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海边观潮头——从高考改革谈如何加强作文训练



肖保全

从1999年开始,教育部在广东省进行高考“3+X”试点工作,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而到了1999年年底,北京、上海等省市又宣布2000年普通高校增加春季招生考试。教育部“3+X”试点工作和部分省市“两考两招”工作无疑是高考制度的重大改革,广大考生及其家长对此非常关注,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的疑虑:高考到底会向什么方面发展,考生应该如何适应改革后的高考制度?
1998年,上海《萌芽》杂志联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七所大学,举办了“新概念作文竞赛”,通过初赛和复赛,一批出类拔萃的青少年学生脱颖而出,一批在竞赛中成绩突出的学生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名牌高校录取。《中国青年报》在1999年8月还专门发了《一篇作文上大学》的报道。1999年底,《中国青年报》又联合顶新国际集团,要联办顶新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尽管这项赛事刚刚开始,其竞赛结果及结果的应用尚不清楚,但毫无疑问,这项赛事无形中又扩大了“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影响,重新引起人们对“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思考与评说。
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面对目前的形势,做好日常学习中的作文训练,又如何备战高考语文考试中的作文呢?下面,这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从高考形式与内容的改革看教育发展的方向
(一)高考形式的改革。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科目一直固定了20多年,理工科考“语文 、数学、外语、政治、物理、化学生物”,文史科考“语文 、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在考试科目上形成了多年的一贯制,广大考生及其家长似乎也习惯了,大家就在这种模式中一年一年地学,一年一年地考;一茬人一茬人地学,一茬人一茬人地考,大家觉得这已经成了常规,成了常理。而到了1999年,教育部宣布要在部分省市进行高考考试科目“3+X”试点工作。“3+X”,把“语、数、外”作为基础学科,为每个考生必考科目,这非常清楚,广大考生及其家长觉得这看得见,摸得着,心里比较踏实。而对于“X”,心里就没底了。“X”!它到底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学,如何考?一时间,不少人都有不少的疑惑。“3+X”试点方案,过去从来没有过,大家没有经验,自然心里没有底。但“3+X”的试点方案又恰恰给高校在发现和选拔人才上更大的灵活性,也提高了选拔的准确性。高校可以根据学校层次、特点的要求,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种或综合科目中自主确定考试一门或几门。综合科目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可以分为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理综合或专科综合。“3+X”无疑是选人制度上的一个改革,同时也给广大考生提了一个醒:知识面要宽,相关专业的知识要掌握,不能剑走偏锋,偏科发展,在全面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后,形成较强的综合能力。事实上,在“3+X”以前的高考录取实行标准分数就是国家教委要求考生均衡发展的一个手段,只不过未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罢了。
“3+X”试点方案实行一年,北京、上海等省市又变原来的“一考一招”为“两考两招”,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局面,每年在秋季7月7、8、9日全国统一考试外,北京、安徽在1月19日、20日、21日,上海在1月24、25日部分高校试行春季招考,学生将有多种选择机会,可以有多种发展方向,这也为中学办出特色和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对于高校也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高校“学分制”的真正、全面实施。
无论“3+X”试点方案,还是“两招两考”,都在强调考生要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培养,这无疑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广大考生努力的一个方向。那么,作文作为高考语文科目中的一部分,理所当然地要从应付考试,猜题、押题中解脱出来,注意写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应变能力的培养。
(二)高考作文特点的变化。
1998年,我在准备《备战高考作文》的讲座中,把1977年恢复高考到1997年的21年的高考作文题目集中在一起,进行分析归纳,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历届高考作文的命题规律和特点:⑴贴近社会。作文题目离不开主流,离不开政治,离不开社会,大多与当前或一个时期以来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关,并且一些年份的题目,在新闻媒体中已经做过广泛的报道、评论;⑵贴近学生。作文题目充分照顾全局,让广大考生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赛,每一个考生拿到题目,都觉得题目明白,主题清楚,人人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可较客观地反映他们的观察、记叙、描写、抒情能力,绝少闷题、晕题,让人不知所云的现象。1985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的主题是关于环保问题,即有专家提出了异议:在偏僻的山区、不发达地区,环保问题尚不十分突出,乡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学生在认知和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样,大家的起跑线、竞争条件就不太一样,对这一年的作文题目的公正、公平性提出了质疑;⑶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可以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分析、思维、判断及写作等方面的能力,能较好地避免猜题、押题现象的出现。它有利于学生审题,也有利于考出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至于见到题目一筹莫展。若不限定题目、范围,会给批阅作文带来难度。材料作文增加了考生作文的可比性,给阅卷教师在阅卷过程中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做到公平、公正判卷。
这些规律和特点,无疑给考生提供了一个公开、公平竞争的条件,同时也引导广大考生要关心政治,关心社会,注意人格修养,懂得观察生活,懂得如何做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模式的相对固定,在教学中也随之出现了教条和僵化。教师总是喜欢学生“要写有意义的事情”,“说崇高的话”,时间长了,学生写出的只能是新的“八股文”,不能写自己的真实体验,抒个人的真实情感,有时只能说假话或者套话。生活中,我们写《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研究设计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海边观潮头——从高考改革谈如何加强作文训练,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我爱故乡的杨梅
    引进一点参读材料——《皇帝的新装》…
    引进一点参读材料——《皇帝的新装》…
    小猫钓鱼
    夏夜荷花
    海滨小城
    手术台就是阵地
    吃山顶上的草
    麻雀
    小松鼠看错了
    参观人民大会堂
    诚实的孩子
    工人代表(3课时)
    语言的魅力
    临淄区“四主”课堂教学展示会之《愚…
    小珊迪
    我与地坛
    《宽容》序言
    读《伊索寓言》
    米洛斯的维纳斯
    涉江
    灯(第二课时)
    高二新教材《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高考作文训练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谈〈水浒〉的人物与结构》
    沁园春·长沙
    义务投递员
    威尼斯
    美丽的公鸡课堂实录
    听训
    鸬鹚
    吃虫的植物
    老水牛爷爷
    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将相和》…
    利用阅读教学,渗透思想教育-------试…
    沁园春·长沙
    《故乡》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
    万里长城
    谏太宗十思书
    《春》教学设计集评——《春》教例评…
    美丽的小兴安岭
    儿童城
    《“定位选句”题解题方法指要》教案
    《包身工》的分合比较教学
    真正的荣誉
    快活的小河
    称象
    泉水
    手术台就是阵地
    《谏太宗十思书》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参考书之资料
    《谏太宗十思书》练习
    教学设计要弦外有音——《小橘灯》教…
    藤野先生
    智能鼠
    大量阅读 双轨并行——电子阅览课(方…
    《谏太宗十思疏》(第一课时)开课教…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二题
    的仿写示例
    倔强的小红军
    屈原列传
    太阳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
    屈原(节选)
    雷雨
    故都的秋
    胡同文化
    《谏太宗十思书》教案设计
    谈谈孔乙已的偷——《孔乙已》教例评…
    《小山村》一课教学设想与教案
    整体赏析——《小石潭记》教例评析
    板块碰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大海的歌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葡萄沟
    王二小
    曼谷的小象
    笋芽儿
    北京
    回声
    狼牙山五壮士
    谏太宗十思书.
    《庐山云雾》第一课时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附背景资料)
    真正的友谊
    鸟的天堂
    《绿》第一课时教案
    《我是一条的小河》说课
    琐忆
    我是一条小河(第二课时)
    品文鉴美入境抒情——小学语文第六册…
    大胆取舍 突出重点———小学语言第十…
    改造我们的学习
    抓住人物特点 理解人物品质——小学语…
    全神贯注
    谏太宗十思书(原文)
    高一|《谏太宗十思书》
    五彩池(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的组合美——《岳阳楼记》教…
    窗台上的蜜桔
    点金术
    寸草报得三春晖── 一堂为母亲节设计…
    谏太宗十思书
    在文学欣赏中解放人的心灵——《项链…
    关于《 归去来兮辞》
    正确归因  不断进步——考试之后的一…
    谏太宗十思书
    又读《谏太宗十思书》
    谏太宗十思书2
    谏太宗十思书3
    一线以串珠——《最后一课》教例评析
    荷塘月色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