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释] 1.箪:(dān) 2.欤:(yú) 3.黔:(qián) 4.俦:(chóu) 5.觞:(shāng)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人。曾作过一些地方的小官,任彭泽令仅八十余日就弃官归隐。过着躬耕的田园生活,贫困而死。陶渊明的诗,表现他对显示生活的不满,对社会政治的腐败有所批判,抒发了他高尚的志节和情操。归隐以后,他亲自参加劳动,接触了人民生活,写了一些赞美劳动生活的田园诗。诗歌语言自然朴素,清简而又平淡,形象生动,韵味深永,具有独创的艺术风格,对后代田园诗的创作有极大的影响,是文学史上杰出的田园诗人。但他感到改变现实无能为力,诗中有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有《靖节先生集》。
五柳先生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4.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三、题目解说: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一、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初读,整体感知:
1、重点拼音:
辄(zhé) 吝情(lìn) 短褐(hè) 箪(dān)瓢屡(lǚ)空 晏(yàn)
黔(qián) 汲汲(jí) 俦(chóu) 衔觞(shāng) 欤(yú)
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
2、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身心放松,无拘无束;第二,读出自我,读出困惑。
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3、注意节奏。课文节奏划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三、再读,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1、重点字词。
何许:什么地方。许:,处所、地方。 亦:也。 详:形容词作动词,知道。
姓字:姓名。 字: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外改的别名叫“字”。 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以:把。 为: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助,无义。 好:喜欢,喜好。 不求甚解(成语):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这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会:领会,体会。 欣然:高兴的样子。 性:人的本性。
嗜:喜爱,爱好。 旧: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置酒:准备酒。置:置备,准备。 而招之:而表顺承。
招之:招待他。 造:往,到。 辄:每每,总是。 尽:指喝完。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 吝:舍不得。 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 去留,偏意复词,强调,去,指离开。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 瓢:舀水的葫芦。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 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自娱:使自己欢娱。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不是赞扬的意思。)它是对传记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 戚戚:愁苦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不戚戚于贫贱:状语后置。译为:不因为贫贱而忧愁。 后一句: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其:指黔娄之妻。
兹:连词,起承接作用。 若人:这个人,指五柳先生。俦:类。 衔觞赋诗:一边喝酒一边做诗。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 以:连词,来。
志:心志,志趣。 乐,使……快乐
第二课时
问题研究:
1.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2)“好读书”、“不求甚解”, [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他读书的目的不是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第二大爱好——性嗜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4)第三大志趣——著文章。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本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
(2)至(4)条概括起来就是他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
2、描写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草瓢屡空。”
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答案: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统一答案。
4、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参考意见: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但不知道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用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起了一个字号。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先生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世风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表现了他卓而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而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也显示出他的志趣。
5.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不求对书系统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己意者,也就是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
6.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类文比较阅读: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五同”老师传
听母亲说,我黎明出生,初来人间,哭声震天。家人以为生了个大胖小子,却原来是一瘦小千金。父母盼我争强好胜,故取名一小子之名曰黎胜。然争强有余,总不能胜:学唱歌,五音不全;学跳舞,步伐不健;亦追时尚赶新潮,却不愿改变自我、丢失自然……于是拼命读书,与莎翁交友,与太白唱吟,与鲁老夫子对话,与五柳先生趣谈。立三尺讲台,难守本分,不迷信于旧规,而有志于挑战,不仅课内揭秘,而且课外探源,每有所悟,便怡然自乐,得意洋洋也。学生叹曰:黎老师有童心之纯真,无师道之尊严,与我们“五同”为伴,戏称为“五同”老师。何谓“五同”?师生同读、同写、同讲、同议、同评也。
一课一得:
第三课时
一、自主练习
⒈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①性嗜酒而家贫( ) ②造饮辄尽( ) ③曾不吝情去留( ) ④短褐穿结( )
⑤箪瓢屡空,晏如也( )( )( )( ) ⑥颇示己志( )
⑦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⑧衔觞赋诗( ) ⑨无怀氏之民欤( )
⒉解释词语。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 ②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
③不汲汲于富贵 汲汲: ④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
⑤衔觞赋诗 衔觞: ⑥亦不详其姓字。 详 :
⑦亲旧知其如此。 旧: ⑧ 或置酒而招之。或:________ 置:___________
⑨颇示己志。 颇:______________ 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萧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手法所写的一篇自传。
B.这篇自传是用第一人称叙说的。
C.这篇自传使我们了解陶渊明具有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恬淡宁静的高洁品质。
D.这篇文章简练而生动,富有幽默情趣,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自得的隐士形象。
⒋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⒌填空。
①陶潜, 时期的文学家和 。字 ,号 ,世称靖节先生,有《 》传世。
②黔娄之妻有言:“ , 。”其言 乎?
,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7.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
①性格:
②生活:
③志趣:
二、阅读延伸
(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8.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 )
②衔觞赋诗(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0.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赞美了他 的精神。
11.“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12.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说说他的志是什么?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馇(zhān,稠粥)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二岁而孤 孤:孤儿
B.往往馇粥不充 馇粥:稠粥
C.遂大通六经之旨 旨:美味
D.常自诵曰 诵:背诵
2.比较“之”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之南都人学舍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④后天下之乐而乐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D.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3.对“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有时夜里暗,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B.或者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泡一点面。
C.有时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D.或者夜里昏暗,就用水泡一点面。
4.如果将这则短文中的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证明一个什么观点?
5.本文记叙的中心是:
(二)朱买臣传(节选)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①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②相随,数③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④,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⑤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⑥去。……
拜为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⑦,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⑧之。居一月,妻自经⑨死。买臣乞⑩其夫钱,令葬。
[注释]
①艾:同“刈”,割,砍。薪樵:木柴。 ②戴:同“载”。③数:屡次。呕:同“讴”,唱。④疾歌:大声歌唱。⑤女:同“汝”。 ⑥听:听凭。 ⑦治道:整修道路。⑧食:同“饲”。⑨自经:上吊。⑩乞:给予。
⒒与课文选段对比阅读,请简答。
①朱买臣与陶渊明都好学,学习目的有什么不同?
②朱买臣与陶渊明都贫困,他们对待贫困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③朱买臣与陶渊明的生活追求有什么不同?
⒓区别用法,解释含义。
其妻亦负戴相随
①其 呼令后车载其夫妻
买臣乞其夫钱
妻羞之,求去
②之 置园中,给食之
无怀氏之民欤
卖以给食
③食 置园中,给食之
⒔翻译下面两句话。
①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②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五柳先生》能力提升题答案
一、自主练习
⒈略 ⒉略⒊B(是用第三人称叙说的) ⒋ B ⒌①东晋 诗人 渊明 五柳先生 陶渊明集 ②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兹若人之俦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6.见译文7.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二、阅读延伸
(一)⒍①往,到 ②酒杯 ⒎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⒏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 安贫乐道 ⒐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⒑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创新能力训练】
1.B 2.C 3、C 4.略5.范仲淹发愤苦读,胸怀大志
二.11.①朱:追求功名利禄。陶:务求领会内涵。②朱:不甘心贫困。陶:态度安然。③朱:为荣华富贵而奋斗。陶:安心于淡泊宁静的隐居生活。⒓①他的;他们;她 ②这件事;他们;的 ③粮食、食物;同“饲”,让……吃 ⒔①买臣更增大了歌唱的声音,妻子为此感到羞耻,请求离开他。②你(跟我)吃了这么长时间的苦,等我富贵时报答你的功劳。
小鸟 教学目标: 1、检查背诵 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2、“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二、分析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句话讲了什么? ——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不知何许人”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宅边有五 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了一个字号,与当时讲究门第的世风背道而驰,表现了他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的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 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 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3、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 ——这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也说明陶渊明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怎样理解“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 5、“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6、“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学笔法加的品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三、总结全文 1、归纳中心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写作特点 ①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②多用否定句。 思考:找出文中否定句,想想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③体会课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并默写 2、口头作文: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自述情性、倾吐怀抱之作,文风朴素自然,清新流畅,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美散文。对于此文,历代评价相当之高。当代也有许多文学评论家从各个角度加以赏析,评论,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但鄙人发现本文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多用典故,用词含蓄,曲折达意,意蕴丰富,颇有古典魅力。 (一)箪瓢屡空 “箪” ,盛饭的笸箩,“瓢”,舀水的瓜瓢,“屡空”指经常是空的。“箪瓢屡空”形容五柳先生家境贫寒,难以吃饱。作者在这里巧妙运用了历史贤人颜回的典故。 颜回,亦称颜渊,子子渊,公元前521——前481年,春秋末期鲁国人。《论语·雍也》载:“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箪”,“瓢”,都是简陋的生活用具,“一箪食,一瓢饮”,形容颜回吃的简单;“陋巷”,指狭窄的小巷,形容颜回住的简陋。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艰苦穷困的生活,而颜回却并不因此改变他乐观的态度。后来“一箪一瓢”或“箪瓢陋巷”就成为家境贫寒生活清苦的典故。 这里陶渊明为何用颜回的典故来类比自己的情志呢?颜回性格恬静,长于深思,安贫乐道,又天资聪慧,勤奋好学,终身未任官职,一生追随孔子至死。孔子称赞他能“闻一知十”,“贤哉回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当颜回死时,曾失声恸哭,大声喊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尊敬师长,钦佩孔子学说,并身体力行,注重仁德修养。由于颜回仁德突出,成为孔子最得意门生,被列为孔门四科“德行科”的第一人。《史记·伯夷列传》中也曾提到颜回“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表明颜回的确是一位安贫守道之贤士。而五柳先生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蔽不堪,与颜回相似。他曾在《乞食》写:“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正说明其由于缺食而不得不外出借贷的状况。因此这里五柳先生以颜回自比,以圣人先贤来激励自己,虽“箪瓢屡空”而“晏如也”,处之泰然,安之若素,表明他愿学古贤人,安贫乐道,不改其志。 用典“箪瓢屡空”,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而意蕴丰富。 (二)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黔娄,战国时期齐国隐士。“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意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为富贵而动心。表明五柳先生安于贫苦淡泊名利的高洁志趣和对人格的坚持。这句赞语引用了《列女传》中黔娄之妻的典故。 刘向《列女传》载:鲁黔娄妻者,鲁黔娄先生之妻也。先生死,曾子哭之。毕,曰:何以为谥?其妻曰:以“康”为谥。曾子曰:先生在时,食不充口,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何乐于此,而谥为“康”乎?其妻曰:先生,君尝欲授之政,以为国相,辞而不受,是有余贵也。君赏赐之粟三十钟,辞而不受,是有余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曰“康”,不亦宜乎? 这里陶渊明援引黔娄之妻“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两句,改“忻忻”为“汲汲”。黔娄也是一位大学问家,他曾着书四篇,阐明道家的主旨,尽管家徒四壁,然而却励志苦节,安贫乐道,视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不参与争名逐利的行列,从而获得极高的评价。陶渊明曾在《咏贫士》中赞曰:“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黔娄出身贫寒,其妻却出身贵族,黔娄夫人叫施良娣,知书达礼,明媚灵巧,称得上秀外慧中。他的父亲官居“太祝”,所谓“太祝”,就是为帝王家掌握鬼神祭祀的官职,与“太宗”、“卜正”、“太史”同列。在商周时期,迷信鬼神的时代,这是种非常重要的官职。施良梯才貌双佳,要找一位金龟婿易如反掌,然而她却偏偏拒绝了王孙公子的追求,而看中了芒鞋布衣黔娄子。刘向在“鲁黔娄妻”篇未赞道:“黔娄既死,妻独主丧,曾子吊焉。布衣褐衾,安贱甘淡,不求丰美,尸不掩体,犹谥曰康。”黔娄夫人继承夫君遗志,设帐授徒,专心教化,仁慈俭约,为贤慧妻子树立了一个可贵的典范。曾子也曾赞曰:“唯斯人也,而有斯妇!” 传记的最后一段文字是作者对传中人所作的褒贬,陶渊明用这个对话性的典故作“赞”,非常巧妙地以黔娄自比,说明自己也愿做黔娄这样的隐士,傲然物外,超尘脱俗,又以其妻的言语来说明自己安于贫困,淡泊名利,并且与前文的“不慕荣利”相照应,晓喻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可谓一箭双雕。 (三)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无怀氏”和“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传说在他们的治理下,人民安居乐业,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意为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据《易·系辞·疏》、《礼记正义·序》、《帝王世纪》和《汉书·古今人表》等多种史料记载:“太昊庖羲氏没,女娲氏立为女皇,亦风姓,承庖牺制度,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芦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可见葛天氏、无怀氏都是那个时代的并与神农氏、有巢氏、伏羲氏等齐名的氏族部落、部落首领或帝王。《新编二十六史》载:“葛天氏,其治世也,不言而信。”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不化而行,俗称“熙熙自治也”。可见当年,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教人渔牧;神农氏授民耕作,葛天氏教民自治,各有分工。在葛天氏治理下的和谐部落,被古人称为“理想中的自然、淳朴之世”,即“熙熙自治”的社会,原始的“和谐社会”。《庄子·胠箧》也曾叙述了无怀氏时代的社会状况:“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 杜甫曾有诗云:“上古葛天氏,不贻黄屋忧。至今阮籍等,熟醉为身谋。” (出自《晦日寻崔戢李封》)李清照也曾自谓“葛天氏之民”。后人慕仰之意,可见一斑。 陶渊明喜用古史传说指称自己的理想时代、理想社会。他的《时运》诗说:“黄唐莫逮,慨独在余。”“黄唐”即指传说中的黄帝、唐尧时代。《饮酒》诗说:“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羲农”即指传说中的伏羲氏、神农氏时代。后来,他又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桃花源诗》并记中,那就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也就是无怀氏、葛天氏时代的生活了。 因此,文末两句用典,旨在称赞五柳先生简直是无怀氏、葛天氏时代的老百姓,其实也是对先生高洁人格的再度肯定,文章的境界更高了,主题思想也进一步升华了。 典故来自浩瀚的古籍,源远流长,经岁月的千锤百炼而弥久历新。它具有鲜活的生命感觉,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唤醒了历史上的精灵,使之跨越邈远苍茫的时空,与作者进行深切的精神对话。用得妙,用得活,一经点染而精彩全出,可以加深文意,起到言简意赅、语少意多的作用。综观此文三处用典,涉及历史人物达五人,颜回、黔娄、黔娄妻、无怀氏、葛天氏,分别以学者、隐士、百姓类比,更加烘托凸现人物之本真,使得五柳先生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形神兼备,呼之欲出。 东篱黄昏,把一壶清酒,握一卷《五柳先生传》,细细品味其中的典故,有缕缕散发着古典的暗香不觉盈袖。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课下文言词语,掌握一些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熟读、背诵课文。 2、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通文言文。 难点:领会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真谛,把握课文的主旨。 教学时间:三课时 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 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 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 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的复杂性。 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词注音:
嗜酒( ) 辄尽( ) 吝情( ) 短褐( ) 箪瓢屡空( )( )
欤( ) 黔( ) 俦( ) 衔觞( ) 汲汲( )
4、你会解释它们吗?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②每有会意 ③亲旧知其如此
④造饮辄尽 ⑤期在必醉 ⑥短褐穿结
⑦衔觞赋诗 ⑧以乐其志
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二、展示、点拨: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请朗读水平较高的一名学生再读课文。
3、小组内交流订正预习题目。并请同学读出自己的答案。
三、合作探究:
1、四人一组,共同翻译课文(注意充分利用课下注释),把各组共同的疑点写下来。
2、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共同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以请老师回答。
3、小组活动:解决下列题目,并选派代表发言。
⑴一词多义
①之:或置酒南昌招之 黔娄之妻有言
②言:闲静少言 黔娄之妻有言
③其:亲旧知其如此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④甚:不求甚解 所欲有甚于生者
⑤意: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目似瞑,意暇甚
⑥得:家贫不能常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⑦志:以乐其志 颇示已志
⑧去:曾不吝情去留 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古今异义:
赞曰“亦不详其姓字”
四、当堂检测:翻译下列句子:
①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③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④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五、作业:背诵课文
五 柳 先生传导学案
设计人:李淑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给下列各字注音
嗜( )辄( )吝( )褐( )箪( )汲( )戚( )欤( )觞( )俦( )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二、合作探究:
1、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3、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思考讨论:
1.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
2.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四、课堂练习:( 请用课文原句答题 )
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心灵回音(读己) 1、课堂有礼 用“我把 这句话送给 ,希望他 ”的句式。 可以从写文和做人的角度送出礼物。 2、仿写自传 (1)抛砖引玉 我的自传 听母亲说,我初来人间,哭声震天。家人得子大喜,父母盼我弘毅 ,故取名曰庆毅,然学唱歌,五音不全;学武术,步伐不健;亦追潮流赶时尚,却不愿改变自我、丢失自然……于是苦读书,与莎士比亚交友,与太白唱吟,与孔夫子对话,与五 柳 先生趣谈。立三尺讲台,难守本分,不迷信于旧规,而有志于挑战,不仅课内揭秘,而且课外探险源,每有所悟,便怡然自乐,得意洋洋也。 学生叹曰: 李 老师有童心之纯真,无师道之尊严,与我们“五同”为伴,戏称为“五同”老师。何谓“五同”?师生同读、同写、同讲、同议、同评也。
(2)名家引路 老舍的幽默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3岁失怙,可谓无父。学者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奖为荣,示甘于寒贱也。27岁发奋读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34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40年也许有点出息。
(3)展示才华 欣赏了这些充满了自赏与自嘲的传记文章,同学们也来介绍介绍自己吧,可以写完整的小传,可以只抓某一个特点写一两句话,展示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 3、直面心灵 QQ连线:五 柳 先生,您使我懂得了 可以是对本堂课的反思与评判,也可以是对五 柳 先生的解读和评价,还可以是自己受到的激励和启示。 六、教师寄语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阳光的时代,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活得萧洒一些,旷达一些,率真一些,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