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中考 >> 语文 >> 课堂实录说课稿 >> 正文

 

[图文]《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

查询课堂实录说课稿的详细结果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释]
  1.箪:(dān)
  2.欤:(yú)
  3.黔:(qián)
  4.俦:(chóu)
  5.觞:(shāng)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人。曾作过一些地方的小官,任彭泽令仅八十余日就弃官归隐。过着躬耕的田园生活,贫困而死。陶渊明的诗,表现他对显示生活的不满,对社会政治的腐败有所批判,抒发了他高尚的志节和情操。归隐以后,他亲自参加劳动,接触了人民生活,写了一些赞美劳动生活的田园诗。诗歌语言自然朴素,清简而又平淡,形象生动,韵味深永,具有独创的艺术风格,对后代田园诗的创作有极大的影响,是文学史上杰出的田园诗人。但他感到改变现实无能为力,诗中有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有《靖节先生集》。

五柳先生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4.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三、题目解说: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一、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初读,整体感知:    

1、重点拼音:    

    辄(zhé)   吝情(lìn)  短褐(hè)   箪(dān)瓢屡(lǚ)空   晏(yàn)    

   

    黔(qián)  汲汲(jí)   俦(chóu)   衔觞(shāng)   欤(yú)    

   

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    

   

 2、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身心放松,无拘无束;第二,读出自我,读出困惑。    

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3、注意节奏。课文节奏划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三、再读,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1、重点字词。    

何许:什么地方。许:,处所、地方。   亦:也。     详:形容词作动词,知道。    

姓字:姓名。 字: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外改的别名叫“字”。   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以:把。 为: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助,无义。  好:喜欢,喜好。      不求甚解(成语):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这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会:领会,体会。  欣然:高兴的样子。       性:人的本性。       

嗜:喜爱,爱好。       旧: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置酒:准备酒。置:置备,准备。     而招之:而表顺承。    

 招之:招待他。     造:往,到。    辄:每每,总是。    尽:指喝完。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     吝:舍不得。  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   去留,偏意复词,强调,去,指离开。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    瓢:舀水的葫芦。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  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自娱:使自己欢娱。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不是赞扬的意思。)它是对传记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     戚戚:愁苦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不戚戚于贫贱:状语后置。译为:不因为贫贱而忧愁。 后一句: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其:指黔娄之妻。  

兹:连词,起承接作用。  若人:这个人,指五柳先生。俦:类。  衔觞赋诗:一边喝酒一边做诗。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  以:连词,来。   

志:心志,志趣。 乐,使……快乐  

第二课时  

问题研究:  

1.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2)“好读书”、“不求甚解”, [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他读书的目的不是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第二大爱好——性嗜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4)第三大志趣——著文章。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本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    

(2)至(4)条概括起来就是他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     

2、描写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瓢屡空。”    

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出来了。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答案: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统一答案。   

4、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参考意见: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但不知道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用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起了一个字号。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先生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世风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表现了他卓而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而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也显示出他的志趣。   

5.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不求对书系统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己意者,也就是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  

6.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类文比较阅读: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五同”老师传  

     听母亲说,我黎明出生,初来人间,哭声震天。家人以为生了个大胖小子,却原来是一瘦小千金。父母盼我争强好胜,故取名一小子之名曰黎胜。然争强有余,总不能胜:学唱歌,五音不全;学跳舞,步伐不健;亦追时尚赶新潮,却不愿改变自我、丢失自然……于是拼命读书,与莎翁交友,与太白唱吟,与鲁老夫子对话,与五柳先生趣谈。立三尺讲台,难守本分,不迷信于旧规,而有志于挑战,不仅课内揭秘,而且课外探源,每有所悟,便怡然自乐,得意洋洋也。学生叹曰:黎老师有童心之纯真,无师道之尊严,与我们“五同”为伴,戏称为“五同”老师。何谓“五同”?师生同读、同写、同讲、同议、同评也。  

一课一得:  

   

   

   

第三课时  

   

一、自主练习  

⒈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①性嗜酒而家贫(      ) ②造饮辄尽(    ) ③曾不吝情去留(      ) ④短褐穿结(      )

⑤箪瓢屡空,晏如也(      )(      )(      )(       )        ⑥颇示己志(        )

⑦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⑧衔觞赋诗(          )  ⑨无怀氏之民欤(          )

⒉解释词语。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                       ②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                      

③不汲汲于富贵  汲汲:                         ④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                      

⑤衔觞赋诗  衔觞:                             ⑥亦不详其姓字。 详  :                    

⑦亲旧知其如此。 旧:                   ⑧ 或置酒而招之。或:________  置:___________  

⑨颇示己志。 颇:______________       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萧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手法所写的一篇自传。

B.这篇自传是用第一人称叙说的。

C.这篇自传使我们了解陶渊明具有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恬淡宁静的高洁品质。

D.这篇文章简练而生动,富有幽默情趣,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自得的隐士形象。

⒋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⒌填空。  

①陶潜,       时期的文学家和          。字      ,号            ,世称靖节先生,有《          》传世。

②黔娄之妻有言:“                    ,                  。”其言                 乎?

                  ,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7.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

①性格:                                                 

②生活:                                                 

③志趣:                                                 

二、阅读延伸

(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8.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                    )

②衔觞赋诗(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0.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赞美了他                                      的精神。

11.“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12.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说说他的志是什么?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馇(zhān,稠粥)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二岁而孤  孤:孤儿

B.往往馇粥不充    馇粥:稠粥

C.遂大通六经之旨  旨:美味

D.常自诵曰        诵:背诵

2.比较“之”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之南都人学舍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④后天下之乐而乐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D.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3.对“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有时夜里暗,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B.或者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泡一点面。

    C.有时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D.或者夜里昏暗,就用水泡一点面。

   

4.如果将这则短文中的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证明一个什么观点?

   

                                         

5.本文记叙的中心是:      

(二)朱买臣传(节选)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①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②相随,数③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④,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⑤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⑥去。……

拜为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⑦,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⑧之。居一月,妻自经⑨死。买臣乞⑩其夫钱,令葬。

[注释]

①艾:同“刈”,割,砍。薪樵:木柴。 ②戴:同“载”。③数:屡次。呕:同“讴”,唱。④疾歌:大声歌唱。⑤女:同“汝”。 ⑥听:听凭。  ⑦治道:整修道路。⑧食:同“饲”。⑨自经:上吊。⑩乞:给予。

⒒与课文选段对比阅读,请简答。

①朱买臣与陶渊明都好学,学习目的有什么不同?

   

②朱买臣与陶渊明都贫困,他们对待贫困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③朱买臣与陶渊明的生活追求有什么不同?

   

⒓区别用法,解释含义。

        

       其妻亦负戴相随

    ①其      呼令后车载其夫妻

           买臣乞其夫钱

          妻羞之,求去

     

     ②之     置园中,给食之

           无怀氏之民欤

          卖以给食

③食   置园中,给食之

   

⒔翻译下面两句话。

①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②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五柳先生》能力提升题答案

一、自主练习

⒈略 ⒉略⒊B(是用第三人称叙说的) ⒋ B   ⒌①东晋   诗人   渊明   五柳先生    陶渊明集   ②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兹若人之俦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6.见译文7.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二、阅读延伸

(一)⒍①往,到    ②酒杯 ⒎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⒏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    安贫乐道    ⒐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⒑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创新能力训练】

1.B  2.C  3、C  4.略5.范仲淹发愤苦读,胸怀大志

二.11.①朱:追求功名利禄。陶:务求领会内涵。②朱:不甘心贫困。陶:态度安然。③朱:为荣华富贵而奋斗。陶:安心于淡泊宁静的隐居生活。⒓①他的;他们;她   ②这件事;他们;的   ③粮食、食物;同“饲”,让……吃  ⒔①买臣更增大了歌唱的声音,妻子为此感到羞耻,请求离开他。②你(跟我)吃了这么长时间的苦,等我富贵时报答你的功劳。

 



小鸟  
  
教学目标:
1、检查背诵
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2、“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二、分析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句话讲了什么?
——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不知何许人”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宅边有五 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了一个字号,与当时讲究门第的世风背道而驰,表现了他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的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  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   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3、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
——这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也说明陶渊明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怎样理解“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     
5、“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6、“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学笔法加的品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三、总结全文
1、归纳中心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写作特点
①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②多用否定句。
思考:找出文中否定句,想想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③体会课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并默写
2、口头作文: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自述情性、倾吐怀抱之作,文风朴素自然,清新流畅,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美散文。对于此文,历代评价相当之高。当代也有许多文学评论家从各个角度加以赏析,评论,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但鄙人发现本文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多用典故,用词含蓄,曲折达意,意蕴丰富,颇有古典魅力。
(一)箪瓢屡空
“箪” ,盛饭的笸箩,“瓢”,舀水的瓜瓢,“屡空”指经常是空的。“箪瓢屡空”形容五柳先生家境贫寒,难以吃饱。作者在这里巧妙运用了历史贤人颜回的典故。
颜回,亦称颜渊,子子渊,公元前521——前481年,春秋末期鲁国人。《论语·雍也》载:“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箪”,“瓢”,都是简陋的生活用具,“一箪食,一瓢饮”,形容颜回吃的简单;“陋巷”,指狭窄的小巷,形容颜回住的简陋。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艰苦穷困的生活,而颜回却并不因此改变他乐观的态度。后来“一箪一瓢”或“箪瓢陋巷”就成为家境贫寒生活清苦的典故。
这里陶渊明为何用颜回的典故来类比自己的情志呢?颜回性格恬静,长于深思,安贫乐道,又天资聪慧,勤奋好学,终身未任官职,一生追随孔子至死。孔子称赞他能“闻一知十”,“贤哉回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当颜回死时,曾失声恸哭,大声喊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尊敬师长,钦佩孔子学说,并身体力行,注重仁德修养。由于颜回仁德突出,成为孔子最得意门生,被列为孔门四科“德行科”的第一人。《史记·伯夷列传》中也曾提到颜回“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表明颜回的确是一位安贫守道之贤士。而五柳先生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蔽不堪,与颜回相似。他曾在《乞食》写:“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正说明其由于缺食而不得不外出借贷的状况。因此这里五柳先生以颜回自比,以圣人先贤来激励自己,虽“箪瓢屡空”而“晏如也”,处之泰然,安之若素,表明他愿学古贤人,安贫乐道,不改其志。
用典“箪瓢屡空”,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而意蕴丰富。 
(二)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黔娄,战国时期齐国隐士。“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意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为富贵而动心。表明五柳先生安于贫苦淡泊名利的高洁志趣和对人格的坚持。这句赞语引用了《列女传》中黔娄之妻的典故。
刘向《列女传》载:鲁黔娄妻者,鲁黔娄先生之妻也。先生死,曾子哭之。毕,曰:何以为谥?其妻曰:以“康”为谥。曾子曰:先生在时,食不充口,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何乐于此,而谥为“康”乎?其妻曰:先生,君尝欲授之政,以为国相,辞而不受,是有余贵也。君赏赐之粟三十钟,辞而不受,是有余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曰“康”,不亦宜乎?
这里陶渊明援引黔娄之妻“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两句,改“忻忻”为“汲汲”。黔娄也是一位大学问家,他曾着书四篇,阐明道家的主旨,尽管家徒四壁,然而却励志苦节,安贫乐道,视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不参与争名逐利的行列,从而获得极高的评价。陶渊明曾在《咏贫士》中赞曰:“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黔娄出身贫寒,其妻却出身贵族,黔娄夫人叫施良娣,知书达礼,明媚灵巧,称得上秀外慧中。他的父亲官居“太祝”,所谓“太祝”,就是为帝王家掌握鬼神祭祀的官职,与“太宗”、“卜正”、“太史”同列。在商周时期,迷信鬼神的时代,这是种非常重要的官职。施良梯才貌双佳,要找一位金龟婿易如反掌,然而她却偏偏拒绝了王孙公子的追求,而看中了芒鞋布衣黔娄子。刘向在“鲁黔娄妻”篇未赞道:“黔娄既死,妻独主丧,曾子吊焉。布衣褐衾,安贱甘淡,不求丰美,尸不掩体,犹谥曰康。”黔娄夫人继承夫君遗志,设帐授徒,专心教化,仁慈俭约,为贤慧妻子树立了一个可贵的典范。曾子也曾赞曰:“唯斯人也,而有斯妇!”
传记的最后一段文字是作者对传中人所作的褒贬,陶渊明用这个对话性的典故作“赞”,非常巧妙地以黔娄自比,说明自己也愿做黔娄这样的隐士,傲然物外,超尘脱俗,又以其妻的言语来说明自己安于贫困,淡泊名利,并且与前文的“不慕荣利”相照应,晓喻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可谓一箭双雕。
(三)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无怀氏”和“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传说在他们的治理下,人民安居乐业,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意为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据《易·系辞·疏》、《礼记正义·序》、《帝王世纪》和《汉书·古今人表》等多种史料记载:“太昊庖羲氏没,女娲氏立为女皇,亦风姓,承庖牺制度,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芦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可见葛天氏、无怀氏都是那个时代的并与神农氏、有巢氏、伏羲氏等齐名的氏族部落、部落首领或帝王。《新编二十六史》载:“葛天氏,其治世也,不言而信。”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不化而行,俗称“熙熙自治也”。可见当年,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教人渔牧;神农氏授民耕作,葛天氏教民自治,各有分工。在葛天氏治理下的和谐部落,被古人称为“理想中的自然、淳朴之世”,即“熙熙自治”的社会,原始的“和谐社会”。《庄子·胠箧》也曾叙述了无怀氏时代的社会状况:“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 杜甫曾有诗云:“上古葛天氏,不贻黄屋忧。至今阮籍等,熟醉为身谋。” (出自《晦日寻崔戢李封》)李清照也曾自谓“葛天氏之民”。后人慕仰之意,可见一斑。
陶渊明喜用古史传说指称自己的理想时代、理想社会。他的《时运》诗说:“黄唐莫逮,慨独在余。”“黄唐”即指传说中的黄帝、唐尧时代。《饮酒》诗说:“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羲农”即指传说中的伏羲氏、神农氏时代。后来,他又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桃花源诗》并记中,那就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也就是无怀氏、葛天氏时代的生活了。
因此,文末两句用典,旨在称赞五柳先生简直是无怀氏、葛天氏时代的老百姓,其实也是对先生高洁人格的再度肯定,文章的境界更高了,主题思想也进一步升华了。
   
典故来自浩瀚的古籍,源远流长,经岁月的千锤百炼而弥久历新。它具有鲜活的生命感觉,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唤醒了历史上的精灵,使之跨越邈远苍茫的时空,与作者进行深切的精神对话。用得妙,用得活,一经点染而精彩全出,可以加深文意,起到言简意赅、语少意多的作用。综观此文三处用典,涉及历史人物达五人,颜回、黔娄、黔娄妻、无怀氏、葛天氏,分别以学者、隐士、百姓类比,更加烘托凸现人物之本真,使得五柳先生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形神兼备,呼之欲出。
东篱黄昏,把一壶清酒,握一卷《五柳先生传》,细细品味其中的典故,有缕缕散发着古典的暗香不觉盈袖。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课下文言词语,掌握一些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熟读、背诵课文。
2、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通文言文。
难点:领会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真谛,把握课文的主旨。
教学时间:三课时
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
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
    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
    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的复杂性。
    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词注音:  

 酒(    ) 尽(    ) 情(    ) 短    ) 箪瓢屡空(    )(    )   

    )        )                 汲(      

4、你会解释它们吗?   

①先生不知何人也          ②每有会意           ③亲知其如此                  

饮辄尽                      在必醉            ⑥短褐穿结                      

⑦衔赋诗                  ⑧以其志            

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二、展示、点拨: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请朗读水平较高的一名学生再读课文。  

3、小组内交流订正预习题目。并请同学读出自己的答案。  

三、合作探究:  

1、四人一组,共同翻译课文(注意充分利用课下注释),把各组共同的疑点写下来。  

   

2、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共同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以请老师回答。  

3、小组活动:解决下列题目,并选派代表发言。  

⑴一词多义  

①之:或置酒南昌招之           黔娄之妻有言  

②言:闲静少言                 黔娄之妻有言  

③其:亲旧知其如此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④甚:不求甚解                所欲有甚于生者  

⑤意: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目似瞑,意暇甚  

⑥得:家贫不能常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⑦志:以乐其志                颇示已志  

⑧去:曾不吝情去留            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古今异义:  

曰“亦不详其姓字”  

   

四、当堂检测:翻译下列句子:  

①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③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④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五、作业:背诵课文  

   

五 柳 先生传导学案  

设计人:李淑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给下列各字注音  

嗜(    )辄(      )吝(    )褐(     )箪(     )汲(     )戚(     )欤(    )觞(     )俦(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饮辄尽,在必醉。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二、合作探究:  

1、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3、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思考讨论:  

1.何为?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  

 2.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四、课堂练习:( 请用课文原句答题   

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心灵回音(读己)
1、课堂有礼
    我把                             这句话送给      ,希望他                                     的句式。  可以从写文和做人的角度送出礼物。
2、仿写自传
1)抛砖引玉                   我的自传
    听母亲说,我初来人间,哭声震天。家人得子大喜,父母盼我弘毅 ,故取名曰庆毅,然学唱歌,五音不全;学武术,步伐不健;亦追潮流赶时尚,却不愿改变自我、丢失自然……于是苦读书,与莎士比亚交友,与太白唱吟,与孔夫子对话,与五 柳 先生趣谈。立三尺讲台,难守本分,不迷信于旧规,而有志于挑战,不仅课内揭秘,而且课外探险源,每有所悟,便怡然自乐,得意洋洋也。
    学生叹曰: 李 老师有童心之纯真,无师道之尊严,与我们五同为伴,戏称为五同老师。何谓五同?师生同读、同写、同讲、同议、同评也。   


 

2)名家引路              老舍的幽默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3岁失怙,可谓无父。学者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奖为荣,示甘于寒贱也。27岁发奋读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34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40年也许有点出息。

  

3)展示才华
    欣赏了这些充满了自赏与自嘲的传记文章,同学们也来介绍介绍自己吧,可以写完整的小传,可以只抓某一个特点写一两句话,展示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
    3、直面心灵
    QQ连线:五 柳 先生,您使我懂得了                                         可以是对本堂课的反思与评判,也可以是对五 柳 先生的解读和评价,还可以是自己受到的激励和启示。
六、教师寄语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阳光的时代,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活得萧洒一些,旷达一些,率真一些,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课堂实录说课稿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图文]《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紫藤萝瀑布
    记念刘和珍君
    《齐桓晋文之事》备课笔记
    《庄暴见孟子》备课笔记
    《孟子见梁襄王》备课笔记
    《短文两篇》备课笔记
    小橘灯
    男女分班 学校拒绝采访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一场悲剧:两少年争夺女友一死一伤
    驿路梨花
    邶风·静女
    我的信念
    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山的那边
    长亭送别
    在山的那边
    《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
    在山的那边
    走一步,再走一步
    生命 生命
    《论语》十则
    紫藤萝瀑布
    生命 生命
    胡同文化
    中国石拱桥
    最后一课
    童趣
    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
    童趣
    七年级 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理想
    短文两篇
    “挑战者号”追思
    《论语》十则
    荷塘月色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
    晋祠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及评点——语文…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五…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四…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三…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四…
    《触龙说赵太后》备课笔记
    《短文两篇》备课笔记
    林则徐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研究性学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备课笔记
    《灯下漫笔(节选)》备课笔记
    荷塘月色
    杜鹃枝上杜鹃啼
    拿来主义
    高中第三册第二单元教学概述(旧教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过万重山漫想
    纪念刘和珍君
    琐忆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项链》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案
    冬天之美
    让孩子掌握预防意外伤害技能
    >教学设计(luyanlaoshi)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实录
    触龙说赵太后(第二课时)
    触龙说赵太后(第一课时)
    烛之武退秦师(第三课时)
    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
    《巴尔扎克葬词》备课笔记
    中国现代诗四首——(《我爱这土地》…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
    别出心裁敬恩师 明天 给老师过节
    荷花淀
    黄鹂
    米洛斯的维纳斯
    我与地坛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记忆
    沁园春.长沙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大堰河我的保姆
    杜鹃枝上杜鹃啼
    《〈世说新语〉三则》备课笔记
    谈骨气
    想和做
    中国当代诗四首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背影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阿房宫赋
    《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
    《杜甫律诗五首》备课笔记
    《散文诗两篇》 备课笔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
    丰碑
    用心灵品读你——《记念刘和珍君》教…
    敲出豪放——《安塞腰鼓》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促织
    群英会蒋干中计
    阿Q正传(创新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创新设计)
    孔雀东南飞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邓稼先
    [高四册·阅读] 第二单元
    [高四册·阅读] 第三单元 林黛玉…
    失街亭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浣溪沙》《赤壁》
    小石潭记
    《雷雨》WebQuest扩展阅读课例设计与…
    说“木叶”(论坛精华帖)
    高考诗词鉴赏指导教学设计
    教师的实话受到法律保护?
    我的信念
    吾家有女初长成

    “语言连贯”备考教学设计
    虞美人
    勾践灭吴
    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
    研究性作文升格训练实录
    峡江寺飞泉亭记(论坛精华帖)
    胡同文化
    沁园春·长沙
    祝福
    《归去来兮辞》备课笔记
    《寡人之于国也》备课笔记
    《寡人之于国也》备课笔记
    《三峡》备课笔记
    《记承天寺夜游》备课笔记
    《周处》备课笔记
    《闲情记趣》备课笔记
    五柳先生传
    始得西山宴游记
    《观潮》备课笔记
    《寓言四则》——《画蛇添足》《买椟…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备课笔记
    第六单元《诗词五首》备课笔记
    《不朽的失眠》备课笔记
    《麦琪的礼物》备课笔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备课笔记
    《峡江寺飞泉亭记》备课笔记
    《越巫》备课笔记
    《诗词五首》备课笔记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
    为了忘却的记念
    灰姑娘的时钟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麦琪的礼物
    不朽的失眠
    《诗五首》备课笔记
    诗词五首(初中第五册第五单元)
    峡山寺飞泉亭记
    越巫
    《世说新语》三则
    诗词五首(第五册第六单元):《饮酒》…
    食物从何处来
    金庸传奇之美女如云
    时间的脚印
    哥白尼
    唐雎不辱使命
    游褒禅山记
    涉江
    兰亭集序
    触龙说赵太后
    冬天之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后记
    琐忆
    琐忆
    巴尔扎克葬词
    散文诗两篇(高二新教材)
    短文两篇(高二新教材)
    话题作文指导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
    《晏子故事两篇》备课笔记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