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 福
|
查询说课评课和教案的详细结果
|
八 祝 福 鲁 迅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学习肖像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一些方法; 2.认识旧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阅读小说的方法及《祝福》刻画人物的手法。 2.难点: ⑴故事情节所体现的封建宗法制度吃人的残酷性;⑵“我”的形象; ⑶小说首尾的反语。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字词注音: 监jiàn(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人叫监生) 暄xuān(太阳的温暖) 镯zhuó(镯子,戴在手上的一种装饰物) 抟tuán(盘旋;同“团”) 澹dàn(同淡) 骸hái(身体或骸骨) 荸荠bíqí(一种多年生草木植物) 帏wéi(古代佩带的香囊) 讪shàn(AA式,难为情的样子) 拗niù(扭的意思) 惴zhuì(AA式忧惧不安的样子) 歆xīn(这里指神奇的祭品) 醴lǐ(甜酒)
词语补释: *幽微:细微。P134注③ *寒暄:(问)寒(问)暖。指人们见面时说些客套话。暄: 太阳的温暖。P134 注⑥ *烟霭:烟雾。 *悚然:惊惧的样子。 *惶急:惶恐焦急。 *踌躇:⑴犹豫;⑵得意的样子。 *委实:实在。 *谬种:坏东西(骂人的话)。P141注① *惊惶:惊慌。 *俨然:这里指摆出十分庄重的样子。P142注① *忌讳:因风俗习惯或个人原因,对某些言论或行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 忌。 *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应酬:交际往来,以礼相待。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暄嚣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P146注① *寻死觅活:偏义短语,就是寻死的意思。 *祭祀:旧时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致祭行礼,表示崇敬以求保佑。 *鄙薄:鄙夷,轻视,看不起。 *唾弃:鄙视而抛弃。 *诡秘:诡诈神秘,使人难以捉摸。 监生: 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人。P134注⑤ 间或: 偶尔。P136注⑥ 不更事: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人情世故。更:经历。P139 注② 淡然: 指漠不关心的样子。P141注② 形骸: 人的形体。P143注① 周正: 端正。P143注⑦ 定局: 事情确定。P144注② 折罪: 抵罪,赎罪。P147注① 新正: 农历新年正月。P147注② 出格: 超过一般,与众不同。P148注⑤ 讪讪: 难为情的样子。P152注②
解题: 鲁迅的小说《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同年3月5日发表于《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上。1926年编入鲁迅小说集《彷徨》,列为首篇。 从作品中的“我”见到临死前的祥林嫂,回溯到十三四年前第一次见到祥林嫂的情形,反映了1910年到1924年间(即辛亥革命前后)江南农村的情形。 “祝福”是旧社会过年时的一种封建迷信的习俗,用牲醴和香火供奉“祖先”和“天神”。祝福的仪式,通常在腊月二十四以后的五六天内举行。在旧社会,剥削阶级终年吮吸着劳动人民的血汗,过着骄奢淫逸的寄生生活,他们大搞年终“祝福”的迷信活动,以追求来年享受更大的“幸福生活”,并利用神权来麻痹、欺骗劳动人民,维护封建剥削的长久统治。小说着力描写鲁四老爷家三次年终“祝福”,有助于展开故事情节,表现鲁四老爷和祥林嫂的性格。小说从鲁镇的人们忙于准备“祝福”的背景开始,又以鲁四老爷家的“祝福”的爆竹声惊醒了正在回忆中的“我”结束。小说以“祝福”命题,不仅因为它是这个悲惨故事的情节线索,而且借祝福活动为背景,揭示了阶级对立的现实──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中;而压迫者却在兴高采烈地为自己的年年幸运“祝福”,这是多么辛辣的讽刺! 同时,一般的人们对于被压迫者在“祝福”声中悲惨死去不仅毫无反应,反而跟着统治者一起热衷于追求这种迷信的“祝福”活动,这又多么令人可悲!小说否定了向神祈福,启示人们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必须寻另外的路。可见,小说以“祝福”为题,含义丰富,发人深思。
第二课时
本文结构: 第一部分: 写祥林嫂在人们祝福的时候,在极端的痛苦中悲惨地死去。 (小说的序幕、结局──倒叙) 1.写鲁镇祝福的景象,简介鲁四老爷。(序幕)┐ ├所见 2.写祥林嫂又极度的精神痛苦中死去。(结局)┘
[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说课评课和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祝 福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守 财 奴 |
下一篇文章: 雄 关 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