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天山景物记

查询说课评课和教案的详细结果



宁夏贺兰一中  王利中

网址:http://sq.k12.net.cn/~hlyzwlz

电邮:hlyzwlz@email.nx.cninfo.net

 



一.教学要点

1.  础知识

⑴掌握字词的形、音、义:

⑵把握本文景物的组织顺序

⑶理解本文的色彩和感情基调。

⑷体会本文优美的意境。

⑸.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⑹学习本文运用小标题的艺术

⑺,映衬与比喻⑴等修辞方法。 

2.  阅读

 

 

二.教学设想:

 

 

 

鬣(lie4)鬃(zong1)、飘(piao1)曳(ye4) 旱(han4)獭(ta3) 急(ji2)湍(tuan1) 、凝(ning2)脂(zhi1)、横(heng2)亘(gen4)金(jin1)碧(bi4)辉(hui1)煌(huang2)、融(rong2)化(hua4)、消(xiao1)褪(tui4)、五彩(wu3cai3)斑斓(ban1lan2)、皑皑(ai2ai2) .焉(yan1)耆(qi2)、遐(xia2)、、嬉(xi1)、酥(su1)、矫健(jiao3jian4)、驰骋(chi2cheng3)、汲取(ji2qu3)、瑰丽(gui1li4)、蜿蜒(wan1yan2)

 



 

 

 

 

有关背景、题旨、中心、结构、写作特点、语言。

特点等.

 

2教时

 





第一教时

 



一 作者·背景

1.作者

 

 

碧野,原名黄潮洋,现代著名作家。1916年2月生于广东省大埔县。早年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并从事文学创作。1948年春,来到解放区,投身于革命洪流,继续从事文学创作。他的作

 

 

 

 

2.背景

 

 

 

 

 

 

 

 

 

 

品较多,至今共出版了二十多部中、长篇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集。长篇小说《阳光灿烂照天山》和散文集《月亮湖》是其代表作。曾任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副主席。

    50年代上半期,中国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中,有一批被称为"少壮派"的中年作家住在北京安定门外的一幢楼房里,碧野就是其中的一个,那时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祖国欣欣向荣。这批中年作家身逢盛世,团结友爱,在政治思想上互相帮助,在生活创作上互相关心。他们经常在一起谈深入生活,谈创作,显得很活跃。1955年初,碧野满怀热情到新疆深入生活,于1956年秋回到北京。边疆壮丽的景色和牧民幸福的生活,给作家以丰富的营养,于是他写了这篇《天山景物记》。



二.题旨·中心,结构

1.题旨:

(引导学生分析.)

2.中心:

 

 

 

 

 

 

 

"天山"两字限制描写范围,

"景物"两字确定描写内容,题目朴实、明确。

    

2.本文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热情地歌颂了祖国西北边疆富饶秀丽、雄奇壮观的大自然和牧民幸福美满的新生活,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3.生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了解全文内容

 

 



4.结构分析

开头

 

主体部分

第一节

 

第二节

 

 

全文分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交代天山的地理位置并概括描写它的壮丽景色,使读者对天山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按小标题分成四节。

从大处着墨,描绘天山的自然风光,展现一幅境界开阔、优美动人的风景

集中地反映了千里牧场的迷人景色和哈萨克牧民的幸福生活,是一幅感人至深的幸福生活图

 

第三节

第四节

 

 

 

 

 

    

 

 

 

有重点地介绍了天山的奇珍异品;

描绘了天然湖壮美的景色,介绍了果子沟的丰饶。三、四两节告诉人们天山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待我们去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这四节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天山景物的某一侧面,又有机地组成天山景物的长轴,既能独立成章,又相互联系。结尾总结全文,表达作者"重游天山"的意愿,进一步抒发了对天山景物的热爱之情。



三.讨论完成练习二:

课文中能概括全文所描绘景物共同特点的词语是:

  艳丽迷人  优美  幽静  五彩摈纷  奇丽辽阔  灿烂耀眼



四.作业:

1.  通读全文,继续了解课文内容。

2.  为课文中的生字词注音释义。

3.  完成练习三.

 

第二教时

 

一.重点研读



1.  材料的特点订正练习一: 

全文记叙顺序

 

各节记叙顺序

请生读迷人的夏季牧场,作具体分析

 

 

 

 

 

 

 

 

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一般是从山的外围和低处写到深处和高处。

 

有各自的顺序,或按内外,或按远近,或按上下,或按时间和景象的变化。

基本上是以时间和景象的变化为序,写了牧场一个昼夜的变化。

前三段写晴天的景象,第四段写阵雨,都是白天的情形;后四段依次写了黄昏、晚饭时、晚饭后和深夜的情景。

前三段和六、七两段都是由远而近地写,其余三段则由上而下地写。这里,作者不是单一地按照一种顺序。



 

二.讨论完成练习三 

请生读练习三,按要求做题:



1.  用得传神的动词

 

 

 

 

 

 

 

 

 

 

 

 

 

 

有"绣"、"抛"、"镀"。这几个动词不仅突出了景物的特征,而且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本来它们是用于写人的动作行为的,现在用来写景物,把自然景物写活了。

如果把"绣"改为"印",就显得呆板,改为"印",显得俗气,只有"绣"才能把云影投在雪峰上的美准确地表达出来。

如果把"抛"改为"丢"、  "扔"、"摔"都显得粗俗,"丢"、"扔"词义太轻,"摔"词义太重,有损"浪花"之美,只有"抛"才能贴切地把水石相激而成浪花的美姿表现出来。

如果把"镀"改为"染"、"涂",不但太俗,而且与"金碧辉煌的世界"这一特定环境不合拍,用上"镀",显得贵置,才能与"金碧辉煌的世界"协调起来,把落日红光之美表现得真切动人。



    



2.  词语比较

 

 

 

 

 

 

 

 

 

 

 

 

 

 

 

 

①汇成形成,汇成,汇合而成,文中指许多雪水聚集在一起而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说课评课和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天山景物记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