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中考 >> 语文 >> 课堂实录说课稿 >> 正文

 

第六单元《诗词五首》备课笔记

查询课堂实录说课稿的详细结果

周旺平  范曙明

一、课文悟读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是一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诗中并无送友的离情别绪。当时,年轻的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壮志,展望前程,自不免心情激动,祖国壮丽的山河,更增添了生活的光彩。全诗一气直下,如大江奔流,格调轻快,意境高远,想像瑰丽。中间两联,尤以颔联为佳,气象博大,气势飞腾。“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形象地描绘了船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壮丽多姿的景色,反映了诗人的开阔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历来被称为不朽的佳句。结尾缘江水而生发遐想,在“故乡水”送行的深情祝愿中,化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大好前程的憧憬。这种奇想,言尽意远,韵致清扬。

刘禹锡的《秋词》是诗人被贬谪到朗州(今湖南常德一带)期间所写。当时,尽管他政治失意,改革失败,失宠于皇帝,但并未因此而消沉,相反,他以昂扬的精神来迎接生活的厄运。这首诗所歌颂的秋天,实际上是自己不甘心失败,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的象征。“在对秋景的赞美中,抒发了诗人宽广、豪迈的襟怀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刘亚玲等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鉴赏辞典》)你看,诗的起笔不凡,另创新意,使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并为下文作了铺垫。第三句描绘的是一幅天高云淡、白鹤飞徊的秋景图。这是“胜春潮”的具体体现。最后一句则是非常绝妙的联想,抬头看那排云而上的白鹤,诗人的诗情也随之飞上了蓝天。想像奇特、合理,暗示出诗人的凌云壮志。

《赤壁》是杜牧的一首即物兴感的咏史诗。在这首诗中,诗人借物感兴,借赤壁之战的遗物而发怀古幽情:铁戟未销,人事已非,感慨深沉,这种以小示大、抚今忆昔的手法,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处。诗的后两句尤其巧妙,它引用史实,却不拘泥史实,而是替它安上想像翅膀,创造出飞腾的意象来。这两句议论,大胆假设,出语惊人,并从侧面落笔,以假使之辞言周瑜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侥幸成功,来抒发自己空有才情而难逢良机的感慨。正如清人贺怡所说:“杜牧此诗盖嘲赤壁之功于出侥幸,若非天与东风之便,则国亡家破。”(湖北教院主编《<唐诗宋词)学习材料》)从这里可以看出杜牧的咏史诗借立意高绝的议论,表现出横溢的才气与识见。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是文天祥的代表作。诗的尾联“正气凛然,掷地有声,成为几百年来鼓舞和激励后人反抗压迫、反抗掠夺斗争的名言”(曹保平主编《中国古典诗词分类赏析》)。它一直在感召着后代的仁人志土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献身。整首诗高度概括地回忆了诗人的艰难遭遇,对国事危亡、身世浮沉感到十分沉痛和不安,表现了诗人坚持抗元,以死殉国的决心。全诗慷慨悲壮,气贯长虹,通篇洋溢着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千古不朽的壮歌。

《浣溪沙》是苏轼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黄州期间所作。词的上阕写景,同时也烘托了自己被贬黄州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暮雨萧萧,子规哀鸣,均是实写。从苏轼一生坎坷经历来看,他是一位“奋厉有当世志”(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的人物。他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重来吗?于是下阕转入抒怀,集中表现了他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即景抒慨,感悟人生哲理。千百年来,这首词像他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一样,不知给了多少身受挫折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行的信心,就是在今天,读了也让人倍受鼓舞。

二、亮点探究

1.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是如何在浪漫主义风格中透着新奇的?

探究学习:

这首诗五、六两句在李白浪漫主义风格中透着新奇。这里的新奇不在描写景色的本身而在它的托意。“月下飞天镜”,“下”字是动词,说月亮下来了,影子落在江水中。圆圆的月亮,像一面镜子。镜子从哪里来的呢?从天上飞下来的。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影,上下生光,照得大地的一切晶明透亮。古诗:“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本诗却从相反的方面来运用它新奇的想像。“云生结海楼”,诗人看到天空云彩的奇幻变化,产生无穷想像。“海楼”即“海市蜃楼”。这种自然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光线在大气中的折射,在大海或沙漠的上空,有时忽然出现像城市的奇幻景象,古代人的科学水平低,惊为神怪,认为是海中的蜃(蛤蚌之类)吐气结成的。江汉平原上空并无这种自然现象。诗人所指的是天边云彩各种奇异的形状,仿佛也产生了仙人楼阁似的。为什么平常的月景和浮云能引起诗人这么大的兴趣?因为在崭新的环境里认为一切都是新奇可喜的,就产生了敏锐的感觉。过去诗人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所熟悉的是蜀中的山山水水。如今渡过荆门,山渐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诗人的感觉自然新奇了。

2.李白《渡荆门送别》中“送别”有几种理解?

探究学习:

课本提示中说是诗人青年时期出蜀赠给送别的友人的诗,《教参》中则提到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此诗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到底哪种理解更合适?

这首诗的确写的是送别,不过是送李白者仍在舟中,而诗人李白已经上岸了。

诗人与朋友在长江千里舟中相伴来到荆门,现在李白离舟上岸,在告别的时候说“可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因为李白自己不能再相送,就寄托意于江水,只有它能代为送客,江水滔滔,朋友继续推舟前进,自己上岸,更代为舟中朋友感到寂寞,以后,只有故乡江水依然相送,凭这寄托彼此的乡情友谊。

至于课本提示和《教参》的理解,当然也有它的道理。

3.杜牧在《赤壁》中借小物抒怀有何用意?

探究学习:

《赤壁》中除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借物抒怀>的物“小”。赤壁,是三国时代的英雄们建功立业的战场,千百年来众多的文人武士在这儿吊古抒怀,置身于这著名的浩大的古战场中,每个诗人都感慨无限。但诗人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借物抒怀,把他深沉的感慨寄寓在一件“小小”的历史遗物中。诗人在古战场的遗物中,发现了一支沉埋在泥沙里的断戟,虽然时光久远,但未完全销蚀。诗人把它捡起来,经过磨洗,认出是前朝那次大战的遗物。这小小的遗物触动了诗人的情怀,诗人不禁怦然心动,是啊,历史上多少风流人物已作古,而这“小小”的断戟却遗留下来了,仿佛是历史人物和事迹的见证。这两句亲切而深情,只描写一只小小的断戟和诗人一个细微的动作,就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此时此地的情绪和心态。拿着那支断戟,诗人在想什么呢?引起了读者无限联想。

4.《赤壁》中运用的曲笔有哪几层含义?

探究学习:

诗的三、四句不是承上句直接去感叹赤壁之战的壮观,也不是直接去赞叹前代英雄人物功业的宏伟,而是假想赤壁之战的另一个结局。这是极妙的曲笔。“所谓是诗家胜语,值得反复体味。”(刘亚玲等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鉴赏辞典》)我们从这种曲笔的用法中显然可以体会到四层含义:第一,诗人从反面落笔来写,推想如果东吴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则整个历史态势就要发生变化,这种写法实则强调了这次大战的重要性;第二,诗人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他对这次大战的历史思考,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间接地描写战争胜负的转换和历史态势的变化,用东吴两个美女受侮辱的命运来暗示东吴失败的结局,生动形象而意味深长;第三,这两句诗颇有调侃的意味,诗人似乎过于强调东吴取胜的偶然性,周瑜不正是借助东风,才出尽了风头,成为一代风流吗?其实,诗人在这里只是曲折地表达出自己那郁郁不得志的情怀,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叹尽在不言中了;第四,它似乎还包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的意思(此点《教参》已提到)。

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探究学习:

诗的首联叙述了诗人被起用以来历经的百般磨难,颔联进一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境遇,颈联则将颔联所表达的意思进一步加以渲染,这样,在前三联充分渲染的基础上,诗人在尾联将诗意推向了高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诗人心中豪情和磅礴正气的进发,“其响亮如黄钟大吕,其昂扬可直上九霄”(刘亚玲等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鉴赏辞典》)。如果说前三联气氛是悲愤的话,尾联则可谓雄壮;如果说前三联的基调是沉郁的话,尾联则可谓高昂;如果说前三联读来令人怆然生悲的话,尾联则感人肺腑,砺人志节,策人奋进。

6.《浣溪沙》中“门前流水尚能西”体现了苏轼什么样的写作风格?

探究学习:

中国的河流大多是西水东流,而苏轼所写的清泉寺的流水是现今的浠河,此河发源白莲河(解放前称“百里险”),在清泉寺的东面,自东向西流经清泉寺(今湖北浠水清泉镇境内)至兰溪入长江。这是地理环境的实写。其二是,过去人们写人生易老如东流之水。今观水能西流,那么人生不是可再少吗?这是作者即景所感而抒之。从这些可看出“东坡词,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湖北教院主编《唐诗宋词》学习材料)。不仅打破了词为“艳科”的民间遗风,也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7.苏轼的《浣溪沙》引经据典,反其意而用之,是怎么回事?

探究学习:

词中的“白发”、“黄鸡”语出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西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诗是感叹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朱颜易失,调子比较低沉。苏轼这里说不要徒自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这里是引经据典,而又反其意而用之,不但没有白诗的低沉调子,也冲淡了上阕“萧萧暮雨子规啼”的悲凉气氛,从而使词的主旨得到了升华。

三、选题设计

《赤壁》诗前两句写杜牧对历史文物“折戟”的考证,通过“自将磨洗”,亲自考证,他断定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物,这是事实。后两句则以史实作依据,在确定史实的基础上发出议论。这首诗咏史、写实,非常肯定“折戟”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物。同时,这首诗是在黄冈写的,“折戟”也是在黄冈发现的,因而杜牧非常肯定黄冈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宋代苏轼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极为肯定黄冈赤壁就是三国赤壁古战场。赤壁大战决战主战场赤壁,自古以来附会者颇多。有人说湖北有五个赤壁,有人说有六个赤壁,但不管有多少赤壁,只有湖北境内的长江线上的蒲圻赤壁和黄州赤壁才具备决战条件。历史胜迹,犹如名牌产品,名牌产品有人假冒;历史胜迹,有人附会。古往今来,屡见不鲜。年代久远,假可乱真。就在我们湖北,此类情况,远非个别。例如隆中和卧龙岗,襄阳有,南阳也有;九宫山和李自成墓,通山县有,通城县也有;莫愁湖,钟祥有,南京也有,孰真孰伪,有的经过若干年才弄清楚,有的至今还不清楚,有的至今信假为真,因为假胜于真,如莫愁湖。那么三国赤壁古战场究竟是在黄冈赤壁还是在蒲圻赤壁,或者其他赤壁?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归纳分析法。

(3)对照比较法。

(4)综合的分析和实事求是的考察。

参读书目:

杜牧《上李中丞书》《樊川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9月版第12卷;

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出版;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出版;

卢弼《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1962年版;

冯金平《三国古战场》(资料),蒲圻市地方办公室,1987年编印;

瞿蜕园《通鉴选·赤壁之战》,中华书局,1962年版;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上),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杜佑《通典》《武昌志》;

《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朱碧莲、王淑均《杜牧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杨关林等《中国名胜辞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

黎沛虹《中国史研究》文摘(1984年1—6月),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徐连达等《中国通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王琳祥《浅说黄州赤壁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湖北省1989年《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论文;

李儒科《三国赤壁古战场新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杨采华《曹操进军赤壁路线考证》,湖北省1989年《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论文。

四、备教卡片

●卡片①

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相似的有杜甫诗《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阅,月涌大江流”一句,胡应麟《诗薮》说:“太白壮语也。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骨力过之。”王琦注引丁龙友曰:“李是昼景,杜是夜景;李是行舟暂视,杜是停舟细观。未可概论。”

(摘自金性尧著《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卡片②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大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所以“二乔”亦作“二桥”。有人认为桥公即汉太尉玄。

“二乔”一语常见于与三国有关的咏史怀古作品中,借英雄荚人抒写江山故国之思。变体用“小乔”。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也有虽用“二乔”典故,但别有所喻,与咏史怀古无关,如:

宋·姜夔《解连环》:玉鞭重倚,却沉吟未上,又萦离思。为大乔能拔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

这里只把“大乔”、“小乔”作为荚女的代名词。

(摘自黄弗同编著《古诗常用典故例释》,武汉大学出版社)

●卡片③

“铜雀”多用于与曹操有关的咏史怀古作品中,常用来抒发江山易改、富贵如云的感慨。变体有“铜雀”、“铜台”、“铜雀伎”等,如唐·杜牧杜秋娘》: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

唐·温庭筠《过陈琳墓》:石麟埋没葬春苹,铜雀荒凉对暮云。

宋·丈天祥《念奴娇·驿中言别友人》:铜雀春深,金人秋泪,此恨凭谁说?

明·陈恭尹《邺中》:铜台来散吹笙伎,石马先传出水文。

明·吴骐《汉昭烈》:一代英雄生死际,铜台遗令最堪怜。

(摘自黄弗同编著《古诗常用典故例释》,武汉大学出版社)

●卡片④

《过零丁洋》音步音强朗诵参考。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摘自《语文报·初中版》,第315期)

●卡片⑤

蕲水,今湖北浠水,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东。清泉寺在薪水郭门外二里许,下临兰溪。兰溪,出薯竹山,其侧多兰,故名。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贬官黄州期间作此词。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苏轼在《洲沙湖》(《东坡志林》卷一)中有详细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向田,得疾。闻麻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作歌云(词略)。是日刷饮而归。

(摘自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通讯》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课堂实录说课稿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第六单元《诗词五首》备课笔记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紫藤萝瀑布
    记念刘和珍君
    《齐桓晋文之事》备课笔记
    《庄暴见孟子》备课笔记
    《孟子见梁襄王》备课笔记
    《短文两篇》备课笔记
    小橘灯
    男女分班 学校拒绝采访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一场悲剧:两少年争夺女友一死一伤
    驿路梨花
    邶风·静女
    我的信念
    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山的那边
    长亭送别
    在山的那边
    《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
    在山的那边
    走一步,再走一步
    生命 生命
    《论语》十则
    紫藤萝瀑布
    生命 生命
    胡同文化
    中国石拱桥
    最后一课
    童趣
    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
    童趣
    七年级 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理想
    短文两篇
    “挑战者号”追思
    《论语》十则
    荷塘月色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
    晋祠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及评点——语文…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五…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四…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三…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四…
    《触龙说赵太后》备课笔记
    《短文两篇》备课笔记
    林则徐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研究性学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备课笔记
    《灯下漫笔(节选)》备课笔记
    荷塘月色
    杜鹃枝上杜鹃啼
    拿来主义
    高中第三册第二单元教学概述(旧教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过万重山漫想
    纪念刘和珍君
    琐忆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项链》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案
    冬天之美
    让孩子掌握预防意外伤害技能
    >教学设计(luyanlaoshi)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实录
    触龙说赵太后(第二课时)
    触龙说赵太后(第一课时)
    烛之武退秦师(第三课时)
    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
    《巴尔扎克葬词》备课笔记
    中国现代诗四首——(《我爱这土地》…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
    别出心裁敬恩师 明天 给老师过节
    荷花淀
    黄鹂
    米洛斯的维纳斯
    我与地坛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记忆
    沁园春.长沙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大堰河我的保姆
    杜鹃枝上杜鹃啼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
    谈骨气
    想和做
    中国当代诗四首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背影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阿房宫赋
    《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
    《杜甫律诗五首》备课笔记
    《散文诗两篇》 备课笔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
    丰碑
    用心灵品读你——《记念刘和珍君》教…
    敲出豪放——《安塞腰鼓》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促织
    群英会蒋干中计
    阿Q正传(创新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创新设计)
    孔雀东南飞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邓稼先
    [高四册·阅读] 第二单元
    [高四册·阅读] 第三单元 林黛玉…
    失街亭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浣溪沙》《赤壁》
    小石潭记
    《雷雨》WebQuest扩展阅读课例设计与…
    说“木叶”(论坛精华帖)
    高考诗词鉴赏指导教学设计
    教师的实话受到法律保护?
    我的信念
    吾家有女初长成

    “语言连贯”备考教学设计
    虞美人
    勾践灭吴
    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
    研究性作文升格训练实录
    峡江寺飞泉亭记(论坛精华帖)
    冬天之美
    沁园春·长沙
    祝福
    《归去来兮辞》备课笔记
    《寡人之于国也》备课笔记
    《寡人之于国也》备课笔记
    《三峡》备课笔记
    《记承天寺夜游》备课笔记
    《周处》备课笔记
    《闲情记趣》备课笔记
    五柳先生传
    诗词五首(初中第五册第五单元)
    《观潮》备课笔记
    《寓言四则》——《画蛇添足》《买椟…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备课笔记
    《不朽的失眠》备课笔记
    《麦琪的礼物》备课笔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备课笔记
    《峡江寺飞泉亭记》备课笔记
    《越巫》备课笔记
    《〈世说新语〉三则》备课笔记
    灰姑娘的时钟
    《诗词五首》备课笔记
    兰亭集序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麦琪的礼物
    不朽的失眠
    峡山寺飞泉亭记
    《诗五首》备课笔记
    越巫
    始得西山宴游记
    《世说新语》三则
    诗词五首(第五册第六单元):《饮酒》…
    食物从何处来
    金庸传奇之美女如云
    时间的脚印
    哥白尼
    唐雎不辱使命
    游褒禅山记
    为了忘却的记念
    涉江
    胡同文化
    触龙说赵太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后记
    琐忆
    琐忆
    巴尔扎克葬词
    散文诗两篇(高二新教材)
    短文两篇(高二新教材)
    话题作文指导
    《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
    《晏子故事两篇》备课笔记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