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1. B B项bì/pì pín/bīn shé/yí A项yù zhà/shān cān/cēn C项chà xuàn/xùn zēng/céng D项jiān/xiān zhù yù/ xū 2.B A无所不能: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都能做。改为“无恶不作”或“无所不为”。C罚不当罪:罚,处罚;当,相当,相称。处罚与罪行不相称,多指处罚过重。改为“罪有应得”。D死得其所: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改为“死有余辜”。 3. “率先”有带头的意思,领身份证无所谓带头;“观念”是一般的思想意识,如“传统观念”等;而“理念”则含有理性认识和信念的意思,如“人生理念”“文化理念”等;“关心”是常放在心上,重视,“关注”除关心重视外,还有注意、注视的意思 4、答案D(A语序不当,“不仅诚信”改为“诚信不仅”,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与“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要换位;B搭配不当,“吸引”改为“引起”;C不合逻辑,“卡拉OK”不属于“体育活动”) 二、(33分;5—8小题每题3分) 5.C.(遗,读wèi,赠送。) 6.B.(A①表转折;②表修饰。B都是“所字结构”。C①凭借;②拿。D①助词,的;②代词,它。) 7.C(行贿行为是用金钱物质等去收买人,此项没有送钱物行为,不属于表现行贿行为。) 8.C(放犯人外出,是遭到了受贿犯罪的威胁。) 9.(1)卒取视/则皆黄白器也/乃悟张府所盗之物/又以赂卒/贼竟逃命/虽以赵尹之明特/而莫测其奸/可谓黠矣/卒乃以疾辞役/享从容之乐终身/没后/子不能守/悉荡焉/始与人言(3分,划对四处得1分) (2)①牢卒想塔上乃是游人往来频繁之地,(不可藏金),以为是戏弄他。(3分,翻译对关键词“冲”“侮”各得1分,语句通顺得1分。)②差点儿错断这个案子,怪不得他不承认。(3分,翻译对 “几”“宜乎”各得1分,语句通顺得1分。) 参考译文: 京城繁华市区,盗贼很多,行踪诡秘,不容易彻底缉捕。赵尚书担任临安府尹时,有一贼每次在人家中作案后,一定用白粉在门壁上写下“我来也”三字,虽然追捕很严,但还是久久捉拿不到。“我来也”的名声,哄动了京城。大家不说捉贼,只说捉“我来也”。 一天,下属押送一个贼犯来到,说他就是“我来也”。马上送到监牢审讯,他一点也不承认,又没有赃物可作证明,未能结案判其入狱。那人在拘禁期间,忽然偷偷地对牢卒说:“我固然经常作贼,但不是‘我来也’,现在我知道自己无法逃脱了,只求你好好照看。我有白金若干,藏在保叔塔上某层某处,你可以去把它取回。”牢卒想塔上乃是游人往来频繁之地,(不可藏金),以为是戏弄他。贼人说:“别怀疑,只管去,那里正作佛事,点燃塔灯一宿,逗留一整夜,就可以得到手了。”牢卒听从了贼人的计谋,果然得到白金,非常高兴。第二天清早进入监狱,牢卒偷偷地送酒肉给这贼人。过了几天,贼人又对牢卒说;“我有东西一坛,放在侍郎桥某处水中,你可以再去取回。”牢卒说:“那里人多,凭什么取回?”贼人说:“教你家里人,用箩筐装着衣裳,到桥下去洗,偷偷地把坛子放进箩筐,再用衣裳盖好,抬回就行了。”牢卒又听从了他的话,这次得到的更多。第二天,牢卒又送酒食给贼人,加以慰劳。牢卒虽然很高兴,但不知贼人是什么意思。 一天晚上,已打二更。贼人低声对牢卒说;“我想出去一会儿,四更以前赶回,决不连累你。”牢卒说:“不行!”贼人说:“我一定不连累你,即使我不回来,你因失掉囚犯,必然会受到罪责,而我送给你的,尽可以维持生活。假若你不听从我,却恐怕会有比这更悔恨的事情!”牢卒无可奈何,只得把他放走。牢卒坐下来等候,他正在忧虑烦恼之时,听到房檐瓦响,贼人跳了下来,牢卒非常高兴,重新给贼人加上镣铐。刚天亮,开牢门,听到某门张府报案说:“昨夜三更,被盗,丢失好多器物。贼人在府门上写下‘我来也’三字。”府尹拍着桌子说:“差点儿错断这个案子,怪不得他不承认。”只是以不应该犯夜禁,把在押的那个贼犯,打了一顿板子,驱逐出境了事。牢卒回到家里,他老婆说:“我半夜里听见敲门,恐怕是你回来,赶忙起身开门,只见一人把两个布袋丢在屋里就走了,我于是把它藏起来。”牢卒打开一看,都是金银器皿,才知道是张府被盗走的东西,又用它来贿赂牢卒,贼人竟因此逃脱性命。虽然以赵府尹的明察洞见,但还是猜不透贼人的奸滑,贼人真算得上狡黠了!牢卒于是以疾病为由辞职,从容地享乐终身。死后,儿子不能守业,把留下的财宝都花光了,才对别人说出这件事。 10.(1)(3分)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1分),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光(1分);寄寓人事沧桑(1分)、自然永恒(1分)以及对六朝兴废的感慨。 (2)(3分)比喻手法。(1分)。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1分),忧自己不得重用(1分)。 11.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⑶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⑷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2. C、F。C不符合朱自清的观点,正好与朱自清的观点相反。F 本身是一个正确的观点,但是并不是这篇文章作者的观点。 13.D。这是作者释疑的依据。 14.(1)倡行“克己复礼”的孔子,自然心怀敬母爱妻的仁德,岂能违背伦理道德,一杆子将慈母与淑妻也打入“小人”的泥淖里呢?(2分)(2)从来“文品”与“人品”通融,此译法影响了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人品”。(2分) 15.缺少独立思考,迷信学术权威。(2分)深层原因:是歧视女子、男权思想导致的。或者:男尊女卑的思想导致的。(3分。意思对即可。)
6.4分【参考答案】作用有两个方面:①女人的穿着打扮,首先给人的印象是洁净,“她的衣服极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并且不断更换围裙和袖套;其次是有亮色,“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这说明女人是一个热爱生活,懂得在平凡生活中创造美的人。 ②为下文写女人在困境中挑起家庭重担,不怨天尤人,坚强面对现实,笑对生活作铺垫。 【试题解析】要正确作答此题,首先要找出文章第三段描写女人的穿着打扮的句子,比如“她的衣服极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这样的句子写出了女人的性格特点。详细描写女人的穿着,自然为后文写女人的故事展现其精神品质作铺垫。 17.5分【参考答案】文中的女人是一个美丽温婉、勤劳善良、富有智慧、健全隐忍、热爱生活的妻子形象。具体如下:①美丽温婉。“皮肤白皙”,衣着干净,始终微笑面对顾客,例“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②勤劳善良。女人首先是在小巷子摆摊,后来攒了钱,出入意料地盘下了一家酒店,把丈夫照顾得气色很好,把酒店打理得井井有条;③富有智慧。用勤劳的双手雕刻出美丽的萝卜花,使之成为经营的特色;④坚强隐忍。面对家庭的不幸,她选择了坚强面对,从头再来,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奋斗,改变生活现状;⑤热爱生活。懂得在平凡生活中创造美感。 【试题解析】女人的形象先通过其穿着打扮勾勒,再通过她在盘中放置萝卜花及她的故事展开,塑造出这个坚强、智慧、热爱生活的形象。 18.6分【参考答案】①“萝卜花”是小说的线索。一朵朵美丽的萝卜花贯穿全文,也开在了读者的心中,使小说呈现出淡雅、诗意的审美境界。 ②“萝卜花”烘托了女人美丽的形象——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有魅力的内心,是女人美好精神的化身,体现了女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女人也正是在它的帮助和鼓舞之下才有了挑起生活重担的勇气和力量。 ③“萝卜花”暗示了小说的主题。普通人的生活是不会天上掉馅饼的,唯有追求与抗争,才能战胜苦难,改变生活。 【试题解析】萝卜花贯穿全文,也和女人的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文章的主题方面,关键要抓住“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这句话。 19.4分【参考答案】为了给患病的林徽因补充营养,梁思成不得不将一支伴随二十年的心爱的金笔和一只从美国购得的手表拿去当铺当掉,当出的价钱却只能在市场上买两条草鱼。这反映了在战乱时期,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而冷漠的帐房先生又乘人之危,使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陷入了极度的生活困窘之中。 【试题解析】“清炖”、“红烧”对应的是上文中的“两条草鱼”,其生活状况主要结合上文来理解,重点抓住“通货膨胀”“冷漠和不耐烦”等词语。 20.5分【参考答案】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阳光和小鸟,明艳的阳光与欢快的小鸟,构成生命的色彩与活力。这些景物描写不仅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而且烘托了文章主旨和人物的内心世界。躺在病床上的林徽因看到窗外充满生机的景物,反衬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结尾部分更为热烈明快,充满诗意的景物描写,则是林徽因顽强与命运抗争的礼赞。 【试题解析】开头和结尾都写到阳光和小鸟,很明显是首尾照应。写作特点与作用则从文章结构和思想情感两个方面作答。 21.6分【参考答案】(1)①劳累过度,疾病缠身,无钱医治。②事业受阻,经费枯竭,出版刊物非常困难。 ③物价飞涨,生活陷入极度贫困境地。. (2)林徽因虽然生活在离乱和贫病交加的困苦中,但却与命运顽强抗争,表现出热爱生活、钟情事业、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可贵品质。. 【试题解析】第三段写她劳累过度、疾病缠身,4-9段写她生活贫困,16段写她事业受阻。 10段至文章结尾表现了她在这些艰苦的环境中与命运的抗争。
22.(6分)“探索诗”的鉴赏是很困难的,需要各方读者共同参与,永无止境地“发现”它多元的审美空间。 23.(6分) 本题是个图文转换题,但是题目要求较高。需要综合分析表格,然后结合题干的提示方能正确理解命题意图,做出准确回答。 (1)门票价格虽然差距较大,但设置有层次,相对合理,让普通民众观看奥运会成为一件可望又可即的事情;(2)对青少年实行特价政策,最大限度地为中国公众观看奥运会提供了机会,可以让最广泛的公众体验奥林匹克的价值和精神;(3)票务计划符合中国公众的收入水平,反映了我国的国情。(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