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中考 >> 语文 >> 课堂实录说课稿 >> 正文

 

过万重山漫想

查询课堂实录说课稿的详细结果


刘 征
【教学目的】
1、把握作者“漫想”的思路
2、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3、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三峡,是我国名山大川中最令人神往的地方之一。她那神奇险峻的景物,令无数英雄竞折腰。李白曾用“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表达喜悦之情:毛泽东用“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样生动的笔法赞美社会主义的杰出成就。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来揭开三峡神秘的面纱,领略那奇美的景观。(有条件可看教学录象)
二、明确教学目标[投影]
1、把握作者“漫想”的思路
2、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3、培养想象能力
三、简介三峡:(结合书本前面的一幅图)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 公里。它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被誉为山水廊,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四、提出问题:假如你就站在甲板上,面对如此壮观景象,你会想到什么呢?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⑶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⑸千古兴亡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⑹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⑺面对汹涌的湍急的江流,航道的开辟者是谁?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是谁 ?
五、题解:
漫想指随意不受约束地畅想。题目的意思是穿过三峡,掠过万重山时的随意的想象。
六、理清作者的思维流程: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交代思维流程的句子以及“漫想”的内容,看看作者是否真的是“漫”想?
2、请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讨论--发言 。
3、完成下表:
《过万重山漫想》思维流程

 

七、作者为什么要“漫想”这些内容?想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
1、请集体诵读11-12节。
2、学生回答:讴歌开拓者,讴歌知难而进的开拓精神(创新精神)。
八、品味语言特点:
1、这篇文章,不仅想象新奇,发人之未发,寓意深刻,而且语言简洁流畅。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九节,说说该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A:运用设问加排比的手法。
B:紧扣“漫想”,用设问,内容决定形式;为表现“第一个人”的义无返顾,用排比增强气势,仍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九、培养想象能力
1、面对三峡雄奇险峻的景色,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作者激动不已,思绪万千。但作者并未落入俗套,陶醉于眼前的景色,而是展开深沉的思考:由自己穿过三峡,联想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进而联想到很多“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最后感悟出“难于计数”中的一部分,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吗?从这些例子中你能得到哪些启发?
2、明确:(请同学讨论回答)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赵武王的“胡服骑射”
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秦始皇
爱迪生发明电灯
瓦特发明蒸气机
莱特兄第飞上蓝天
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
第一个举起奥运圣火的人
第一个手拉提弹钢琴的人 
……
十、回顾教学目标。
十一、作业:课后练习二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课堂实录说课稿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过万重山漫想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紫藤萝瀑布
    记念刘和珍君
    《齐桓晋文之事》备课笔记
    《庄暴见孟子》备课笔记
    《孟子见梁襄王》备课笔记
    《短文两篇》备课笔记
    小橘灯
    男女分班 学校拒绝采访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一场悲剧:两少年争夺女友一死一伤
    驿路梨花
    邶风·静女
    我的信念
    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山的那边
    长亭送别
    在山的那边
    《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
    在山的那边
    走一步,再走一步
    生命 生命
    《论语》十则
    紫藤萝瀑布
    生命 生命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中国石拱桥
    最后一课
    童趣
    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
    童趣
    七年级 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理想
    短文两篇
    “挑战者号”追思
    《论语》十则
    谈骨气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
    晋祠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及评点——语文…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五…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四…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三…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四…
    《触龙说赵太后》备课笔记
    《短文两篇》备课笔记
    研究性作文升格训练实录
    中国现代诗四首——(《我爱这土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备课笔记
    《灯下漫笔(节选)》备课笔记
    荷塘月色
    杜鹃枝上杜鹃啼
    拿来主义
    高中第三册第二单元教学概述(旧教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纪念刘和珍君
    胡同文化
    冬天之美
    琐忆
    杜鹃枝上杜鹃啼
    让孩子掌握预防意外伤害技能
    >教学设计(luyanlaoshi)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实录
    触龙说赵太后(第二课时)
    触龙说赵太后(第一课时)
    烛之武退秦师(第三课时)
    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
    《巴尔扎克葬词》备课笔记
    别出心裁敬恩师 明天 给老师过节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研究性学习…
    荷花淀
    黄鹂
    米洛斯的维纳斯
    我与地坛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记忆
    沁园春.长沙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项链》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案
    林则徐
    荷塘月色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
    想和做
    中国当代诗四首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背影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阿房宫赋
    《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
    涉江
    《杜甫律诗五首》备课笔记
    《散文诗两篇》 备课笔记
    高考诗词鉴赏指导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
    用心灵品读你——《记念刘和珍君》教…
    敲出豪放——《安塞腰鼓》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促织
    群英会蒋干中计
    阿Q正传(创新设计)
    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
    邓稼先
    回忆我的母亲(创新设计)
    峡江寺飞泉亭记(论坛精华帖)
    [高四册·阅读] 第二单元
    [高四册·阅读] 第三单元 林黛玉…
    失街亭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浣溪沙》《赤壁》
    小石潭记
    《雷雨》WebQuest扩展阅读课例设计与…
    教师的实话受到法律保护?
    说“木叶”(论坛精华帖)
    我的信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吾家有女初长成

    “语言连贯”备考教学设计
    虞美人
    勾践灭吴
    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丰碑
    触龙说赵太后
    冬天之美
    祝福
    《归去来兮辞》备课笔记
    《寡人之于国也》备课笔记
    《寡人之于国也》备课笔记
    《三峡》备课笔记
    《记承天寺夜游》备课笔记
    《周处》备课笔记
    《闲情记趣》备课笔记
    《晏子故事两篇》备课笔记
    五柳先生传
    诗词五首(初中第五册第五单元)
    《寓言四则》——《画蛇添足》《买椟…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备课笔记
    第六单元《诗词五首》备课笔记
    《不朽的失眠》备课笔记
    《麦琪的礼物》备课笔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备课笔记
    《峡江寺飞泉亭记》备课笔记
    《越巫》备课笔记
    《〈世说新语〉三则》备课笔记
    灰姑娘的时钟
    《诗词五首》备课笔记
    兰亭集序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麦琪的礼物
    不朽的失眠
    峡山寺飞泉亭记
    《观潮》备课笔记
    越巫
    始得西山宴游记
    《世说新语》三则
    诗词五首(第五册第六单元):《饮酒》…
    食物从何处来
    金庸传奇之美女如云
    时间的脚印
    哥白尼
    唐雎不辱使命
    游褒禅山记
    为了忘却的记念
    大堰河我的保姆
    胡同文化
    沁园春·长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后记
    琐忆
    琐忆
    巴尔扎克葬词
    散文诗两篇(高二新教材)
    短文两篇(高二新教材)
    话题作文指导
    《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
    《诗五首》备课笔记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