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训练(一) 一、将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1、( )肖邦从小就喜欢音乐,他六岁开始练习钢琴,八岁就举办演奏会了。 ( )当时的人,都惊讶于他的音乐天赋,争着要为他出版呢。 ( )肖邦是波兰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 )在他十五岁那年,就已经写成了第一首圆舞曲。 ( )他出生在波兰的首都华沙,父亲是一位教师。 2、( )一天,我对小明说:“咱们明天捉知了,好吗?”他愉快地答应了。 ( )开始,我怎么也捉不到。 ( )第二天,我们俩准备好了网罩,向树下跑去。 ( )小明却一连捉了三、四只,我真羡慕他。 ( )夏天一到,我们村口的大树上,从早到晚总能传来“知了——知了——”的叫声,我多么想亲手捉一只知了啊! ( )最后,在小明的帮助下,我也套住了一只,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3、( )他吓得躲在深宫里,好几天不敢上殿。 ( )老鼠见皇帝和文武百官都怕它,胆子越来越大,甚至把皇帝穿的龙袍也咬破了。 ( )听说宫里出了妖怪,皇帝吓得连金銮(luán)殿都不敢上了,满朝文武也都吓坏了。 ( )天,金銮殿上忽然出现了一只老鼠,愚蠢的皇帝从来没有见过老鼠,以为是个妖怪。 ( )这样一来,弄得大家更加惊慌起来。 二、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的错误。 有一天上课时。我忽然觉得肚子痛得直不起腰。老师问明了情况,背我立即到医院;晚上,老师又冒雨敢到我家来关怀我。我怕当误了学习,急得哭了。老师又亲切的安慰我,别着急,等你身体好了,我会给你补上的。 三、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詹天佑经常 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下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 ,詹大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1、按原文在横线上填空 2、用“∥”把这段话分为两层。 3用“——”划出具体描写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的句子。 4、“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詹天佑的这些话说明: A、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B、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对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 C、詹天佑对工作人员十分关心,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决心为国争气,为人民争气。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星 的 山 我站在舱外,身子靠着栏杆,望着渐渐退去的香港。∥ 海是黑的。天也是黑的,天上有些星星、但大半都不明亮,只有对面的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 山上有灯,街上有灯。建筑物上有灯每一盏就像一颗星,在我的肉眼里,它比星星更亮,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 夜是静寂柔和的。从对面我听不见一点儿声音。生活似乎闭上了它的大口。但是当我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山的时候,我仿佛又听见了那无数的灯光的私语。船在移动,灯光也跟着在移动起来。而且电车、汽车上的灯也在飞跑。我看见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或者它们在追逐,在说话。我的视觉和听觉混合起来。我仿佛在用眼睛听了。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在那里正奏着出色的交响乐。 我差不多到了忘我的境界……∥ 1、联系上下文解释。 ①聚合: ②密密麻麻: ③私语: ④追逐: 2、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①只有对面的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 ( ) ②每一盏就像一颗星,在我的肉眼里,它比星星更亮。 ( ) ③生活似乎闭上了它的大口。 ( ) ④我看见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或者像它们在追逐,在说话。( ) ⑤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在那里正奏着出色的交响乐。 ( ) 3、按分好的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4、文中“星的山”指什么? 5、为什么说“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 6、找出文中写灯光的句子,用“ ”划下来。 7、“我的视沈和听觉混合起来。我仿佛在用眼睛听了。”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纸上谈兵 古时候,赵国有个人叫赵括,他是名将赵奢(shē)的儿子。赵括从小就读了很多兵书,提起用兵作战来,高谈阔( ),滔滔不绝,连父亲也辩论不过他,赵括自以为能用兵如神,天下无敌,可是他父亲总说他只会说空话,没有真本领,不会用兵,更不能当大将。 赵奢死后,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国任命赵括为大将。有人( )赵王说:“赵括兵书虽然读得很熟,但是不会灵活( )用。”赵王不听。 赵括接受兵权后,不根据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兵书上的条文,制定作战方案。不久赵军被秦军围住,终于全军覆没,赵括也在交战中阵亡。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最合适的字。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滔滔不绝: 生搬硬套: 纸上谈兵: 3、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 , 自以为能 ,但接受兵权后只知道 兵书上的条文,不顾 ,终于 。 (三)夜游雁荡山 暮色浓浓,景物朦胧。这浓,浓得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巨大的黑纱;那朦胧,又使人感到神秘。 我站在灵峰招待所门口,抬头看山峰,不禁连连叫绝!刚才阳光还未退去,我只感到山峰像刀削斧劈,十分奇特,现在更出奇了。你说暮色浓浓,山峰却轮廓分明;你说景色分明,却又朦朦胧胧。你就先看看合掌峰吧。站在灵峰寺右角看它像一只雄鹰,再看它那锋利的嘴,假如有人去偷神殿的圣器,它一定会扑过去啄他;它那剑翅的神态,仿佛丢一块石头过去,它就会展翅向你扑来。∥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如果不是暮色。那山峰所化成的形象就不会这样逼真。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随着人们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向西看,山峰像一个梳了发髻的老妇,那眉毛、眼睛、鼻子和没有牙齿的干瘪的嘴巴都十分逼真。她仿佛要与我诉说家务,讲讲儿媳妇的贤惠,儿子的孝顺,邻居的和睦;要与我讲讲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还想多活几十年。再向东南方走过去,老妇隐去了,出来一位老头。这是一位蓄了长须的老头,他立在高山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月亮出来了,云有时把月亮遮得忽明忽暗的,光线的变化使老头的胡须仿佛微微飘动了。 顺着山坡下去,老头归去了,出来一个老僧,在拱着手拜月。故而当地人称这“三景”是婆婆峰、老头峰、僧拜峰。∥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破坏了这朦朦胧胧的美。我去看金鸡峰。峰的形状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他躲在暮色里探头探脑地窥视对面的山峰,仿佛在和谁捉迷藏。又走了几步,只见一只犀牛正伸长脖子在望月亮,这就是犀牛峰了。∥ 我意犹未尽,只听见有人大叫:“回去了,回去了!”就不自觉地跟了过去,见许多人上了车,我看看车头上的字,都是温州市、乐清县几个单位的。他们特地来夜游雁荡山的,我本是因为时间紧才不得已夜游雁荡山,想不到雁荡山的夜景是这么的迷人。∥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敛翅: ②窥视: 2、按划分的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3、回答问题。 ①作者夜游雁荡山时看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②作者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为什么山峰一会儿像老妇,一会儿像老头,一会儿像老僧? ③“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