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1&3班语文课 教师:田克君
A.课时安排:2001年11月29日周四共1课时。No.72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丰富的思想,鉴赏两篇散文诗的表现手法,品味两篇散文诗所隐含的意义。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作者深刻的思想境界。 C.教学重点:1、把握《记忆》从 " 人 " 的记忆角度,对社会现象和人类品性,作形象、鞭辟入理的剖析,表达强烈爱憎的写法特色。 2、联系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细心领会《门槛》这篇富有象征意味的散文诗的多种象征意义。——散文的欣赏。 D.教学难点:作者独特的表达;提高赏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风格特点。 E.教学方法:阅读课。 F.教具使用:相关课件PowerPoint格式。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检查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 (一)诵读引导 指导学生用一课时自读这两篇课文。自读的步骤,读完一篇,完成对本课的鉴赏,再读另一篇;不宜将两篇课文合在一起读下来,合在一起鉴赏。 1 .《记忆》是当代散文诗,学生可以通过诵读,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捕捉鲜明的意象,品味诗化的语言。 教师可组织四个学生分别朗读。第一个从 " 你正望着我呢…… " 开始读,第二个人从 " 这说的都是忘却 -- 记忆呢 " 开始读,第三个从 " ……而你,朋友,却执拗地…… " 开始读,第四个从 " 嗯,只记得 -- 已忧患的…… " 开始读。 朗读时,要充满激情,语速宜缓:不要麻木不仁地匆匆读过。四个学生读好了,课堂上就有了 " 情境 " 和 " 氛围 " 了。 第三个学生读的内容多,时间长,让朗诵能力好的学生来读。 2 .《门槛》是外国散文诗,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只要结合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认真捕捉俄罗斯女郎、门槛等形象隐含的意义,体会字里行间深沉而悲壮的感情,也就化难为易了。 本义主要靠对话来描绘形象,表现主题。诵读时要减缓速度,并在诵读中注意体会和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读出低沉压抑的语调。对话,应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 教师可组织五个同学分别扮演叙述人、问者、俄罗斯姑娘和两位评者。 问话应是 " 慢吞吞 " 和 " 不响亮 " 的,显出高高在上的威严;俄罗斯姑娘的答语,要加重语气,文章最后 " 一位圣人 " ,打了惊叹号,充满力量,寄托了作者由衷的赞美,更要读得响亮。朗读时要注意创造庄严、肃穆的情境和氛围。 (二)鉴赏引导 1 .《记忆》从记忆角度,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种种品行作了概括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批判。从根本上说,这里的 记忆 " ,是广大人民心中判断是非曲直的客观尺度。 本文形散神聚。表面上好像零散杂乱,其实始终围绕着 " 记忆 " 的话题,而且 " 记忆 " 的话题,也不过是作者思想感情赖以表达的凭借,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是对正义、对高尚情操的歌颂,对恶势力、对卑下行为的批判,但这写作意图藏而不露。在思路上,没有 " 直线式 " 平铺直叙写来,而是采取曲线式写法,迂回婉转地表达思想感情。根据这一中心,作者尽情挥洒,力求形式生动活泼。总之,文章在形式上放得开,但表达的中心很集中,开与合很好地统一起来了。 2 .《门槛》写作背景。 屠格涅夫( 1818 ~ 1893 ),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门槛》是作者晚年的作品中思想境界较高的一篇。作者与女革命家一直有来往。 1878 年 1 月,俄国发生了女革命家刺杀彼得堡总督的事件,同时,屠格涅夫受到女革命家彼洛夫斯卡娅活动的影响,受到女友伏列夫斯卡哑献身精神的感染,对那些为俄国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钦佩不已。于是,集她们于 " 俄罗斯的姑娘 " 之一身,通过虚幻的梦境,讴歌了俄国社会现实中的优秀分子,着力表现她们的崇高信仰和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 3 .《门槛》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描写 " 一个俄罗斯的姑娘 " 执著地要跨进 " 高高的门槛 " 的梦幻情景,表现了她的坚强意志和高尚的品格,表现了革命事业的艰苦卓绝,表达了作者对女革命家的无比崇敬。 提示学生,理解本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本文写的是梦境,全都是非现实的。②作者并没有特意点明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人物的精神品质是从具体的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中体现出来的。③作者也没有公开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倾向。④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的精神品质,必须联系时代背景、作者经历和写作意图作正确、深入的领会。 4 .散文诗的特征。 散文诗不像一般新诗那样有严谨的格律,它不分行,不押韵。它的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有一定字数限制;有浓郁的诗的意境,隐含着寓言和哲理,又必须通过形象来表现。 教师板书: 记忆 衡量是非曲直的尺度 真善美应当歌颂 假恶丑必须唾弃 门槛 情境描写(姑娘跨进门槛前接受质询并作出回答) 人物性格(理想崇高,信念坚定,意志坚强,不怕牺牲) 作者态度(敬仰、歌颂) (三)课后练习。 1 .完成练习一、二。 2 .比较散文诗与散文的异同点,写篇 300 ~ 400 字的心得体会。 [ 小资料 ] 屠格涅夫 " 家 " 的姑娘们 屠格涅夫素以擅长描写女性著称,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曾经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富于理想色彩的进步女性形象,被人们戏称为 " 屠格涅夫家的去姑娘们 " 。这些姑娘们包括(罗亭)中的那泰丽妞、《贵族之家》中的丽莎,《前夜》中的叶琳娜,《处女地》中的玛丽安娜等,她们都是作者以清丽的文笔,抒情地、富有情意地加以描绘、塑造的。只有《门槛》中的女革命家,描写的风格是冷峻的、凝重的。她既没有姑娘的动人微笑,也没有女性的脉脉柔情,但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的俄罗斯姑娘,反而因气质非凡而独放异彩。 作业:1.诵读两文! 2.完成3+X、质监。 3.周记。 4.预习《短文两篇》。
高二1&3班语文课 教师:田克君
A.课时安排:2001年12月3日周一共1课时。No.73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丰富的思想,鉴赏两篇短文的表现手法,品味两篇短文所隐含的意义。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评价这两篇短文的观点,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作者深刻的思想境界。 C.教学重点: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理清其“形”,并领悟蕴涵于“形”中的“神”,进一步体会散文“形”“神”的辨证关系。——散文的欣赏。 D.教学难点:作者独特的表达;提高赏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风格特点。 E.教学方法:阅读课。 F.教具使用:相关课件PowerPoint格式。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检查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 《鲁迅诗稿》序 1、课前导入 这是郭沫若为《鲁迅诗稿》写的序言,也是一篇优美的小品文,目的是评价鲁迅诗歌书法的价值和成就,向人们展示鲁迅诗歌和书法的精髓与魅力,其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内涵丰富,语言精美。 2、自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鲁迅的诗歌和书法有什么特点? 诗歌: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书法:自成风格,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 (2)作者对鲁迅的诗歌和书法作怎样高度评价? 诗歌: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书法: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 (3)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学习鲁迅的诗歌和书法? 学其人,更要好其诗,好其书。 (4)常见的论证结构有哪几种?《〈鲁迅诗稿〉序》属于哪一种? 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本文属总分式,即先分述诗歌和书法,最后再作总评。 3、反复诵读,体味本文语言特点。 见“教参——鉴赏要点”。 《我为何而生》 1.导入课文 罗素是现当代思想文化巨人,他在将近一百年的生涯中,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和社会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几乎各个领域,都有极大建树。一生写过七十多部专著,真可谓著作等身,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素同时也是个文学家,尤其到了他的晚年,创作了大量丰富的文学作品。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文即是他写的一篇思想随笔。(另外可参考“有关资料”对罗素的简介,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崇敬心理。) 2.指定男女同学各一名,分别朗读一遍课文。布置学生边听边画出自己难以理解或印象特别深的句子。 难以理解的句子可能包括以下一些: ①这些感情……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②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 ③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④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 以上这些句子,教师与同学共同探讨如何理解。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印象深的句子由同学自己找出来,并可说说喜欢的理由,还可适当引申和发挥。 3.师生共同完成如下内容: ①找出作者生活的三个目标。 ②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③指出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④联系“课文鉴赏说明”和罗素的思想、生平,补充课文内容,感受伟人形象。 4.同样以“我为何而生”为题,师生可共同探讨这一重大人生问题;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思考人生观、价值观。随便说说写写,或开班会,或开讨论会,或举办演讲比赛等都可以。 5.集体朗读课文。 作业:(因下午有课,所以无。)
教师:田克君
A.课时安排:2001年11月29日周四共1课时。No.72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丰富的思想,鉴赏两篇散文诗的表现手法,品味两篇散文诗所隐含的意义。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作者深刻的思想境界。 C.教学重点:1、把握《记忆》从 " 人 " 的记忆角度,对社会现象和人类品性,作形象、鞭辟入理的剖析,表达强烈爱憎的写法特色。 2、联系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细心领会《门槛》这篇富有象征意味的散文诗的多种象征意义。——散文的欣赏。 D.教学难点:作者独特的表达;提高赏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风格特点。 E.教学方法:阅读课。 F.教具使用:相关课件PowerPoint格式。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检查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 (一)诵读引导 指导学生用一课时自读这两篇课文。自读的步骤,读完一篇,完成对本课的鉴赏,再读另一篇;不宜将两篇课文合在一起读下来,合在一起鉴赏。 1 .《记忆》是当代散文诗,学生可以通过诵读,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捕捉鲜明的意象,品味诗化的语言。 教师可组织四个学生分别朗读。第一个从 " 你正望着我呢…… " 开始读,第二个人从 " 这说的都是忘却 -- 记忆呢 " 开始读,第三个从 " ……而你,朋友,却执拗地…… " 开始读,第四个从 " 嗯,只记得 -- 已忧患的…… " 开始读。 朗读时,要充满激情,语速宜缓:不要麻木不仁地匆匆读过。四个学生读好了,课堂上就有了 " 情境 " 和 " 氛围 " 了。 第三个学生读的内容多,时间长,让朗诵能力好的学生来读。 2 .《门槛》是外国散文诗,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只要结合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认真捕捉俄罗斯女郎、门槛等形象隐含的意义,体会字里行间深沉而悲壮的感情,也就化难为易了。 本义主要靠对话来描绘形象,表现主题。诵读时要减缓速度,并在诵读中注意体会和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读出低沉压抑的语调。对话,应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 教师可组织五个同学分别扮演叙述人、问者、俄罗斯姑娘和两位评者。 问话应是 " 慢吞吞 " 和 " 不响亮 " 的,显出高高在上的威严;俄罗斯姑娘的答语,要加重语气,文章最后 " 一位圣人 " ,打了惊叹号,充满力量,寄托了作者由衷的赞美,更要读得响亮。朗读时要注意创造庄严、肃穆的情境和氛围。 (二)鉴赏引导 1 .《记忆》从记忆角度,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种种品行作了概括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批判。从根本上说,这里的 " 记忆 " ,是广大人民心中判断是非曲直的客观尺度。 本文形散神聚。表面上好像零散杂乱,其实始终围绕着 " 记忆 " 的话题,而且 " 记忆 " 的话题,也不过是作者思想感情赖以表达的凭借,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是对正义、对高尚情操的歌颂,对恶势力、对卑下行为的批判,但这写作意图藏而不露。在思路上,没有 " 直线式 " 平铺直叙写来,而是采取曲线式写法,迂回婉转地表达思想感情。根据这一中心,作者尽情挥洒,力求形式生动活泼。总之,文章在形式上放得开,但表达的中心很集中,开与合很好地统一起来了。 2 .《门槛》写作背景。 屠格涅夫( 1818 ~ 1893 ),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门槛》是作者晚年的作品中思想境界较高的一篇。作者与女革命家一直有来往。 1878 年 1 月,俄国发生了女革命家刺杀彼得堡总督的事件,同时,屠格涅夫受到女革命家彼洛夫斯卡娅活动的影响,受到女友伏列夫斯卡哑献身精神的感染,对那些为俄国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钦佩不已。于是,集她们于 " 俄罗斯的姑娘 " 之一身,通过虚幻的梦境,讴歌了俄国社会现实中的优秀分子,着力表现她们的崇高信仰和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 3 .《门槛》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描写 " 一个俄罗斯的姑娘 " 执著地要跨进 " 高高的门槛 " 的梦幻情景,表现了她的坚强意志和高尚的品格,表现了革命事业的艰苦卓绝,表达了作者对女革命家的无比崇敬。 提示学生,理解本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本文写的是梦境,全都是非现实的。②作者并没有特意点明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人物的精神品质是从具体的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中体现出来的。③作者也没有公开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倾向。④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的精神品质,必须联系时代背景、作者经历和写作意图作正确、深入的领会。 4 .散文诗的特征。 散文诗不像一般新诗那样有严谨的格律,它不分行,不押韵。它的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有一定字数限制;有浓郁的诗的意境,隐含着寓言和哲理,又必须通过形象来表现。 教师板书:
记忆 衡量是非曲直的尺度 真善美应当歌颂 假恶丑必须唾弃 门槛 情境描写(姑娘跨进门槛前接受质询并作出回答) 人物性格(理想崇高,信念坚定,意志坚强,不怕牺牲) 作者态度(敬仰、歌颂) (三)课后练习。 1 .完成练习一、二。 2 .比较散文诗与散文的异同点,写篇 300 ~ 400 字的心得体会。 [ 小资料 ] 屠格涅夫 " 家 " 的姑娘们 屠格涅夫素以擅长描写女性著称,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曾经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富于理想色彩的进步女性形象,被人们戏称为 " 屠格涅夫家的去姑娘们 " 。这些姑娘们包括(罗亭)中的那泰丽妞、《贵族之家》中的丽莎,《前夜》中的叶琳娜,《处女地》中的玛丽安娜等,她们都是作者以清丽的文笔,抒情地、富有情意地加以描绘、塑造的。只有《门槛》中的女革命家,描写的风格是冷峻的、凝重的。她既没有姑娘的动人微笑,也没有女性的脉脉柔情,但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的俄罗斯姑娘,反而因气质非凡而独放异彩。 作业:1.诵读两文! 2.完成3+X、质监。 3.周记。 4.预习《短文两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