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活动,提供一个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主要是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二十二的教学,涉及应用问题比较多。因此,对于中差生要多给予提示和引导,总结基本步骤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与例1对应的练习,要尽量考虑逆向思考的题目,否则就会有无病呻吟的感觉,使学生觉得用方程来解麻烦。
整理与复习
(略)
第五单元 折线统计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集中安排了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及生活中运用的实例,这是《标准》中要求的内容。由于在前几册中学生对统计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单元教科书的重点是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感知、认读折线统计图以及绘制折线统计图。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以及综合应用。
本单元编排特点:
1、本单元教材在学习素材的选取上,除取材于现实生活以外,还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中获取有关信息,作为学习内容和研究的素材。
2、将结合生活实例来认读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数据的分析和判断,以及透过数据信息对实际现象的分析或预测放在了重要的地位。
3、各部分内容紧密相连,由浅入深,螺旋上升。
4、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需要来研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其作用,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作用与价值的体会与认识。
单元教学建议
1、关注知识的生长点,恰当地引入新知识,使学生体验新知识产生和学习的必然。
2、注意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所反映数量的本质及其规律。
3、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
4、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发展性领域目标逐步达成。
各小节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单式折线统计图(例1和例2以及第一个课堂活动)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例3和第二个课堂活动)。
例1主要是认识折线统计图。它主要包含这样几个内容:(1)折线统计图与生活的联系;(2)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3)认识折线统计图;(4)折线统计图传递的信息以及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的优势。
例2是绘制折线统计图。重点要让学生在理解为什么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气温的基础上明白绘制顺序,关键是要知道怎样找准对应点,再顺次用线段连接对应点。最后再读取信息。
例3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中要注意题中告知的男女生分别是用什么图例来表示的(颜色、粗细、对应点的形状等)。然后利用学生在单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得的经验,来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复式统计图比单式统计图获取的信息更加丰富,教学中要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
综合应用:发豆芽
将发豆芽的过程落实在四个具体的环节中:调查与收集——发制与记录——整理与分析——推测与应用。
“调查与收集”是任何一项研究的开始。
“发制与记录”是学生按照发制程序,动手发豆芽的过程,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完成(7—10天),在此过程中要对豆芽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就需要用数学的方法设计一张记录表,记录表栏目的设计应包括日期、豆芽高度(含最高与最低),死亡棵树,还可以增加浇水次数、浇水时间以及浇水的多少等,以便日后分析生长原因时可能有用。
“整理与分析”在豆芽发制结束后,用统计图对豆芽的成活与生长情况进行分析与反思。
“推测与应用”是让学生深入实际走访市场,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第六单元 总复习
1.这部分内容建议用6课时完成。
2.在指导学生回忆全册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做大的分类,然后在大类里进一步细分。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回忆和交流在屏幕上出示各部分知识内容,然后将这些内容概括成如下知识结构(结构图仅供指导学生复习用,不要求学生掌握),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复习。(结构图见教参218页)。
3.在分数的复习中,可以把知识结构图中的相关内容截取下来,然后再组织学生按照这个结构进行复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形成整体认知结构。另外在复习中不要平均使用力度,应该抓住主要内容进行复习。比如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是两个主要的内容,复习时要抓住这两个主要内容来带动其他内容的复习。
4.在复习分数加减法时,既要复习计算方法,还要关注分数加减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知识的应用让学生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同时在应用中提高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分数加减法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能算对,还要注意学生是怎样算的,按新课程理念,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口算,尤其是分数加减法的分子、分母的数都不是很大,比较容易通分的情况下,更要鼓励学生口算。能简算的题目要求学生简算,并能说出自己简算的理由。这样强调口算和简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要重视学生的观察活动,通过对这些物体的进一步观察强化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在复习第9题时,要引导学生想一想做这个长方体的粉笔盒至少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长方体表面积还是体积,让学生清晰地辨别这两个概念以后,再考虑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6. 方程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复习没有直接呈现在教科书上,但是在复习解方程时要在解方程之前引导学生复习方程的概念,特别是等式和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基础,要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复习,使学生更熟练地解方程。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等量关系的分析过程,这是提高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抓住这个关键问题,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7.在统计的复习中,要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复习时要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优势是能直观的反映数量变化情况,能利用这个优势根据统计的实际需要灵活地选择各种类型的统计图。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关注“为什么要选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这些数据”这个问题,通过这个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数学思考,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由于教科书用选用的折线统计图的素材都具有现实意义,因此要强调学生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和理解,特别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