破。
第二,重视方法,理解背诵,反对死记硬背。
第三,适当注意在语段中“理解运用式”的背诵默写,关注这一题题型变化的新动向。五、(12分)
16.压缩语段(4分)
本题绝大多数同学能注意到答题字数的限制,反映出一定的审题意识,但总的答题情况较差,仅有五分之一左右同学的回答能与答案基本一致,其他同学大多数答“要加强未成人的文化建设”,严格地说,不能得到分数。按理本题平均得分0.8分左右。
17.句式仿写(4分)
本题学生做得很好,平均得分超过3.5分。绝大多同学能看出衔接句与上一句应保持句式一致、关键词语相对,并能找出相对应的词语,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空学生能答出“徘徊在失败的低谷”“跌落在失败的深渊”,第二空学生能答出“因恨而迷茫”“因恨而痛苦”“为恨而疯狂”,第三空学生能答出“并非没有烦恼,只不过他们把烦恼谱写成人生的乐章”“并非没有惆怅,只不过他们把惆怅转化成灿烂的阳光”“并非没有烦恼,只不过他们把烦恼渲染成美丽的彩虹”。
本题暴露出的主要问题,一是有错别字,有病句;二是选用的词语与上一句词语词性不一致,句式与上一句不对应,如第二空答成“为未来而徘徊”“为孤独而消沉”“为情痴狂”,第三个空答成“并非只有爱,只不过他们把恨改造成善意的恨”。
18.语言得体(4分)
本题设计巧妙新颖,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鲜活而具体的语言环境。在这个语境中,明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暗考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本题总体答题情况较好,平均得分3分左右。
⑴大多数同学能从穿着入手提出问题。如“季先生为什么不穿西装?”
⑵大多数同学能提出“作为知识分子你后悔吗?”之类的问题。知道从知识文化上入手提出问题。
本题暴露出的主要问题,一是许多同学正是因为没有从整体上读懂这段访谈的意思,尤其是后一段的意思,所以不知道应该提问什么问题,提出的问题不着边际。二是不会发问,语句不够委婉得体,还有语句不通顺的现象。
本次考试对下一步语言表达应用教学的启示:
第一,切实把握学情,找准重点难点,准确定位训练的目标。从本次考试来看,“压缩语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语言得体”是一个重点,但不是难点;而“句式仿写”学生基本上掌握较好。
第二,巩固传统题型,关注近几年高考出现的新题型,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高考既要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考查,也要对其思想素质、审美能力进行考查,这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的内在要求。可以说,没有人文精神的试题是苍白空洞的,把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精神的考查水乳交融般地结合起来,应是命题者所追求的至高境界。这就决定了最能体现人文性特点的语言运用题必然会知识涵盖面越来越广,涉及能力点越来越多,考查的综合性越来越强。
这样,过去单一的传统题型就会逐步走向综合题型,即一道题目考查多种能力,而且,为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围绕某一专题的综合实用新题型将不断出现。例如,教师节到了,学校要举行文艺晚会。题目一,请你以学生的身份,为主持人拟写主题为“老师,节日好”的开场白,来调动观众的情绪。要求语言简洁有力,感情真挚热烈,富有感染力。题目二,现征集晚会主题语,要求是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你会写什么呢?题目三,提供一则有关晚会的海报或报道,修改其中的语句和标点不当之处。这类题型将是一种趋势,题目生活情境化,利于考生发挥展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能综合考查考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那么,考生的答案也就绝不能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单纯的语言游戏,也不能是不管形式、只顾内容的思想发泄,而应该是让积极向上的真情之河在生动优美的语言中静静流淌。在答题时就不能只顾其中的一两个考查点就大肆发挥,而应该仔细审题,兼顾到题目考查的每一个知识点。
第三,建立互相渗透的意识,读、写、听、说相结合,多管齐下,将语言运用与阅读、写作和听说训练结合起来。多读,多写,多听,多说,不仅为阅读、写作打下基础,也可增强语感,提高整体语言运用的素质。
这里的“互相渗透意识”包括:生活和表达互相渗透,以生活中的人事作为表达的材料;读和写互相渗透,以阅读的积累作为语用的材料;思想认识与表达互相渗透,以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作为表达的灵魂。2002年第25题有考生写出这样一个答案:
母爱是生命的一首歌,
责备是低音,
呵护是高音,
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如果这名考生对母爱没有这样真切的体验和认识,或者有这样的体验和认识,在做这一道题时不把它搜索出来,是写不出这样好的答案来的。
第四,继续强调“将落实进行到底”,力求学生学习成果的准确、完整和规范。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生成,强化修改与完善,力求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规范自己的习题答案。
六、选做题(18分)
本次考试,从总的命题难度来看,文学类文本阅读比实用类文本阅读稍微大一点。前者是一道“分析综合”题,两道“鉴赏评价”题,一道“探究”题;后者是两道“分析综合”题,一道“鉴赏评价”题,一道“探究”题。从抽样统计看,文学类文本阅读平均得分接近12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平均得分接近13分。实用类文本阅读相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得分较高一些,但差距不大。
从答题情况看,相对说,文学类和实用类做的比较好的都是19题和20题。学生对于从文本中选择答案的依据掌握的较好,但对于归纳和概况的题做得不够好。具体答题情况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9.分析综合(4分)
第一问得分较高,第二问得分较低,大多考生没有答出对下文作铺垫这一要点。
20.鉴赏评价(4分)
有些考生没有从品味语言的角度入手,不知从何处作答。但大多数考生能从品味的角度入手,所以失分主要是方法不对。
21.鉴赏评价(4分)
本题失分较多,不少考生不知道从人生哲理这一角度回答。
22.探究(6分)
本题失分较多,学生主要不能从文本出发,脱离文本,只凭自己的想象,所以本题6分,但平均分在3-4分之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9.分析综合(4分)
失分主要在第一阶段,即:早年爱好音乐这一条好多考生没有答出。
21.鉴赏评价(4分)
很多考生没有分析出此处的侧面描写,并且此段突出中心表现主旨这一块也没有体现出来。
22.探究(6分)
大多数考生只能从一方面作答,不能从三个主要方面作答,所以得分在3-4分之间,没有站在更高的高度,只是从他的自身出发,从他的努力、刻苦、拼搏成就,他的成功,而不能从国家、民族的高度作答。
本次考试对下一步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第一,要认真研究学生做题暴露出来的问题,找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解决阅读上的障碍。
表面上看,学生最突出的问题是答题要点不全,回答挂一漏万。深层分析一下,这里面有知识积累不足、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原因,例如考题涉及到的“侧面描写”的问题;有答题思路与方法的原因,例如回答探究题脱离文本的问题;还有应试技巧与答题规范的原因,等等。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学生整体理解文意的能力不够,不能站在理解全文的高度来回答具体的问题,经常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
第二,要认真研究阅读训练的策略和技巧。
首先要关注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涵咏,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诵读文本;不可急功近利,两眼只盯习题。
其次,要切实增强训练的针对性,每次训练目标的定位一定要明确、具体,力求“断其一指”;不可四面出击,两眼只盯套题。
再次,必须强调教师的讲析水平,提高师生互动的效果。在阅读理解方面,最见老师的功夫,“师傅不明徒弟拙”;有的教师对学情重视不够,不能与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拿着“参考答案”讲答案,学生一些很有见地的答案得不到认可,拉着学生硬往“参考答案”上靠,其实质是教师备课不充分,对文本、题目及参考答案缺乏深入的研究。
最后,要进一步增强落实意识。教师要力求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落到实处,足斤足两,到边到沿,尤其是学生的做题和反思整理。有的教师过于在意自己的“讲”,以为自己讲完了,也正好下课了,于是心安理得。这个观念应该改一改了。如果从新课改的理念出发,从求真务实的角度出发,学生的“学”才是第一位的。课后看看学生的学案做得怎样,反思感悟如何,对课堂教学效果就一清二楚了。
七、写作(60分)
23.(60分)
总体上来看,本次作文切入分为43分,实际阅卷中50分以上作文约占10%,43分以上作文约占70%,36至42分作文约占10%,36分以下的作文约占10%。就阅卷情况来看,本次出现的优秀作文不太多,绝大多数为中等或中等偏上作文。其原因在于学生的思维训练不到位,不能从写作材料要求中挖掘出或分析出作文的写作具体指向,因而文章流于肤浅,更有部分考生的作文根本没有思路可言,满纸荒唐言,令人啼笑皆非。
学生作文具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审题不细。许多考生将“加减”理解成“得失”,混淆了二者的概念,以至于作文出现离题。
2.表达表面化,思想不深刻。很多考生对“加减”二字的理解过于表面化,不能表现出写作应有的认识与思想境界,视野过于狭窄,以至出现了“1+1=?”“1+1=2”这样的标题;部分同学更是全文以数学中的“加减法”作为写作内容,体现出平时写作训练的不到位和思想的贫乏。
3.内容空洞,言之无物。部分考生在文中空谈人生的“加减”,而不在文中具体诠释应该如何“加减”自己的人生,有的考生通篇没有一个像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子或者干脆没有例子,空讲大道理,语言沉闷乏味。
4.点题不够。很多考生能够在文中举出“人生加减”的例子,但在点题处需要点题时,偏偏避而不谈,从而使作文的赋分上不去。及时点题,巧妙点题的能力是学生写作训练的重点,应该加强。
本次考试对下一步作文教学的启示:
第一,从本次考试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写能水平与上一届同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要认真分析原因,积极寻找对策。多为学生做些实实在在的、耐心细致的工作,一份汗水,一份收获,上届的一些成功经验应该得到更好的发扬光大。
第三,文需高手评,必须加强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切实增强批改的实效性。如果只是找两篇好作文读读,然后让学生互相改改,这种简单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不可能的。
附部分考场作文:
客观地说,下面的作文问题不少,包括老师赋分的准确程度。提供这些作文,老师们可以再点评,无论是学生层面的,还是老师层面的,都可以获得某些感悟。下次统一阅卷,将出现推荐者的姓名与现场点评。
生活中的加减法
55分
小溪流水潺潺,清澈泉鸣却没有大山的雄伟壮阔。
野花娇小坚强,无私奉献却没有牡丹的端庄富丽。
月亮神秘静谧,富于变幻却没有太阳的明朗温暖。
可见。大自然中遵循着一个加减法。失去的却是一种得到。它会使事物个性鲜明,意韵更深刻。在生活中同样也遵循着这样一个加减法。
还记得那个在匈奴处十九年放羊的苏武吗?他的生活中有过一次大减法运算,他舍弃了在匈奴那儿的富贵荣华,舍弃了加官称爵。他追择了挥一根长鞭在大漠凄冷的草原眺望精神的家园。他饿了啃野草渴了喝雪水,他没有像投靠匈奴的李陵表面锦衣玉食,实则丢失了一个臣子的良心。十九年过去了,苏武以坚定的精神战胜了大漠风雪。战胜了匈奴的锦玉诱惑。他终于回到了日夜盼望的长安。生活给了他的人生一伟大的加减法。他获得了自己忠肝义胆的良心,他获得了千万世人对他的铭记。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我看到了那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他人生中的减法是他依然的决定了弃医从文。当时的时代伤残如山,鲁迅发现他手中的手术刀只是可以拯救国人的生命。倘若手拿的是一枝笔,一枝直接指向社会的矛头的笔,那样便可以拯救国人的灵魂。灵魂得以拯救,中国势必强大,侵略者迟早会死于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下。于是。他开始他的写作的生涯。他的生命的加法运算也从这里开始积累。他用辛辣刺讽的语言。一次次的小说问世国人的头脑逐渐清醒。“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国人在他的精神引导下开始奋起抗争。中国文学没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是一种缺憾。中国人没有鲁迅更是一种缺憾。鲁迅生活中的加法在他对国人一次次的灵魂犀利中得到升华。
生活的确是一个加减运算。霍英东减去的是钱财,加上的是慈爱与仁者,文化枝减去的是健康,加上的是人们的赞颂;李春燕减去的是安逸,加上的是苗寨人们心灵的感恩……
生活中的加减法,是贪婪被仁慈战胜,使无知被睿智取代,是邪恶被正直打败,是冷漠被感恩融化,使灰涩被斑斓照亮。感激生活中的加减法,使世界更加和谐绚丽!
【点评】本文立意准确,围绕“减去……,加上……”从而使人生得到升华。论述过程中,巧妙选取课本中《苏武传》这一事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对事物进行高度的概括,事例与观点的结合紧密、合理、自然。对事例的引用层次性强,先论证“减法”,再论证“加法”,契合自己的观点“失去是另一种得到”。材料详略处理到位,倒数第二段排比的罗列材料使文章内容丰富,有说服力。语言流畅自然,娓娓道来有说服力。
加减人生
53分
给你一个词语:加减法。
问你一个问题:你学会生活的加减法了吗?
送你一个忠告:做好人生的加减法,给生命一个平衡点。
儿时,母亲常为我和同岁的姐姐分东西,我少了,母亲便再加一件,姐姐多了,母亲便将她的减去一件,总能分得平等,为我们姐妹间找一个平衡点,一样多的糖果,一样多的快乐。一直奇怪为何母亲总做得那么好,后来才恍悟,原来母亲善于做人生的加减法。
其实,善常做人生的加减法的又何止于母亲,但凡那些能够让自己的生命熠熠生辉的,多半是这样的“数学家”。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由于病痛的折磨,不得不常年待在轮椅中,后来,他想自己的身体所能行走的路程实在太少了,于是他决定既然上帝减掉了他双腿所能跨越的距离,他便要努力增加他的思想所走过的路程,于是他满怀斗志在科学的路上奔跑起来,跑完了地球上的路程,他便开始在宇宙中探索他新的征程,于是他成了科学上的长跑冠军。
上帝减去了他双腿能跨越的距离,他便增加自己在科学上能跨越的距离,谁能说 他没有做好人生的加减法?
依然记得那个叫子尤的孩子,记得他的才学,更记得他的微笑。小小年纪的他便要接受命运残酷的捉弄。胸穿、骨穿、化疗、手术,他一样一样地经过。后来他想既然身体上的痛他比别的孩子多那么多,那么心灵上的痛就该少很多。于是他开始微笑,微笑着面对病魔,微笑着迎接死亡,于是有了那个快乐的子龙,有了那个令人感动,令人敬佩的小子尤。上帝增加了他身体上的痛,他便减少心灵的痛。谁讷讷感否认他是一个会做生活加减法的智者?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一代先锋,更为自己赚取了大笔的财富,成为世界首富。可是他认为自己的财富太多了,仁义太少了,于是,他大量捐款做大量的善事。
他增加了道义,减少了财富,谁能说他不是这方面的智者?
做好你的人生加减法,完美人生!
生活中加减法
53分
不是每一条小溪都能流入大海,也不是每朵鲜花都能向阳开放,只有做好生活中的加减法,才能将人生之花开得娇艳。
一、至尊红颜
一朵深宫的玫瑰开得如此娇艳,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百姓的疾苦。面对太子的无能,你毅然登上至尊的宝座,面对大臣的白眼和不屑,你坚守生命的本质。于是你——武则天,深波微澜,朗日悬空,三从四德没有羁绊你前进的步伐,四书五经没有禁锢你坚守的本质。盛唐中贞观遗风吹遍,你占据历史辉煌一页。
是她,让我们学到要想成功,就需要“加”它——坚守生命的本质。
二、越王勾践
面对一次次战败的消息,你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带着为了越国百姓,为了守护心中的圣洁,带着将事夫差甘为其马前卒,卧薪尝胆。于是“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丽诗篇被你书写。你放下高贵,忍辱负重,你的守护,让你的成功闪烁在历史的星空中——春秋霸主。
是他,让我们要想达到目标,就需要“减”它难以释怀的高贵。
拂去岁月的尘封,回眸历史的沧桑,历史积淀而成一幅幅展现生活加减法的恢弘的画面。看啊,做好生活中的加减法多么重要。
不仅历史那样诠释这个真谛,现在我们看到他给我们讲着遥远的清平湾的故事!报笔残臂的朱彦夫写出了三十万字极限人生。桑兰用迷人的微笑征服世界……他们为生活增加的是勇气,减的是阻碍他们前进的绊脚石。因为他们坚信生活是平等的,只要你做好手中加减,你的人生之花就会灿烂。
当北风推开昨日的窗棂,蓝墨水舞动在白色的图纸,狠狠地写下:做好生活加减法。
当黎明从睡梦中苏醒过来,第一缕光芒爬上屋檐,投给大地的疏影却清晰可见:做好生活加减法。
坚守生命的本质,放下高贵,做好生活之中的加减法,让你的人生之花开得如此美丽。
人生的加与减
52分
爱与恨,乐与愁,加与减……似乎这一切在生活中都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对立面。但若仔细思量一番,生活中的加减法是相辅相成的。就像一句老话所说的,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开一扇窗。
一只灵动的孔雀,一个无声世界的天使——邰丽华。上帝把她的听觉之门关上了,但把她的舞蹈之门打开了。生活就是这样,在这个地方减去的,必将会在另一个地方加上。可是在这个加减的过程中,你要付出代价,就象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如果没有它,或许你会成功,但会耗费很长的时间,或许一生都不能实现。
陶渊明,一位名垂千古的中国文人。当他意识到自己“误落尘网中” 的时候,他便“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心扑进所向往的“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他的弃官这一减法,得到了后半生的幸福与安逸,这便又成了加法。而且这一加法的利远大于那一减法的弊。这一个加减法太值了。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在那个封建腐朽的年代,做官是何等荣耀的事,弃官意味着从此与荣华富贵无缘。可是他做到了,因为他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可见,想使减法的弊远小于加法的利,不仅仅需要你付出努力与汗水,更需要有一个健全高尚的人格,这样你的人生才能成倍地加。
贝多芬,世界上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人们常说上天对他是不公平的,但我要说上天对他是公平的,虽然夺取了他的听觉,但却让他创作出了一曲又一曲的音乐名章。这一加减法是互相弥补的,当然也需要贝多芬自己的毅力与坚持,
人生就象许许多多的小天平组成的大天平。或许这个天平的砝码少了,那个天平的砝码多了。但是在大天平上的砝码是不会增多的,当然更不会减少。所以我们应正确看待人生的天平,看待人生的加减法。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人生就是这样,加加减减。所以我们要想把握好人生,就应先把握好人生的加与减。
学做生活的加减法
53+3=56
生活就像一道数学题,有加也有减。我们其实都是天生的数学家,在人生的道路上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一份满意的答卷。
古时候,有一位大官,家中盖了很大的房子。在官员出去任职期间,他的邻居恰好要盖房子。邻居家原本规划好的房子竟侵犯了这位大户人家的领地,两家由此起了纷争,争执不下。于是,这位官员的妻子便给外地的丈夫写了一封信,细述此事,官员很快回信,信上说:既为邻居,又何必相互争斗。放宽心,让他三尺又何妨?两家人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不已,各自都退后了三尺,于是中间就形成了一条小路,这便是“胡同”的由来。
两家人的谦让,便如同减去了自己的利益,但这减法做的明达,做的智慧!它不仅为后世留下了“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更为行人提供了一条到达生命彼岸的捷径,形成了独特的胡同文化,演绎出一段段细腻悠远的小城故事,更让这种谦让精神延续了一代一代,于是就有了孔融让梨的美谈,有了廉颇蔺相如的千古友谊,就有了今天和谐美好的世界。我们还能说这是减法吗?减去一段院墙,却加上了一段美丽的心路历程。何乐而不为?
会做减法,也同样要会做加法。美国国务卿赖斯便是个很会做加法的人。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她就深知自己作为一个黑人,尤其是在美国,要经历更大的磨难。她不畏惧自己生下来的不公平,反而处处为自己加分。通晓多国语言,高文凭的她寻找着为自己加分的机会。一次,有位老夫人在学校中走迷了路,赖斯上前帮助,将老夫人领到了她的目的地。这位夫人所要找的教授十分感激赖斯,就把自己的名片送给她并邀请她来听取自己的报告。赖斯去聆听了这位教授的演讲,她坐在第一排,全神贯注地听完了教授的演讲。教授便深深地记住了这个独特的学生。后来,这位教授推荐赖斯进入了自己的学院,也是在其帮助下,赖斯进入了美国政界,一步步走向了自己的成功之路。
纵观赖斯的成功史,不难发现,她把生活的加减法运算得如此精当。她的认真态度、渊博的学识、机智的谈吐无不给她加上了一分,正是这一分一分,才造就了世界的一位女英雄。
生活的加减法,其实就是人生的艺术,生活的艺术家运用生活的哲学让这枯燥无味的算法竟也如此丰富多姿多彩!学做生活的加减法,把自己的人生变为一门艺术!
[点评]此文中把清代张英的六尺巷的典故说成“是‘胡同’的由来”,并将此错搞成成语“退避三舍”,的确是张冠李戴!
生活的加减法
55分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一片戈壁滩,而我们一生的事业就是让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开满鲜花。而人这一路上鲜花稗草,杨柳荆棘,意味着我们必然有得有失。
秋天已至,菊(花)开了。满园的菊花任秋风揉出斑斓的色彩,我依稀的看到陶渊明采菊东篱的悠然。而朝廷腐败,官司们沉醉在声色犬马的堕落。陶渊明高蹈世外,却“医无药,食无肉,居无食室,出无友,冬无岌,夏无泉”,始终笔直的站在百姓这一边。这是生活赋予的减法。而陶守拙归园田后,采菊东篱,悠闲时,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体味;农忙时,便与菊花枕相依,乐在其中。后林则徐有言;“谁知解组彭陶泽,采向东篱也折腰”,为采菊折腰的陶渊明最终流传后世,这是生活对他的加法。
生活最终以其最可能的残酷,雕塑着一个个完美的人生。
它让《红楼梦》名传后世,却让他的作者卖画度日,举家食粥,它让《史记》的作者遭受酷刑,又让《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让张海迪坐在轮椅里不能站起,却又给了她一双灵巧的手治愈了无数的病人,它让朱彦天失去四肢和一只眼睛却给了他一个不屈的灵魂让他来挑战极限人生。
生活中有得有失,需要我们正确的面对。人生弯弯曲曲水,事事重重叠叠山。叶圣陶有言:“心如槁木不如多愁善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胜于一盏白汤。”意在生活只有加法并非一件好事。只有“先于忧患,死于安乐”方能体会人生的余味。
宋代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他两岁便失去父亲,母亲贫困无依,就改嫁到长山一位朱姓人家。范仲淹稍懂事后,知道了家世,泣别慈母,到南都学舍不分昼夜读书,五年间竟没有解开衣服好好睡过觉。晨起煮粥一碗,冷后划作四块,为一天口粮。他勤奋学习废寝忘食,《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部之旨,便精通了,从而慷慨激昂地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志向,不仅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且成为宋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谁有能论这是生活的加或减呢?
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用它寻找光明”。生活是坡地里的薄公英,无奈的苦涩中,总会发出一丝幽香。在加法中,懂得忧患,在减法中更要相信即使山重水复也会柳暗花明。
[点评]此文中有个别错别字。
快乐在于多一点,少一点
得分:35
我们生活在一个恶劣环境的条件下,渴望得到一个世外桃源式的家园。去寻找快乐,寻找幸福,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那片蔚蓝的天空。世外桃源式的家园是和谐美丽的家园,那里没有污染,没有爱滋病、非典,不会有战争,不会有恐怖主义。但是,现实社会却依然存在着,这些不和谐的因素,阻碍着和谐社会的建立。为了我们的梦想,为了我们的田园生活,我们必须了解和学会我们生活中的“加减法”。去寻找一些快乐,所以我们要做到多一点和少一点。
生活中的加法就是我们渴望得到的,希望添加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无忧无虑,快快乐乐。面对现实社会的残酷,我们渴望多一点快乐、平等、缓和、和平。现在,我们就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民的生活状况,温饱状况,生活条件,就业途径,基础设施的建设、人身权利、政治权利……这些都是我们及其渴望的。现在的社会并不稳定,有的人以权谋私、中饱私囊、贪污受贿,侵老百姓的利益,搞一些腐败建设,受苦的是农民享乐的却是那些不劳而获的干部。假如生活中多一些法律,某些人就不敢为所欲为:假如,生活中多一点诚信,人民群众就会安心地享用买回来的食物:假如我们所有的人都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公共秩序,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渴望多一点,渴望那微乎其微的快乐。生活加法的诠释,给了我们生活的快乐。幸福的生活源自多一点。
生活中的加法让我们渴求,减法让我们期待。
社会并不稳定,国家并不安全。社会局势正在动荡着说不定哪天酒会殃及到任何一个人,所以我们并不希望它的到来,希望它会悄然离去。这时我们就会想到生活中有一种减法,那就是少一点。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但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隐患,科技发展了,危险系数就会升高,对我们的幸福生活带来危害。我们渴望少一点恐怖主义,少一点战争,少一点对资源的肆意掠夺,少一点地方性冲突……太多的少一点让我们苛求着,希望社会能够和谐,希望我活得快乐一些。
快乐是我们想要的,但是,希望全球的人们学会生活中的加减法,那么,我们就会更加幸福快乐。因为,快乐在于多一点少一点。
生活中的加减法
34分
亲爱的人类:
你们好!希望你们在百忙之中看一看我写给你们的信。现在社会在飞速的发展着,人民的物质生活也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一起发展起来的不只是人们的生活,还有许多的病毒,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精神世界却空虚了,以前路不拾遗的现象不见了,代替它的是拦路抢劫。
以前天空中的鸟总是自由自在的飞翔着,欣赏者着这美好的世界,他们会对过路的行人问好,它们用它们的歌声带给人们欢乐,但现在一年见到的鸟也不如以前一天见的多,是它们懒得不想起床了吗?不是的,是因为人们破坏了它们生活的家园,是人们将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于是鸟儿正一天天减少,有时候就算碰见一只鸟,它也不会同以前一样为人们唱歌,不只是因为他们需要寻找新的生存环境,更重要得是人们的枪弹使它们失去了唱歌的勇气。
不只鸟类,就连人类自己现在都是满脸得恐慌。艾滋病,禽流感和非典让人们的脸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虽然这样,但你们却不懂得保护环境,植树造林,只是一味的索取,却不想要付出,如果你们仍然像这样破坏环境,那么全世界的人可能都会患有一种或几种疾病,就如同恐龙一样,人类可能会在这个已经不在美丽的地球上永远的消失,趁着现在还不算晚,让人类共同携起手来改善生活环境。
我们从自然界中获得了很多如: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自然回报我们的也很多如:沙尘暴,洪水,干旱,疾病。其实生活中的加减法很简单,你得到了,就必须有付出,否则你会失去得更多。
现在人类从自然界得到了很多,但却没有付出,于是大自然回报给人类的是更多的灾难。当人类失去最后一片土地时,会想到保护环境;当人类流干了最后一滴眼泪时,会想到保护环境;当疾病再一次到来时,会想到保护环境,但那时已经晚了,趁现在我们还健康,疾病也还没有到来,让我们用双手来改变这个世界,让蓝天、白云来代替污浊的天空。
X年X月X日
XXX
【点评】本文以书信的角度新颖切入,思想健康,关注自然,关注环保,体现了作者深沉的忧患意识。但文章也存在一些问题,是典型的考场问题作文。
问题一:开篇称呼和落款不符合书信要求。
问题二:叙述口味易换。由开篇“你们好”“希望你们在百忙之中”易换为“我们从自然界获得了很多”“让我们用双手来改变这个世界”。
问题三:文章能够利用对比手法写出人类减去的如健康、良好的环境等,增加的如生活水平提高、经济的发展等,但文章没有明确提出面对人类加减失衡这一问题,人类应该如何面对,及怎样做的问题,本文仅停留在我们要保护,要改变是不够的。如文章能明确提出人类应该增强环保意识,减去浪费,减去污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