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中考 >> 语文 >> 课堂实录说课稿 >> 正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查询课堂实录说课稿的详细结果

安东宁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了解“为”、“穷”的不同用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

媒体设计

计算机课件(包括难词句理解,比较阅读文章)。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方案一

一、导语设计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多么令人留连忘返的境界呀!这是谁创作的佳句?出自哪篇文章?

这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为我们描绘的迷人景色。柳宗元在被贬永州十年间,遍游佳山秀水,借以排遣心中的愁闷,并创作了一系列山水游记,其中尤为人们传诵的是《永州八记》,我们已经学习了《小石潭记》,今天将再次和柳宗元一起登上西山之巅,感受其高峻峭拔的特立之景,体会作者抒发的内心感受。

(解说:学生已学习过《小石潭记》,教师由文中佳句导入,便可引起共鸣,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二、解题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河东先生。自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第,26岁中“博学宏词”科,授官集贤殿正字。后改任监察御史里行,与韩愈刘禹锡同事。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罢“宫市”,免杂税,打击贪官,但遭宦官、藩镇等腐朽保守势力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其成员遭到迫害,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长达10年,后虽奉召回京,旋即又被贬为永州刺史。在柳州任职时,主持开挖水井,兴办学校,废除奴婢制度,深受当地民众爱戴。病逝于柳州住所,世称柳柳州。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曾提出“官为民役”的观点。政治上他是失意者,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成就卓著,表现在寓言、传说、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他写的游记不仅文笔简洁,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读课文,消灭文字、词语等障碍。

①学生自读:圈出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标记解决。

②教师范读:补充注释。

斫(zhuó):砍伐。

遁(dùn)隐:躲避、隐藏。

③学生朗读:读准字音、停顿、语调。

(解说:反复读课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以便读准字音,熟悉课文内容。)

(2)疏通全文大意。

①同桌合作,参照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

②圈疑难词句,并质疑。

③集体解疑,教师点拨。

④复述主要内容。

(解说:学生合作理解,培养合作学习意识,让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下注释的习惯,培养自学能力。互相质疑、解疑,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互相启发,提高学习效率。)

(3)了解课文的内容与形式。

①说说作者围绕“始”“游”叙写了哪些内容?

②抓住了西山的什么特点?

讨论解决:

第1段写游西山前,自以为永州的奇山异水自己都游遍了,面对幽泉怪石饮酒娱乐自然洒脱。第2段写游西山,通过望而见其异,登高知其隐,醉而忘归突出西山之怪特,及作者始得胜景的喜悦。第3段点明游西山的时间。

文章过渡自然。第1段“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为过渡句,第2段“望西山,始指异之”领起西山之游,结尾“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与前文相照应。

(解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了前面的反复诵读,学生很容易明白主要内容,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内容与形式的理解应提倡学生提出个人见解,不要被老师的观点所左右。)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

(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4)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有何作用?

(5)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

(解说:教师先提出五个问题,学生自由讨论解答,教师要及时肯定表扬学生的理解,鼓励学生积极思维。问题的提出可以根据学生理解程度及时应变处理。)

提示:

(1)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受,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处。然而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州之壤”尽收眼底,方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这高峻的西山卓尔不群的人格是何其熟悉,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引觞满酌”,沉醉于自然之美中,“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2)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以往所见的幽泉怪石没有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与解脱,虽然畅游酒醉,却不能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大自然中,因此“觉而起,起而归”,心中的烦闷依然无法排遣。而西山之游却不同,作者首先是被那高悬下望的景象所震惊,所有的景物都聚集在视野之内,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此时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同游的快慰。从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尔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体现。作者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至醉不思归。

(3)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所记游山水景物无不融人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4)第一次出现是往日游览时,作者“披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短促紧凑的语句反映了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虽然他想在游览山水中得以解脱,但酒醉之后仍一切如故,心中的压抑烦闷并未减少。而西山之游却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他要“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只是美酒醉人,更是这高峻峭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归,心中的欢喜愉悦不言而喻。前后对比更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

(5)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刻细致,寄托深远,情景交融,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对西山之景的描摹,不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如先写“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再写登上西山始感高险难测,云天相连。由“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衬其高。高悬下望所见之山,好像土堆洞口,千里之外的景物尤如近在咫尺亦衬其高,青云萦绕,云天相连浑然一体更衬其高。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的感受。我们自然如身临其境,仿佛和作者一同饱览这高峻西山,发出相同的感慨。在这比照映衬之下,西山之景更显其美,西山之游更觉其异,作者卓尔不群之人格才更具感染力。

3.欣赏品味

本文虽记写西山之景、西山之游,但却句句写景,字字见情,真正体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现在我们就来品味作者写作的精妙之处。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品味文中精美词句的描写。

(2)推荐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简要分析喜欢的理由。

①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苹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此五句语气急促,并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即后一句的第一个字与前一句的末一字相同,强调“到”、“醉”、“卧”、“起”等动作,造成一种单调、无味的效果,表现出以往的游览大多心不在焉,未能真正投入其中,也没有形成真正的精神上的共鸣,并照应了前文的“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抓住西山的特点:怪、特,为后文写西山之貌给作者带来的精神上的共鸣作铺垫。

③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平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作者由西山的特立之貌,喻自己卓而不群的人格,表现自己志高不俗的志向。此时他仿佛觉得脚下的西山及大自然中的一切与自己完全消融在一起,物我合一。

④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作者为自己找到知音而欣喜,为目睹西山之高峻而自慰。醉而忘归,流连忘返,更表明此刻沉醉于西山之美,陶醉于西山之游的欢悦。真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会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⑤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作者全身心投入自然万物之中,与天地之气相融,泯灭了主客之差异,在物我同一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愉悦。因此把西山之游视为真正的游览。

⑥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

作者将主观感受融人景物描写,通过恰当的比喻,映衬西山的高峻。可见柳宗元写景之传神,文笔之幽丽,用词之精致。

(解说:这个环节,是在前面朗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欣赏品味文章写作的精妙之处,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文学素养。)

4.课堂训练

(1)完成课后练习二,并背诵妙语佳句。

(2)词语古今用法比较,完成练习三。

(3)分析“为”、“穷”在本文中的不同用法。

(4)试比较本文与《小石潭记》在写景时的不同之处。

(解说:以上四项既有字词句的理解,又有中心内容把握,并通过比较阅读分析,掌握本文写景的特色。通过训练反馈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突出重点难点知识,便于积累,也进行能力的迁移培养。)

5.翻译句子

(1)余自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我自从成了受刑被侮的人,住在这个永州常惊恐不安。

(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深青的夜色,从远处而来,直到什么都看不见了,还是不想回家。

(3)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心凝住了什么都不想了,形体散开不复存在了,与万物暗暗合成一体。

(4)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这之后才知道我自己从前还没有开始游览。

6.课堂小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2)教师再小结。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很容易陶醉于作者所描绘的奇山秀美的山水风光之中,今天我们仿佛也和作者一起消融在万物之中,领会到作者借西山之景表达的自己的人格与情操。作者在游览之中得到了解脱以至醉而忘归。我们不仅要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也要学习本文比照映衬写景的特点。

(解说:学生谈学习收获是最好的总结方法,及时反馈学习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布置作业,教师则在学生小结基础上加以强调补充。)

四、布置作业

1.柳宗元的山水诗文都流露出借游解忧的情绪,试找出有关诗文加以体会。

2.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解说:板书抓住“始游”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抓住关键词句显示主要内容,便于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层次,帮助记忆。)

方案二

一、导语设计

二、解题

三、研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参照注释或工具书,读懂课文。

2.教师范读,以正读音。

3.学生朗读,反馈掌握课文情况。

4.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二)积累文言词汇

(三)质疑研习

1.分小组对段篇进行质疑,增加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对重点进行质疑。

3.小结解疑。

四、熟读课文,以至成诵

五、课堂练习(同方案一)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同方案一)

方案三

一、导入新课

播放配有柳宗元头像的文字,简介并解题。

二、研习课文

(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散读课文。

3.教师范讲第一、二句,板书:为、日。

4.学生参考注释及工具书以同桌为单位自学全文,标注疑难字词句。

5.学生互相质疑、释疑,教师点拨。

6.学生翻译全文。

(二)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同方案一)

(三)欣赏品味(同方案一)

(四)练习巩固,适当积累

(五)小结

三、布置作业(同方案一)

[备教资料]

●卡片①

山水游记是柳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它继承了《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不仅用凝练的文笔、精华的语言描绘南国美好风物,并且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幸遭遇、怨愤抑郁的心情融注其间,文笔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古代散文百科大词典》,P910(学院出版社))

●卡片②

自然山水对于柳宗元不是一种冷漠的存在,仿佛是亲切的知己。因此,他笔下的自然山水便具有和他的性格相协调、相统一的关的特征:高洁、幽邃、澄鲜和凄清。这种自然美是通过对事物洞察幽微的细致刻而表现出来的。

(《中华文学通史第二卷·古代文学编》,张炯、邓绍基、樊骏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少数民族社会研究所))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6月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课堂实录说课稿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始得西山宴游记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紫藤萝瀑布
    记念刘和珍君
    《齐桓晋文之事》备课笔记
    《庄暴见孟子》备课笔记
    《孟子见梁襄王》备课笔记
    《短文两篇》备课笔记
    小橘灯
    男女分班 学校拒绝采访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一场悲剧:两少年争夺女友一死一伤
    驿路梨花
    邶风·静女
    我的信念
    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山的那边
    长亭送别
    在山的那边
    《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
    在山的那边
    走一步,再走一步
    生命 生命
    《论语》十则
    紫藤萝瀑布
    生命 生命
    胡同文化
    中国石拱桥
    最后一课
    童趣
    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
    童趣
    七年级 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理想
    短文两篇
    “挑战者号”追思
    《论语》十则
    荷塘月色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
    晋祠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及评点——语文…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五…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四…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三…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四…
    《触龙说赵太后》备课笔记
    《短文两篇》备课笔记
    林则徐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研究性学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备课笔记
    《灯下漫笔(节选)》备课笔记
    荷塘月色
    杜鹃枝上杜鹃啼
    拿来主义
    高中第三册第二单元教学概述(旧教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过万重山漫想
    纪念刘和珍君
    琐忆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项链》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案
    冬天之美
    让孩子掌握预防意外伤害技能
    >教学设计(luyanlaoshi)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实录
    触龙说赵太后(第二课时)
    触龙说赵太后(第一课时)
    烛之武退秦师(第三课时)
    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
    《巴尔扎克葬词》备课笔记
    中国现代诗四首——(《我爱这土地》…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
    别出心裁敬恩师 明天 给老师过节
    荷花淀
    黄鹂
    米洛斯的维纳斯
    我与地坛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记忆
    沁园春.长沙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大堰河我的保姆
    杜鹃枝上杜鹃啼
    《〈世说新语〉三则》备课笔记
    谈骨气
    想和做
    中国当代诗四首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背影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阿房宫赋
    《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
    《杜甫律诗五首》备课笔记
    《散文诗两篇》 备课笔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
    丰碑
    用心灵品读你——《记念刘和珍君》教…
    敲出豪放——《安塞腰鼓》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促织
    群英会蒋干中计
    阿Q正传(创新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创新设计)
    孔雀东南飞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邓稼先
    [高四册·阅读] 第二单元
    [高四册·阅读] 第三单元 林黛玉…
    失街亭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浣溪沙》《赤壁》
    小石潭记
    《雷雨》WebQuest扩展阅读课例设计与…
    说“木叶”(论坛精华帖)
    高考诗词鉴赏指导教学设计
    教师的实话受到法律保护?
    我的信念
    吾家有女初长成

    “语言连贯”备考教学设计
    虞美人
    勾践灭吴
    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
    研究性作文升格训练实录
    峡江寺飞泉亭记(论坛精华帖)
    冬天之美
    沁园春·长沙
    祝福
    《归去来兮辞》备课笔记
    《寡人之于国也》备课笔记
    《寡人之于国也》备课笔记
    《三峡》备课笔记
    《记承天寺夜游》备课笔记
    《周处》备课笔记
    《闲情记趣》备课笔记
    五柳先生传
    诗词五首(初中第五册第五单元)
    《观潮》备课笔记
    《寓言四则》——《画蛇添足》《买椟…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备课笔记
    第六单元《诗词五首》备课笔记
    《不朽的失眠》备课笔记
    《麦琪的礼物》备课笔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备课笔记
    《峡江寺飞泉亭记》备课笔记
    《越巫》备课笔记
    《诗词五首》备课笔记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
    兰亭集序
    灰姑娘的时钟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麦琪的礼物
    不朽的失眠
    《诗五首》备课笔记
    越巫
    峡山寺飞泉亭记
    《世说新语》三则
    诗词五首(第五册第六单元):《饮酒》…
    食物从何处来
    金庸传奇之美女如云
    时间的脚印
    哥白尼
    唐雎不辱使命
    游褒禅山记
    为了忘却的记念
    涉江
    胡同文化
    触龙说赵太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后记
    琐忆
    琐忆
    巴尔扎克葬词
    散文诗两篇(高二新教材)
    短文两篇(高二新教材)
    话题作文指导
    《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
    《晏子故事两篇》备课笔记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