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31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教育界两位先生专门约见记者谈话的文章,主要谈他们反对先学拼音、后认汉字的观点,并希望经讨论,“澄清长期主导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观念”。该文章的许多内容都牵扯到对《汉语拼音方案》及汉语拼音教学的看法。
笔者从1958年秋季开始教授汉语拼音,1970年以后编写了多套汉语拼音教材,又做过多年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的调查研究,为此,想结合自己四十多年来的心得与二位先生商讨。
汉语拼音是小学生学习汉字和普通话的金钥匙
当年公布《汉语拼音方案》时,周恩来总理就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帮助识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应该首先在师范学校、中小学校进行教学。”四十多年来汉语拼音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教师进行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教学的有效工具。汉语拼音是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它推动了教学改革,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两位先生说,先学汉语拼音是“误区”,是“陷阱”,应该破除这个迷信。倘若按照他们所说的“老师的教就是学生的拐棍”,先不教汉语拼音,采用口耳传授的办法来教,不但效果难料,而且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阶段认识3000字、一、二年级认识1600-1800字的识字任务也恐怕难以完成。
两位先生还说:“面对同一汉字,十几亿的现代华人也许会念出上百个音,但并不妨碍相互沟通,因为这个形所表达的义,大家的理解相同,不会产生误解”。言外之意是小学生不用学习汉语拼音,不用学习普通话,不用统一读音。那么,人们只能书面交流信息,可这是很难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我国幅员辽阔,语音复杂,师资水平又不平衡,方言地区、边远地区的教师不会说普通话,读不准字音怎么办?教师教过的字忘记了怎么办?老师用方言教读音怎么办?许多地区平翘舌音分辨不清,把“史老师”叫成“死老司”;前后鼻音不分,把姓“程”说成姓“陈”;边音鼻音不分,把“恼怒”说成“老路”;r和y不分,把“肉”说成“油”。这些字音、语言问题该怎么解决?说到底,最好的老师还是汉语拼音。
儿童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应该尽早地把汉语拼音这把金钥匙交给他们。各地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一年级的小学生用较短的时间学会了汉语拼音的基本内容后,就可以借助拼音阅读带拼音的课文和注音的课外读物。在阅读中认识更多的字,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学习普通话,发展语言能力。利用不开口的老师——字典,读准字音,理解字和词的关系,加深对词的理解。“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学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汉语拼音并不难学
两位先生认为汉语拼音是拉丁字母,形相近,难认又难写,“对高高兴兴上学来的儿童来说,60课时的拼音字母,如果算不上如同当头棒喝的‘五百杀威棍’,也是浇向小脑袋的一盆凉水,使其刚入学便萌生读书枯燥、读书太苦之感受。”
汉语拼音刚进入课堂时,由于教材内容求全,要求偏高,再加上教师缺乏经验,汉语拼音教学曾遇到过一些困难。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实验研究,更加明确了小学一、二年级教学汉语拼音的目的是正确认读汉字的音,学说普通话,所以只学23个声母(包括y、w),24个韵母(包括一个特殊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及拼音方法就行了。至于《汉语拼音方案》中的拼写规则、标调方法、隔音符号、大写字母的应用、分词连写等都放在一年级以后的各年级再逐渐学习掌握。
为了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汉语拼音字母,拼音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较大的改进:用图画帮助学生记住字母的形或音;在不违背《汉语拼音方案》的原则下用变通的办法避开拼写规则;选择180多个常用音节让学生分步掌握。这样的拼音教材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用两周时间就教完了拼音教材部分,一般教师用4周时间也能教完,然后就可以顺利地进入识字、学词、学句的阶段。因此,先学拼音是捷径而不是什么“陷阱”。
近年来,新编的各套小学汉语拼音教材,大部分都在学拼音的同时,安排了儿歌和少量的字词或短句的学习内容,既有利于巩固汉语拼音,又让学生了解汉语拼音和识字、阅读的关系,也提高了他们学习兴趣。
据统计,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12套小学语文课本,除极个别版本是先学汉字、后学汉语拼音外,绝大多数版本是先学汉语拼音、后认汉字的。这是非常符合教学实际的,这个共识也是几十年的经验教训得来的。(作者系全国汉语拼音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编审、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