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头金山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题(2008.10)
(本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宫阙 撅嘴 鳜鱼 蕨类植物 一蹶不振
B.唠嗑 磕碰 瞌睡 溘然长逝 阖家欢乐
C.海滨 槟榔 傧相 摈而不用 鬓发苍苍
D.觊觎 觐见 靓妆 面面相觑 航空母舰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强调的是人性的发现和回归,是人生经过轰轰烈烈的成功或者大起大落之后的盖棺定论,而成就、业绩反倒是第二位的了。
B. 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挖野菜、打黄羊、到青海湖捞鱼等办法都用上了,但这点收人对于两万多嗷嗷待哺的建设大军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C. 如果你能听从老中医的劝告,增强自信心,抓住一切可以锻炼的机会,坚持锻炼,不气馁,长此以往,你口吃的毛病一定能得到矫治。
D.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有扶助他人的热肠,做善事,行义举,从善如流,这些美好的品德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武汉市旅游市场健康发展,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武汉市11日开展了规范旅游市场的执法行动。
B.为了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和平安建设活动,切实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部委联合开展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C.据《湖南日报》报道,全景式反映三峡移民历程的我国首部长篇报告文学新作《国家行动》,已由极具实力的作家何建明先生完成。
D.计划于20l0年全面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拥有2万亿美元的生产总值和1.2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额,成为继北美、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4、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三月八日是女士们的节日,为每一位女士送上祝福的“花篮”;有牡丹,一生平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有红梅,永远年轻。
(2)当下战争题材影视热播,对此有人说战争具有破坏性,没什么好写的。其实,文艺有奖善惩恶的目的,而 ________,为什么不可以写呢?
①有丹桂,幸福伴随;有芙蓉,冰雪聪明;②有芙蓉,冰雪聪明;有丹桂,幸福伴随;
①战争也表现了善与恶的交锋 ②善与恶的交锋也表现在战争里
A.①② B.②② C.②① D.①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新唐书·马周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刺史达奚恕数咎让 让:责备,责怪。
B. 遂感激而西 感激:内心悲愤不已。
C. 遣使者四辈敦趣 趣:通“促”,催促。
D. 无一言损益 损益:偏义复词,偏在“损”,坏的,不好的。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帝尝以飞白书赐周
B. 为浚义令崔贤所辱 岑文本谓所亲
C. 逆旅主人不之顾 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D. 客,忠孝人也 吾不为也
7、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舍(于)中郎将常何家 B. 周为(之)条二十余事
C. 遂感激而(于)西 D. 留(之)辅太子(于)定州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B. 马周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直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人听了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张军、贾谊。
D. 马周对皇恩感激涕零,临终时自比管仲、晏子,认为自己和他们一样不事暴君,不图身后的名声。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4分)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② 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 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 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1) 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2)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小知不及大知, .奚以知其然也?________ ,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 ,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前赤壁赋》)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________ , ________.(李白《行路难》)
(4)万里悲秋常作客, ________. 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当历史成为消费品
人们在荧屏前津津有味地“消费历史”的时候,又不知不觉地被这种“荧屏历史”所消费,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对过去的看法,甚至还影响着人们对今天和明天的看法“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史之外无有语言焉,史之外无有文字焉,史之外无有人伦品目焉”。由此可见,在中国的主流观念中,历史一直有着崇高甚至神圣的位置。“春秋笔法”也是中国文人在政治高压下指陈时弊的惯常手法,因此历代统治者对历史的写法也就极其敏感。
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充满惊心动魄的故事,因此连村夫野老都喜欢谈古论今,种种稗官野史又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传统戏剧很少与现实生活有关,几乎都是“历史剧”。所以老老少少对历史又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历史”成为重要的休闲物。因此,时下“历史剧”在荧屏的热播、吸引大量观众,确非偶然。
在民间,“历史剧”随着社会巨变,经历了从消失、复活到现在火爆异常的几个阶段。“历史”从来是中国大众日常生活中娱乐消闲的重要部分,从曲艺说书,到戏剧小说,无不如此。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个人生活方式被认为是“阶级斗争的重要方面”,所以时时刻刻要警惕“封建腐朽”或“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消闲”也被认为是有阶级性的,这个领域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主要战场”。因此,要用新编“革命故事”和“革命样板戏”取代民间传统的“历史话语”,在“文革”中只有“八个样板戏”,民间传统休闲的“历史话语”几乎完全消失。
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私人生活”的存在得到承认,对个人生活的干预越来越少,不再把“生活方式”与“政治”完全等同,允许一种精神“消闲品”的存在。在销声匿迹数十年后,市民文化、消闲文化迅速兴起。而且,这种社会变化与电视这种最强有力的大众传媒在中国的普及几乎同步,“看电视”成为最普遍的消闲方式。
但数十年的“休闲文化”的断层,已使人们对那种充满市民气息和商业化的消费文化的再生产,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大陆也拍了一些力图“消闲”的历史剧,都不成功,收视率平平,对大众明显缺乏吸引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引进的香港电视剧《戏说乾隆》,一炮而红,风靡大江南北,全国数十个电视台同时播映此片,一时蔚为大观。内地观众和影视从业者第一次知道,“历史”竟能如此书写或曰如此编造!
《戏说乾隆》无疑是大陆这类“消闲历史剧”的“教科书”,也是大陆大众文化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可以说,后来荧屏热播的《康熙微服私访记》《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大陆自己拍摄的“戏说”,实际都以《戏说乾隆》为师。如果说琼瑶的“言情剧”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陆“言情剧”的启蒙老师,那《戏说乾隆》则可说是大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一直到现在仍乐此不疲的“历史戏说”的发蒙老师。中国民间“消费历史”的传统,在新时代终于找到了“电视”这个最佳载体。
荧屏戏说历史的勃兴除了传统文化因素,还有现实的原因。相对现实题材,拍摄历史题材时影视人员发挥自己才华的空间要大得多,因此“历史剧”自然更吸引观众。反过来,历史剧的观众越多,制作人的利润也更多,对历史剧的投入则更多,越要千方百计适应观众的口味,拍出的片子当然更好看,无形中又进一步影响、强化了观众对历史剧的兴趣,塑造了观众的品位。这样,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便形成了一种彼此促进的互动,二者的“共谋”形成了荧屏“消费历史”的繁荣局面。
对中国以往一代又一代绝大多数受众来说,“历史”过去是由《三国演义》《水浒》这类“小说家言”书写;现在,在这个所谓信息社会的新时代,“历史”则开始由近在咫尺的荧屏书写!然而,人们在荧屏前“消费历史”的时候,又不知不觉地被这种“荧屏历史”所“消费”,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对过去的看法,甚至还影响着人们对今天和明天的看法。君不见,一些“戏说”在美化皇帝时还某种程度上有对皇帝的“调侃”,而一些所谓“历史正剧”却只有对皇上的歌颂、崇拜!
因此,对“历史剧”的生产者来说,剧中的“史观”问题其实格外重要,其责任之重大,恐怕连生产者自己也想象不到。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选择题答题区域作答。(12题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春秋笔法”是中国文人书写历史的一种惯常写法,与史家记录方式无异。
B.时下“历史剧”在电视荧屏热播,吸引大量观众,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C.在“历史成为消费品”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历了由“消失”到“复活”的阶段。
D.消闲历史剧《戏说乾隆》开创了中国民间“消费历史”的新形式。
E.在信息社会的新时代,“历史”开始由近在咫尺的荧屏书写。
F.从“历史正剧”的角度看,戏说历史电视剧中对皇帝的调侃纯属编造。
13、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证据证明“历史成为消费品”的是( )(3分)
A.民间曲艺说书 B.电视剧《宰相刘罗锅》
C.革命样板戏 D.小说《三国演义》
14、文中说“人们又不知不觉地被这种‘荧屏历史’所‘消费’”,作者说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4分)
15、历史成为消费品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意分条阐述。(4分) 四、本大题为选做题,每组试题3小题,请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打上“√”,否则不给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共15分)
雉诱陈毓
①谷雨前后,便是打野鸡的好季节。
②在寂静的山坳里、坡梁上,野鸡的叫声此起彼伏,把山里的春天叫得格外美丽。
③这时的母野鸡却格外少见。老猎人说,母野鸡在产卵、在孵蛋。而这孵蛋,必须在秘密状态下进行。因为公野鸡一旦发现母野鸡,就会驱赶母野鸡,并一一啄破被孵得温热的蛋。
④整个春天,老猎人走向山里的脚步总会时时撞醒深草丛中那些一心一意孵卵的母雉。它们一旦受到惊吓,便会迅疾逃离,且千方百计地将猎人引向远离窝巢的地方。母爱使它们变得又勇敢又聪明。而视整个群山为自家庄园的猎人,在春天里是不打母野鸡的。
⑤这便为雉诱提供了可能。
⑥雉诱的来历颇为复杂。先要找回当年的雉蛋,带回家让自家抱窝的母鸡孵化后,从中挑出小母雉,经过一年的驯化之后,那只最伶俐、和猎人最默契的小母雉便在来年谷雨前后被老猎人带着“出猎”了。
⑦雉诱的出现无疑是山梁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山梁上迅速响起一片“关关雎雎”之声。
⑧随着更多的公雉的到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几乎所有的公雉发现,呼唤着它们的原来是同一只母雉。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⑨公雉们为了爱情的争斗开始了。
⑩先是歌舞,在一片祥和之中杀机暗藏。
⑾公雉们翩翩起舞。它们五彩斑斓的长翎在空中盘旋交错,在阳光下闪动着彩虹般美丽的光彩。似乎连公雉它们自己也分不出它们谁高谁低。在争夺异性的前夕,它们一改刚才的美丽优雅,一个个剑拔弩张,睚眦必报。好斗的公鸡大概就是来源于此吧。它们勇猛、顽强,即便鲜血淋漓,成为祭献在爱情高台前的牺牲品也在所不惜。
⑿在公雉们酣斗之际,隐藏在树丛中的猎人轻轻摘下身边的一片树叶,放在唇边轻轻一吹,那只站在高处观望的雉诱便顺着草丛快速跑回,一头钻进老猎人的袄襟里去了。
⒀猎人扶起他乌黑的长管猎枪。枪膛里装满了发烫的绿豆,只要一声枪响,便会有成片的公雉永远地垂下它们高傲的翅膀。它们渴望爱情的胸膛里便装满了世界上最圆的豆子。往往,老猎人一枪会打下上百只公雉。而侥幸活下来的公雉,便把这道山梁当作记忆中永远的伤心地,今生今世,不再回来。
⒁在换过两三个山头之后,这只雉诱便再也吸引不来成群的公雉了。于是,这只雉诱便算完成了它的使命。老猎人就要重新培养新的雉诱。而那只失去了吸引力的雉诱,就像是一个出卖了同类而负罪深深的叛徒。
⒂据说,它会选择一个阴雨天悄然离开。据说它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去,只留下一串感伤的脚印在雨后的山梁上。
⒃只留下一串感伤的脚印在雨后的山梁上……
16、文中描写公雉翩翩起舞和勇猛、顽强酣斗的场景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7、猎人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请你对这一形象作简要分析。(5分)
答:
18、小说中的雉诱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对它你有什么评价和体会?(6分)
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共15分)
历史不可复制 精神却能传承记者(以下简称记):持续8年对西南联大的关注,你眼中的西南联大是什么样的?
张曼菱(以下简称张):西南联大是一部历史,是到现在为止还发现得不够、张扬得不够,大家认识得也不够的一部历史;它是大学史,是一部学校史、教育史、人文史。应该让它浮出水面,进入大众的视野,让它所蕴藏的财富,成为社会的财富和大众的精神食粮。
记:张: 我希望知识分子用自己的良知和热爱研究西南联大。社会发展到今天,进入到开放的世态,我们可以用广阔而不是狭隘的眼光来看待历史。
如果有人说这些饱经忧患的前辈们回顾历史仅是在进行“青春的抒情”,那么只能说这些人过于偏爱历史的暗角。我不愿意以一种窥视隐私的投机方式,来进入这一部对于我们民族对于我们中国知识分子至关重要的辉煌历史。西南联大总体是一种光明,一种骄傲,一笔稀世之宝的财富。
记:你在《访谈录》(代序)中提到,在当代挖掘和发扬“重建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事关重要。你所理解的“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是什么?
张:体制,大学的管理,教授参与管理学校(也就是教授治校),以及全面的人文精神,这些都是历史的价值观。甚至包括什么是校长,什么是教授夫人。当年联大的教授好不容易来到昆明就开始马不停蹄地进行讲授,而不是草草完成几节课就去游玩。这就是大学的“育人精神”。
同时,学风比知识重要。让学生保持自由的活泼的个性,使学生们的思维活跃,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这才是一个充满个性、人文的大学。这样的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的输出地。
文化不是一本书,它是一条河,在一直变化的、有生命力的,那个时代的人们穿着长衫讲着现代文明,创造了新的文化阶段。这种文化从“五四”以来开始延续,虽被战争所迫而颠沛流离,万幸的是,以西南联大为代表的大师们,让5000年来的文化命脉得以延续。中华民族要实现全面复兴,必须要重拾这种文化精神。
记:关注西南联大多年,你个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张:人生识字孤独始,人读书识字就是为了提升自己,这是一种成长。求同总是发现异,人的成长就是不断验证这种孤独,你可以掩饰,但是不能拒绝。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你如何解决这种距离感?就是回报。回报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优秀的传统,这也是最后的出路,回报,让你感受到的,也是最深情的东西。我是一个既草根又有高台运作的幸运者,我从云南走出去,如果总是说云南太落后了,那何处是归宿呢?当你追求个人价值到了一个极高点,一定要回报,这也是熊秉明先生给我的启示,他说过:远行与回归,否则就是没有灵魂。关注西南联大,收存西南联大的史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回归,做这件事,让我感觉与故土非常的近、非常的亲。
第二大收获就是个人得到了很大提升。我现在已不是一般意义的作家,做这件事,影响着我的人生,对生命和价值观的思考、取舍。我珍惜与这些泰斗级大师们的情缘,不能让他们失望。与这些才华横溢、经历过西南联大洗礼的老人相处越多,越让我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
第三,做这件事的过程,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要传承下去。我在中科院给学生们讲课,一个博士生说他只想看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的经历,我当着很多人批评他狭隘,没有人文基础,就成不了大师。过后他专门来找我签名,孺子可教!中国的年轻人是充满希望的,他们渴望全面、渴望“通才”,但没有人教他们。今后我会更多地给年轻人开一些讲座,把更多的回报给予他们,把大师们的衣钵、苦心传承下去,也会出一些面对青年,更加人文化的书。
19、从全文看,西南联大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稀世之宝的财富”?(4分)
20、根据张曼菱的回答,请推测横线处记者的第二个提问是什么,并分析本文记者安排的提问之间是什么关系。(5分)
21、张曼菱认为“人生识字孤独始”,你是否同意她的观点?请阐述你的看法。(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达方面都存在用词不当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6分)
①情景一:某访谈节目: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因病刚刚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②情景二:某高校学生去看望5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这个学生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 “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您,身体还好吧?”
④情景三:某著名作家的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x老师:拜读了您的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
答:① 改为② 改为③ 改为23、学生习作《中秋月儿圆》中有这样一个语句,语言稍显单薄,请你添加几句,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使之丰富起来。(6分)
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圆,好一个美丽的夜晚。
六、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不下台的演员也没有不散场的观众鼓掌一百零一次还是有一百零二次的落幕走吧,雨点在无声飘落泥土并不是它的墓园只有长长的路是真实的快乐地、热情地、认真地走吧读完此诗,你一定有很多联想,请就诗中某一方面的话语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汕头金中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2008.10)
1、D(A项“阙”应读“què”,“撅”应读“juē”,“鳜”应读“ɡuì”,“蕨、蹶”应读“jué”;B项“嗑、磕、瞌”应读“kē”,“溘”应读“kè”,“阖”应读“hé”;C项“滨、傧”应读“bīn”,“槟”应读“bīnɡ”,“摈、鬓”应读“bìn”;D项“觊”应读“jì”,“觐”应读“jìn”,“靓”应读“jìnɡ”,“觑”应读“qù”,“舰”应读“jiàn”)
2、B(A盖棺论定: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只有到了生命终了才能做出结论。据句中“人性的发现和回归”应该用“返璞归真”。B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故正确。C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故错误。D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好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用在此句中属望文生义之误。)
3、D(A.不合逻辑,“不正当竞争行为”属于“违规行为”。B.成分残缺:“实处”后加“指示精神”。C语序不当, “我国首部”是表“领属性”的词语,应提到 “全景式”之前)
4、C((1)句中牡丹、芙蓉、丹桂、红梅遵循了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另外考虑韵脚的因素,双句末尾分别是“明”和“轻”,所以选②;(2)从下句中“写”字的搭配考虑,再照应前面的句子,陈述对象是“战争”,所以选①。)
5、D 6、C 7、C 8、C
9、(1)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
(2)①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
②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
10、(1)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3分,每个特点1分,答出3个特点即可得3分。)
(2)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诗歌头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
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4分。答出“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1分,分析恰当1分;答出“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分析恰当1分。)
11、(1)小年不及大年 朝菌不知晦朔 (2)驾一叶之扁舟 渺沧海之一粟 (3)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4)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12、A E 13、C
14、①表明人们对历史的看法,甚至对现实、对未来的看法深受荧屏历史剧的影响。(或“突出了荧屏历史剧的影响大,影响着人们对过去、对今天、对明天的看法。”)
②提醒荧屏历史剧的生产者要认识到书写历史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历史观的重大责任。
15、①传统文化因素:中国历史悠久,历史故事和取材于历史的传统戏剧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②时代因素:社会开放,允许私人生活和精神消闲品存在。③媒体因素:消费历史的传统与大众传媒相结合。④现实因素:历史剧制作投入多、演员发挥空间大,使电视剧更加好看。
16.①表现了公雉对爱情的渴望和憧憬,为下文公雉被诱杀作铺垫。(2分)②受到母雉引诱,爱美好斗的弱点被猎人利用而葬身枪下,更加深了公雉的悲剧色彩。(2分)
17.猎人是个手段高明的操控者和聪明狡诈的利用者。(2分)他熟知野鸡的习性,将母雉驯化后为自己所用,母雉“失去了吸引力”后,又将其无情地抛弃;(2分)他利用公雉爱美好斗的本性,轻易将其诱杀。(1分)
18.评价:既是一个受害者,又是一个害人者,是一个被人利用的牺牲品。(3分)
体会:做人要有原则、尊严,既不能背叛同类,也不能背叛自我,否则就是可鄙和可悲的。(3分)
19.①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包括体制、大学管理、教授治校以及全面的人文精神等。②西南联大形成了崇尚自由活泼的个性、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风。③西南联大师生传承5000年文化的文化精神。(4分)
20.提问: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视角去研究西南联大呢?(2分)
特点:本文记者的提问采取追问(层进)的方式,首先提西南联大是什么,接着问应该怎样研究,再问研究什么,最后问得到什么收获,层层递进。(3分) 21.(答案示例) 我同意张曼菱“人生识字孤独始”的观点。因为人生识字读书首先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把书读好读通;(2分)其次,书读到一定程度之后往往与现实世界有距离。(2分)如尼采的思想远远地超越了同时代人,就免不了孤独。所以,读书做学问孤独是难免的。(2分)(答案不作具体要求,但必须做到有观点、有概括性材料、有分析、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流畅。)
22.① 家父 改为 令尊 ② 久仰 改为 久违 ③ 鼻祖 改为 大家23.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圆,如水的月光倾泻下来,轻轻地抚摸着万物,微风与大地窃窃私语,好一个美丽的夜晚。(运用修辞3分,句子通顺、句意合理3分)
24、通览全诗,我们不难发现,诗的主旨是任何事物总有它的结束,没有不下台的演员,没有不散场的观众,由此我们可以引出许多类似的联想:没有不败的花朵,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即将到来的终点呢?诗的最后两句作出了很好地解说,“只有长长的路是真实的,快乐地、热情地、认真地走吧”。这是对生活的正确态度。基于此态度,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如果说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每一个人就都是演员。而任何表演,总有收场的时候,正如演员总有下台的时候一样。②“落幕”并不意味着结束,也可能是新的开始。③世界和人生总是在永恒的变化和运动。④生活是一本“可爱的书”,一条真实的路。⑤呼唤人们,乐观地去生活,执著地去追求,不断开拓人生新的舞台。
参考译文: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事情治理行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行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