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纳谏与止谤

查询说课评课和教案的详细结果


                四  纳谏与止谤
                  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臧克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对照及比喻论证的方法;
  2.读后感的基本格式及本文中恰到好处的引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习对照结构,理清论述层次。
  2.难点: 引证的作用及层进式安排。
三、教学时数:
    课内自读课文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弥笃:更加淳厚。
    *笼络:用手段拉拢人。
    *气度:气魄和度量;气概。
    *天渊之别:像天上和深渊一样的差别。比喻差别极大。文中是说周厉王与              齐威王对待进谏态度的根本不同。
    *借鉴: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
    *仗势凌人:依仗某种权势欺侮别人。
    *贻误: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
    *天网愎愎:天道像一个广阔的大网,作恶者逃不出这个网。文中指“四人              帮”作恶多端,难逃正义的惩罚。
    *亵渎:轻慢;不尊敬。
    *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 推卸。文中指暴君所加给              的罪责无法摆脱。
    美芹之献: 地位低微的人提出好的意见。P38注①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止老百姓议论比防止河水泛滥还更严重。P39注①
    道路以目: 在路上相遇,只是互相看看,心里有怨怒,可是什么话也不敢              说。P39注②
    土壅而川决: 无论怎样用土来阻塞,汹涌的河水还是冲破了障碍。文中用                以形容周厉王“止谤”,终于遭到了崩溃覆灭的下场。
    文过饰非: 掩饰过失、错误。
    得意忘形: 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

作者简介:
    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省诸城县人,1905年生。1923年开始写诗,以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等名噪诗坛。抗日战争期间奔波于前线,写了大量歌颂抗战的诗篇,后主编《文讯月刊》,出版了抨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宝贝儿》《冬天》《生命的零度》等。解放后历任诗刊的主编和顾问,并参加文联和作协的领导工作,出版了许多诗集和散文集。他的大部分著作,收在《臧克家散文小说选》和六卷本《臧克家文集》里。他的诗多以农村题材的主,语言朴实,文字严谨。他的文章也有相同的特点。

本文典故简介:
  ⑴“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
    语出《论语·子张》,原文为: 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
  ⑵美芹之献(P38注①)
    出自《列子·扬朱》,其中说: “昔人有美戎菽,甘苔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晒而怨之,其人大惭。”戎菽,一种豆类。苔茎,苍耳的茎。芹萍子,芹萍的种子。芹萍指一种水生木植物,后来用“芹献”或“献芹”作为谦词,表示自己的意见无足轻重或礼物微薄。文中所说“采纳美芹之献”,指要采纳别人的意见。
  ⑶唐太宗与魏征
    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谏臣,以直言敢谏著称。他原来曾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后来又在太子建成手下干事,曾劝过建成杀掉李世民。后来李世民看他为人直爽,有胆识,不但没有记恨反而重用了他。魏征向唐太宗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看到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也敢当面提出,有时甚至同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弄得唐太宗下不了台阶。魏征死了后,唐太宗很伤心,他说: “人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今魏征殁,朕亡一鉴矣。”
  ⑷比干被挖心
    据《史记·殷本纪》载: “纣愈淫乱不止……比干曰: ‘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怒曰: ‘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⑸《召公谏厉王止谤》
    选自《国语·周语上篇》,原文大意为:
    周厉王很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公告诉厉王说: “百姓受不了王的虐政了! ”厉王很生气,找了个卫国的巫人,让他监视说厉王坏话的人,巫人把说坏话的人告诉厉王,厉王就把他杀掉。百姓没有谁敢说话了,在路上只能用眼光互相示意。
    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 “我能制止住坏话了,终于没人敢吱声了。”召公说: “这是堵住了百姓的嘴了。堵住百姓的嘴,比阻住大水还要厉害。壅塞住的水一旦溃决泛滥,必定伤害许多人。老百姓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都是开通沟渠使洪水疏通,治理百姓的则开导他们说话。所以天子听政时,让三公九卿直到列士都进献讽谏的诗,盲人乐师进献反映民意的乐曲,史官进献史籍,少师进献规劝的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讽谏的诗,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的文章,百工去进谏,百姓把话传上来,左右的近臣要尽规劝的义务,亲戚要为王补过察正,乐官和礼官要教诲他,太师元老要进行劝戒、警告,然后国王才考虑取舍,付之实行。所以国王行事才不致同情理相违背。百姓有嘴就像土地有山河一样,财富用品都是从山河生产出来的: 就像土地有宽广平坦、有低下潮湿,有的可以灌溉一下,衣服食物都是从那里生产的。由于人民用口发表言论,国家政事的好坏才能显现出来。百姓认为好的加以推行,认为坏的加以防范,用以大大增加衣食等财富。百姓发表意见是早在心里考虑而后说出口,是成熟了才自然流露出来的,怎么能采取堵塞的作法呢? 如果堵住他们的嘴,那能有几个人拥护呢? ”
    厉王不听,因此百姓没一个人敢说话了。三年之后,百姓们恨极了,就把厉王驱逐到彘地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说课评课和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纳谏与止谤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