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记念刘和珍君

查询课文教案和解析的详细结果
p;二、研习课文

     1.探究鲁迅感情悲在何处?愤又在何处?

     讨论点拨后形成如下纲要:

                    悲悼死难烈士                        愤揭反动当局 

               悲   悲忆交往经过                  愤   愤斥文人嘴脸

                    悲议意义教训                        愤批庸人麻木

     2.在探究悲愤之情时,还可结合分析作者的笔触涉及了哪几类人,悲与愤的感情所指。

     讨论后明确:

     作者愤是愤于三类人:一是当局者,其暴行竟是如此之凶残;二是所谓的学者文人,其流言竟是如此之无耻;三是庸人,鲁迅又称他们是“无恶意的闲人” ,愤于他们甚至将烈士的行动作饭后的谈资,愤于他们的麻木。

     3.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作者悲愤的感情线索,理清全文思路。

     分析:第一部分(1、2),纪念刘和珍的缘由,分两层:一是为纪念烈士,二是为警醒庸人;第二部分(3、4、5),追忆刘和珍的生平,共三层:分别是认识过程、遇难经过概况及遇难经过特写;第三部分(6、7),“三一八” 惨案的思索,分两层,分别论述情愿方式不当和精神永存人间。

4.师生互动,各言所疑,各言所悟。

(解说:在梳理完全文思路的情况下,针对这篇文章难句较多的特点,有必要安排一个师生、生生间相互讨论、质疑问难的过程,可以是学生向教师提问,也可以是教师向学生提问。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事先对可能有的提问有个预测。若学生思维不够深入,教师要质疑问难,将讨论引向深入。师生一起探讨交流,各言所疑,各言所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样可以了解彼此启法,弥补自己不足,超越原来的认识,有助于形成较丰富、全面的认识。)

     讨论中主要应涉及的难句有:

     ①.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这里鲁迅是谦虚吗?

     讨论、点拨:结合语境来看,对刘和珍这位杰出女性在请愿中的表现,鲁迅满含赞美,钦佩和尊敬,同时在与她的比较中,作者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和难企及于她的地方,因而此处说谦虚并不是很恰当,更重要的是表现了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的一面

     ②“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缘由指什么?末一句有何意?

     讨论、点拨:缘由指反动统治者不但用武力凶残地镇压、屠杀人民,而且还进行严酷的思想箝制。末一句指出了当时摆在中国面前的两条道路:一种是默无声息地忍受,走向灭亡;另一种是沉默到极点便会爆发,人民会起来反抗。实际上此处是作者号召爆发,号召反抗。

     ③“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如何理解“伟大”一词?

     讨论、点拨:“伟大”一词有 “赞颂”说与 “反语”说。持“赞颂”说的认为这一部分的中心是赞颂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沉勇友爱、临危不惧的精神,另外在此句中“当     的时候”这一介宾短语使用并不恰当,用了这个介宾短语使句子成了无主句,如删去 ,就不难理解“这”指代前一句,侧重点是“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惊心动魄的伟大” 是赞颂主和珍等人的勇敢行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持“反语”说的认为这是讽刺执政府对爱国青年的攒射,这样也就能与下文的伟绩、武功等反语相谐调一致。

   (解说:此处历来有争论,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争论,廓开思路,培养多向思维和阐述论辩能力,教师不一定要非此即彼,只要能言之成理,就应予以肯定。)

     ④.试阐述文中关于煤的比喻。

     讨论、点拨:人类历史和大量的木材只能生成一小块煤一样,也是要付出大量的流血牺牲才能前进一小步,但请愿时的流血是不能推动历史前进的。 作者虽然不同意徒手请愿的做法,但他认为,烈士的鲜血是不会白流的,作者引陶潜的诗,说明倘若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能永远纪念死者,记住这惨案的教训,那么,烈士的鲜血就并不白流。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一、二题。

     2.背诵课文二、四节。

 作者邮箱: sjb@lszx.zhedu.net.cn

上一页  [1] [2] [3] [4]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课文教案和解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记念刘和珍君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中国古诗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秋水
    不是研究性学习的教案《北京的胡同》…
    过万重山漫想
    缘何高学历者心理问题多
    (体现新课程理念 )《话题作文训练》教…
    过万重山漫想
    记念刘和珍君
    春雨
    沁园春·长沙
    皇帝的新装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三种
    《中国现代诗四首》——(《再别康桥…
    灯下漫笔
    变形记
    人生的境界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人是什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青少年心理障碍不容忽视
    雷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最后一课
    化石吟
    孔雀东南飞
    郭沫若诗两首
    话说君子兰
    钱塘湖春行
    题破山寺后禅院
    望岳
    五峰游记
    一棵小桃树
    忆江南
    游山西村
    竹颂
    七年级 上册  第六单元单元分析与提示
    皇帝的新装
    现代诗三首——《纸船》《色彩》《我…
    我的老师
    一堂亮点闪烁的作文课——“我说我家…
    《诗经》三首
    看云识天气
    绿色蝈蝈
    月亮上的足迹
    山市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七年级 上册  四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给朱元思书》说课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陋室铭
    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
    最后一课
    蜀道难
    人生的境界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简笔与繁笔
    高中第一册  第二单元
    套中人(创新教案)
    谁是最可爱的人
    高中第二册第五单元语文复习教案(论坛…
    吾家有女初长成
    “诺曼底”号遇难记(网友来稿,优质教…
    端午日
    重读《项链》
    《记忆》说案
    孔乙己
    墙  上  的  斑  点
    麦琪的礼物
    一个斑点 一个世界——读《墙上的斑点…
    爱莲说
    纪念刘和珍君
    诗词五首
    关于作业布置与评价的几点思考
    巧用辞格靓语言 ——作文教学实录
    《醉翁亭记》学习指要
    《墙上的斑点》的主题结构
    《墙上的斑点》赏析
    《墙上的斑点》学案
    《墙上的斑点》教案
    读懂暗示手法 理解象征意义——《墙上…
    墙上的斑点
    《墙上的斑点》中的意识时间解读
    陶罐和铁罐(论坛精华帖)
    墙上的斑点2
    大象无形——读《墙上的斑点》有感
    《墙上的斑点》与意识流表现手法
    《墙上的斑点》教学设计
    七年级 上册  第五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
    风筝
    羚羊木雕
    散步
    世说新语
    诗两首
    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
    审美的语文教育三境界
    句式仿写
    离骚
    晨霜
    兰亭集序
    [初五册]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将进酒
    愚公移山
    鱼我所欲也
    敬畏生命
    变形记
    墙上的斑点   教案
    墙上的斑点
    《墙上的斑点》
    《墙上的斑点》优化设计示例
    《墙上的斑点》优化设计
    墙上的斑点——维吉尼亚·伍尔芙
    陶罐和铁罐(论坛精华帖)
    墙上的斑点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