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义理、考据和辞章

查询说课评课和教案的详细结果


              三  义理、考据和辞章
                            施东向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的相互关系,逐步掌握观点和材料的辩证统一    关系;
  2.学习本文中的对比论证、引证论证、因果论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材料的准确性,⑴中学生作文主要是材料贫乏;⑵这部分论述结构          和方法较典型。
  2.难点: 材料由观点统率。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辞章:⑴韵文和散文的总称。⑵文章的写作技巧、修辞。
    *统率:统辖率领。
    *庞杂:多而杂乱。
    *审核:审查核定。
    *考究:⑴查考,研究。⑵讲究。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久。
    *撰稿:写作。
    *寻根究底:找出事情发生的根源。
    *拙劣:笨拙而低劣。
    *妥帖:十分合适。妥: 妥当,合适。
    *晦涩:(诗文、乐曲等含意)隐晦不易懂。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寒伧:单薄、寒酸。P33注①
    大相径庭: 相差很远。径: 门外路;庭: 堂外地。P29注②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语言没有文采,流传得不会久远。P32注①

背景简介:
    本文最初发表于1959年第14期《红旗》杂志。
    当时,在“左”的思潮和浮夸风的影响下,不正的文风相当严重,其主要表现是: 装腔作势,虚张声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出发进行科学的分析、议论,而是摘抄马列主义的词句代替科学间论证。与此密切关联的是: 不重视材料的准确可靠,有时甚至用假话来“证实”一些大话和空话;把讲究语言、章法看作是形式主义的东西,许多文章在内容上是教条主义的,在形式上是拙劣、丑陋的,思想僵化、粗枝大叶的思想作风表现为刻板冗长、含混晦涩的文风。党刊的这篇文章正是针对当时盛行的这种有害的文风写的。
    十年动乱,这种有害的文风更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因此今天来学习这篇文章中的有关论述,还是很有意义的。

解题:
    “义理”“考据”“辞章”都是借用前人的说法,作者在文中所使用的意思与前人并不完全相同。古人所说的“义理”,是指儒家研究经义,探求名理的学问。前人强调写文章要讲究“义理”,是指文章的内容要精要地阐述儒家圣贤的学说。而作者在本文中的意思,“讲究义理就是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古人所说的“考据”,指研究历史文献或历史问题时,根据资料进行考核、证实和说明。戴震称之为“制数”,后来段玉裁改为“考核”,姚鼐则称之为“考证”,都是一个意思。作者在文中所说的“考证”,“就是要求材料准确”,比前人所说的涵义,“范围要广得多”。前人所说的“辞章”,本指文章,是对诗文的总称,后来也有人用以指文章的实用写作技巧。作者在文中就是使用了后来产生的这一意思,它“是属于文章形式方面的问题”,“涉及语言、章法和风格等方面”。作者在文章中不仅借用了前人的说法,而且把它作为文章的标题,这样就比使用“观点、材料和形式作标题要显得别致,有特色,而且也表明了作者所提出的问题是有渊源的,是很早就被人重视并开始研究的,本文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新发展、新见解,同时也突出了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在文章中的重要地位,标明了本文的论述范围。

课文简析:
引言(全文的总论)
    基本作用: ⑴明确概念(什么是义理、考据、辞章);⑵总领全文。
    不但说明题意,而且阐明总的观点: “这三方面是密切地相互关联着的”。    其他三个部分都是用空行,加小标题的方式标出来,眉目清楚。
第一部分: 论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第一层(1─3自然段): 肯定“义理是灵魂,是统帅”。
    1自然段:用因果论证的方法,以因证果,肯定“义理是灵魂,是统帅”。
    2─3自然段: 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必须用观点统率材料。
    第二层(4─7自然段): 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观点的形成和传达离不开材料。
    第三层(8自然段):结论,观点和材料必须统一。(分论点)
    这是一种先分后合的归纳论证结构,(即先分析,后综合归纳)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这一过程,顺理成章,令人信服。
          论                                述               结论
┌────┬─┬───────────────────┐┐┌───┐
│材料是由│反│没有观点的文章,也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  │││观点和│
│观点来统├─┼───────────────────┤││材料的│
│率    的│正│有鲜明观点的文章,才是生气勃勃的好文章│││统一是│
└────┴─┴───────────────────┘││马克思
┌────┬─┬───────────────────┐├│主义对│
│观 点 的│正│正确的观点,不是简单的教条,而是从具体│││写文章│
│形 成 和│  │材料引出的正确的结论                  │││的一个│
│传 达 离├─┼───────────────────┤││根本要│
│不 开 材│反│教条主义者的文章以叫喊代替科学的论证,│││求    │
│料      │  │有些文章的材料不能证明观点            │││      │
└────┴─┴───────────────────┘┘└───┘

                    第二课时

第二部分: 论述“材料的准确性”。
    第一层(1自然段):提出分论点“选择最恰当的、完全可靠的材料”。
    第一句承上启下,是过渡句。本层运用对比论证、引证论证,阐明分论点,是递进式的论证结构。
    第二层(2─4自然段): 论述“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材料”。
    即提出选择的标准。作用:⑴对于论点是足够的和必要的,是经过了具体分析的;⑵是准确可靠的。
    第三层(5─10自然段):论述“怎样才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说课评课和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义理、考据和辞章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