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内蒙访古

查询说课评课和教案的详细结果


                六  内蒙访古
                          翦伯赞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法,学习引用文献资料,有叙有议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珍视民族传统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第一节中的“赵长城”突出赵武灵王的文治武功,第二节的“昭君          青冢”。
  2.难点: 史料和观点的统一。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字词注音:
    迥jiǒng(远)  囿yòu(养动物的园子)  朐qú(临朐,地名)  邪yé(名)单于chán yú(匈奴君主的称号)  塞⑴sāi(塞子)⑵sài(边塞)⑶sè(用于某些合成词中)

词语补释:
    *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迥乎:显然。P95注②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苑囿:古代帝王及贵族养禽兽、种植林木的地方。P96注①
    *恩赐:原指封建统治者为笼络人心而给予赏赐,今指因怜悯而施舍。
    *绵亘:接连不断。亘:gèn空间或时间上延续不断。
    *沸腾:此处是不可遏制的意思。
    *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镂lòu雕刻。
    *遮断:遮盖阻断。
    款塞: 叩塞门。款: 叩。P100注⑾
    
解题:
    本文是翦伯赞同志写的一篇史论。1961年7月23日9月14日,民族历史研究指导委员会应乌兰夫同志的邀请,组成了一个有16位委员参加的学术代表团,由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等同志率领访问了内蒙古自治区。历时近两个月,行程15000里。访问结束后,以流畅的语言,写下了这篇旅游记。发表在1961年12月13日的《人民日报》上,后收入周立波编选的《散文特写选》。
    原文共写了六节: 第一节“哪里能找到这样的诗篇”,第二节“一段最古的长城”,第三节“在大青山下”,第四节“游牧民族的摇篮”,第五节“历史的后院”,第六节“揭穿了一个历史的秘密”。课文节选的是第二、三节。
    这是一篇富于特色,独具风格的访古散文。文章不是从一般游览的角度,而是从实地考察和历史研究的角度展开记叙的。它以寻访古迹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把对自然环境、古迹、文物和历史人物的描写以及作者的评论融合在一起,记叙了我国内蒙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并阐明了自己的见解。
    全文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无比珍视民族传统友谊的感情。本文围绕着大青山上的古长城遗址和大青山下的汉代城堡这两个中心,对历史上游牧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斗争和文化交往作了科学的论述。
    文章最后说: “马克思说: ‘世界历史形成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它的喜剧。’现在悲剧的时代己一去不复返了,出现在内蒙古地区的是历史喜剧。但是,悲剧的时代是一个历史的时代,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时代,一个紧紧和喜剧时代衔接的时代。为了让我们更愉快地和过去悲剧时代诀别以及更好地创造我们幸福的未来,回顾一下这过去了的时代,不是没有益处的。”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促进民族间的合作和团结,共同去创造幸福的未来,这正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作者简介:
    翦伯赞(18981968)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生平著述甚多,文化大革命期间,惨遭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粉碎“四人帮”以后,始得平反昭雪。著作有《中国史纲要》《历史问题论丛》《翦伯赞历史论文选集》。

    本文线索清晰,内容丰富,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围绕中心,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第一节,围绕着古长城为中心叙述的。
    顺序: 先写塞外风光,次写大青山地理形势,后写古代木茂盛,禽兽繁多的情况,再写历史上大青山的地理环境以及它的重要地位这些都是陪笔。
    主笔: 详尽介绍赵长城
    第1层(89自然段)叙述赵长城的由来,并引史料介绍其地理位置、遗址情况及登临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说课评课和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内蒙访古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