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美的语文教育三境界
|
查询课文教案和解析的详细结果
|
重庆市涪陵五中 周迪谦
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追求。真,是基础,是底线,是前提,应该说它本身不具备价值,我们通常说的“真”实际上说的是“诚”,即诚信,在特殊的国度和特殊的时代,它具有异常珍贵的价值。对人有益、有用,我们称为“善”,这是从人的功利出发的,它具有价值,属于功利价值。美,基本上已经超越了功利,进入人的精神层面,它是精神人类追求的价值,因而是真正的高层次的价值。 教育本是一种精神活动,而语文教育除“授之书习其句读”这些具体的操作外,“传道解惑”则更形而上一些,特别是高中阶段。语文教育因其特有的人文性而与审美有一种天然的“情缘”,说不定语文教育的最终出路还在“审美”二字上。 本人对审美的语文教育思考和研究廿年有余,加上与我校语文组同仁立项专题研究历时五载,若有所获。现效颦静安抛出“三境界”之说,自知粗浅,甚而乖谬,唯旨在尝试自立,故有所不惮,恳望同仁方家批评斧正。
境界一 美在口上
大凡搞审美教育课题研究的恐怕都要经历这一阶段。那就是最喜欢说美。审美是个筐,什么都可装。自然美,社会美,人的美;优美,柔美,雄壮美,悲壮美;音乐美,画图美,语言美;节奏美,音韵美,情调美;教师的风度美,课堂的气氛美,教学的方法美、手段美……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审美是需要一定的审美知识的。比如什么是美,美是什么,美的特征,美的形态,审美原理等这些美学知识,作为教师来说,了解它是必要的,就是学生,也应尽可能让他们了解一些。不然,就是“不辨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对他也是没有用的”。面对世界丰富多彩的美,就可能只动于心,横于虑,而难征于言。 就语文教育来说,审美,往往只是作为一种附带的教育目标或任务来看待的。就是教学大纲也是这样表述的。在今天,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能把审美作为学生的一项能力或素养来培养,自觉地把它纳入自己的教学任务,这已经不错了。这说明他还没有完全堕落到只为考试分数而教学的地步。 对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教师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动机。那就是利用审美的情感性和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并通过这样来发展学生的语言,从而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这也是很明智的,这需要较高水平的教师才能认识到这一窍门。这是值得提倡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追潮流,赶时髦。时下搞教育科研是较热门的。曾几何时,美字在教育科研中又特别受青睐,几乎达到无研不美、无美不研的地步。研究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是朗读美;研究语文教学中的思考,是思考美;研究语文教学中的调控,是调控美;研究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是创新美……真是这也美,那也美,为求“创新”强说美!到了这种情况,可能事实上就有点不那么美了。 如果对美或审美的认识尚停留在这个层面,教师在工作中老爱把“美”挂在嘴上就不足为奇了。这也是我和我所领导的课题组所走过的一段路。反视之,我把它看作审美的语文教育的第一层境界——美在口上。
境界二 美在路上
在研究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审美,不仅仅是知识,也不仅仅是技能,它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有着十分复杂的心理机制。因此,它不能像一般的语文知识那样只是授与,也不能像一般的语文技能那样只靠训练。授与和训练,只是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中的一点打底子的工作,即使只把审美当作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来看待,它也需要教育环境和教育过程包括教师素养人格的审美化才能得以完成。何况,还不应该把审美狭隘地理解为一种教育目标或任务,它应该是现代语文教育的一种途径,面对我国当下语文教育的困境,它可能是解脱这种困境的钥匙。 在这里我们的研究有三点值得一提。 一是育人以美。 审美应该体现在整个教育过程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包括多媒体的运用),教学环节,教学环境(包括微观的课堂气氛)乃至教师的教学风格、个性和人格等等,都应该尽其可能考虑和体现审美的因素,形成一种立体的、可以称之为“审美化”的教学境界去影响或感染学生。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激美,笼而统之,以美育人。 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就是以美煽情,以美激思,以美习言。情、思动于心,言语则与之共生。言语寓于内则为内部语言,也可以说就是情与思;发于外,就是口语交流或书面文字。这里,动于心是关键,能使心动者,当然是外物。而具有审美(包括审丑,即艺术丑)特征的外物,最能使人心动。以多媒体运用为例,我们呈现给学生的诸如图片和乐曲之类的东西,即着眼于此,否则,我们就会认为是搞花架子,是可恶的形式主义。我们很少把多媒体用于阅读教学,而主要是用与写作和口语教学,就是基于这个认识。 二是美的场论。 研究课堂人际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的有关理论使我们得到启发,理想的语文教学实际上应该形成一个和美的持续作用的“场”。人们总爱回忆自己读书期间感情最深、印象最好的老师,或者印象最深的课堂或其它教学活动,有的是几十年了,还感喟“历历在目”,这难道不是一种“场效应”吗?研究这种“场效应”,不难发现,起维持作用的是情感,连带的是言语、思想、智慧等;短期效应是形象和言语,长期效应是精神和人格。这种效应,难道不富有审美趣味吗?所以,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美的场”,把这种认识,称之为美的场论。 语文教育,就应该尽可能创造这种令人自豪和幸福的美的场。 三是美在和谐。 人们大都喜欢李白的诗歌,而李白诗的艺术诀窍就在于他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就是自然和谐。这里揭示了审美心理的一条重要规律——心灵的和谐。心灵只有在和谐的条件下,才能产生愉悦感。也[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课文教案和解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审美的语文教育三境界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 |
下一篇文章: 句式仿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