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小溪流的歌》可以说是一篇散文化的童话,语言比较优美,内容通俗易懂,主题鲜明,也有想象表演的空间。教学过程应兼顾散文性和童话性两大特色,并以童话性为重。根据文体特征、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教学提示,教学重点确定为:1.分角色朗读兼表演;2.通过讨论了解小溪流成长过程及主题。教学难点确定为:通过音乐欣赏进入情境,激发想象力。 教具制作 1.自制音乐欣赏带:包括打乱次序的四支乐曲和按正常次序录制的四支乐曲,取材于《D小调第一号奏鸣曲》、《故桃钳进行曲》、《黄河船夫曲》、《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一般截取曲子开头一分钟左右的乐段,第一部分播放时间约5分钟,第二部分开头添加流水声,末尾添加涛声,播放时间约6分钟。 2.表演头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角色头冠,共13枚,由学生手工兴趣小组帮助制作。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同学们,今天我想先请大家欣赏四首乐曲,这些曲子是老师精心挑选出来的,在欣赏乐曲的时候,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些曲子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再顺便想想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现在先请大家轻轻松松地欣赏音乐吧! 二、音乐欣赏 1.教师放音乐带第一部分(曲子间歇可提示) 。 2.学生谈听完音乐的感想。 学生各抒已见,自由畅谈,教师鼓励学生随想象驰聘。学生思维活跃,都能切合实际。有学生谈到感觉像水流,教师自然地向课文内容靠拢。 3.教师放音乐带第二部分,并配乐朗读,朗诵内容为从文中抽取的适合音乐需要的优美文字。 (学生随音乐进入情境,表情愉快。) 4.指导学生将音乐欣赏中得到的美好感受带入课文。 三、自由朗读 要求:大声、流利地朗读课文,可读全文,也可选取喜爱的段落,在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词或已学过但仍未掌握的字、词,可以自由上台填入教师划定的板块——生字格中,要注意秩序。 (这一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字词积累 学生自行分析生字格中的字词:哪些较难掌握?哪些容易出错?也可以自由选择预习过程中已掌握的词语造句,教师注意控制时间。 五、分角色朗读兼表演 1.选取角色:根据角色性格特征找有一定的朗读基础及表演技巧的学生表演。 2.准备表演的学生协商表演细节。 3.正式表演。 (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气氛热烈,表演效果较好。) 六、课堂小结 教师:刚才,在表演的过程中,你们有时大笑,有时鼓掌,为什么? 学生甲:他们演得好。 乙:他们有加上自己的话,还有表情、动作。 丙:他们还说英语,和课文不一样。 丁:这叫创意。 教师:这些同学对课文进行了加工创造,没台词的加了台词,有台词的添上表情、动作,这些靠的是什么呢? 学生:想象力。 教师:对。童话就是想象的产品,想象力能让我们的思想插上翅膀,只要忠实于原著,再大胆的思维也是可以的。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音乐欣赏和分角色朗读让课文变“活”了,同学们也能初步感受到这些角色的性格特征,明天我们将深入分析这篇课文。 七、布置作业 A计划——基础题:分角色朗读。 B计划——提高题:制作连环画。 要求: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任选一题,自由组合以小组形式完成,连环画可进行改编。 教学后记——关于教学过程几个环节的补充说明 音乐欣赏: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思路之前,我从一篇教学论文中看到这么一句话:“有学者指出,先知识后能力的课堂评价次序应改为。‘学习情绪——能力培养——知识掌握’,把‘学习情绪’放在评价的首要位置,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句话启发了我,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学习情绪及能力培养。第二课时则兼顾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小溪流的歌》题目中既然有“歌”,用真正的音乐辅佐这一曲文字之歌不是更好吗?音乐与文学是有共通性的,况且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已不仅仅只是“语言和文字”,它的外沿应该更大更宽。因此,音乐欣赏是本课的导入,又不仅仅是本课的导入,它是整节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四支乐曲是从几十支曲子中通过不断的对比、淘汰挑选出来的,经过同组教师的试听及认可后,才制作成音乐带,四支乐曲的风格暗暗契合了小溪、小河、大江、海洋的特点,不过,在第一次欣赏过程中,学生能联想到其他事物,教师也应当鼓励,也许有的学生感悟能力略差一些,但我相信,通过引导我能为他们打开心灵的另一扇门。引入音乐的目的不是培养理论分析家,只是激发想象,创设情境,并带给学生美的艺术享受。自由朗读,字词积累,这两个环节靠的是日常的水磨功夫。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方法,可以算是“聚沙成塔,积腋成裘”。 分角色朗读及表演:这一环节原先有两种设想:1.分角色朗读并配背景音乐《海之诗》,这样可以与第一环节衔接更紧密,使优美的情境贯串全文。2.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以表演,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充分张扬个性。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文章的体裁,而且为了配合单元重点,我选择第二种方案。 布置作业:配合学生的差异制定的递进式作业,学生有选择的空间;小组完成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
一?说教材:《小溪流的歌》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是一篇表达新时代主题的童话?这篇童话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说了小溪流坚持前进,演变成小河?大江?海洋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只要不断前进,永不停步,就会在前进中成长壮大”的道理?这篇童话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也能使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思维? 基于此,我设计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识记本文字词,能流畅地有感情的诵读课文?2?能读懂童话?体会本文的主旨?并能结合现实社会理解“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沉船”等所蕴含的象征意义?3?启发学生热爱生活,不断进取,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其中2?3?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解读这篇童话,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辩?对话?交流,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主题,并能理解其社会意义?为此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创造情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 三?说学法:学生阅读这篇童话时要反复朗读和默读,理清作品的思路,领会故事的含义,并有意识地加以学习和运用?本文宜采用“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等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启思(多媒体展示动画) 文章题记说“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那么,小溪流唱的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二)?读一读?找一找 1?学生速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并自己动手解决? 2?找出小溪流逐步成长的4个阶段(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并完成课后第二题(学生作完后展示多媒体动画)? (三)?读一读?说一说 1?有感情的朗读在四个阶段中能表现小溪流精神的句子? 2.分角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说不同阶段小溪流成长的情况?如: 学生甲:我不知疲倦地往前奔流,冲过巨大石块的阻拦,拒绝枯树桩的劝止,同我的伙伴们汇合在一起,我就长大了?——我成为了一条小河? 学生乙:我精力旺盛,精神饱满,托起沉重的木船,拒绝乌鸦的恐吓,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别的小河同我汇在一起,我又长大了?——成为一条大江? 学生丙:(略) 学生丁:(略) (四)?读一读?想一想 1.小溪流在奔流中力量有没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 有变化?力量逐渐变大? 2.小溪流唱的歌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1)师生交流? 老师可有意提出有误的主题,激活学生思维? (2)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