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题。〔 7 〕
这篇题记署明月日时间为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下距清水亭之战仅十三天,时间紧相衔接。从其中“逐拥铁骑干余,长驱而往”,以“立奇功,殄丑虏”等用语看,亦与岳飞“亲提重兵经建康府,与金贼战斗”的军务相合。其地点,按篇名所示则为广德军金沙寺。宋代广德军即今安徽省广德县,位于江苏省宜兴县西南一百八十里。自广德军至建康府,水程五百里,陆路三百六十里。〔 8 〕而从驻军地宜兴县至建康府则为三百三十里。〔 9 〕令人不解者,岳飞奉诏后,既不从镇江府前线就近去建康,也不从驻军地宜兴县出师去建康,却远道绕行于与当时岳家军的战地和驻地都毫不相关的广德军,无缘无故地白走好几百里路。这种大迂回是完全不可思议的。这成了现今岳飞传记和研究著作中又一个说不清、讲不明的难题。
经查考,广德历史上从未有过金沙寺。而南宋《咸淳毗陵志》以来的常州府志和宜兴县志却都明确记载金沙寺和岳飞“金沙寺壁题记”在宜兴县境内。言之凿凿,历历有据。南宋初年,金沙寺是“寿圣金沙禅院”的简称,位于宜兴县东南四十里的湖洑镇。故址在今宜兴县湖洑镇西北里余的西街村。南宋周必大《泛舟游山录》记其于乾道三年 (1167) 游宜兴湖洑镇金沙寺,见“寺有岳飞己酉岁”。〔 10 〕留题刻石,词甚壮”。尤为明证。而岳珂撰《淮西辩》一文亦载明岳飞曾“书宜兴之寺壁”。〔 11 〕足证,《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篇名,乃岳珂收入《金佗粹编·家集》时所误题,应据实改正为《宜兴县金沙夺壁题记》。〔 12 〕”
《江东邵缉献书》,易当时人关于岳家军出师建康问题的唯一记载,正好与岳飞“金沙寺壁题记”互相印证。摘引如下:
飞自到宜兴,密与周杞、赵九龄谋画,调发精锐尾袭金人于镇江之东,杀获略尽。继遣偏裨及飞自将,取间道直捣建康。
记载岳飞与避地宜兴的常州知州周杞及其幕属官、岳飞故交赵九龄秘密谋画,派遣“偏裨”将领以及由岳飞自己率领岳家军,取间道直捣建康。说明岳家军是从驻军地宜兴出师。并分赴建康府的。一部分岳家军,由“偏裨”将领率而先行,另一部分岳家军,则由岳飞所“自将”,按照预定的路线,“直捣建康”。邵缉,江东宣州人。〔 12 〕其上书庙堂 ( 宰执 ) 的时间约在建炎四年六七月间,上距岳飞收复建康府仅一个多月,堪称信史。其记岳家军分赴建康的情节,已为“题记”所证实。所记岳家军“胜甲之马,亦及千匹”,亦与“题记”所云“遂拥铁骑千余,长驱而往的马军数相符,可见,岳飞所“自将者,只是岳家军中的骑兵。“题记”所记,正是他“亲提重兵至建康府”,路过湖袱镇金沙寺的情景。十三天后,岳飞率军在建康府清水亭与金人大战。因此。从宜兴县金沙寺到江宁县清水亭铺,大体反映了岳家军“直捣建康”的出师路线。
以上论证充分证明,岳家军是从驻军地宜兴县出发,经由溧阳县和溧水县境,从建康府的东南方位入境,进入建康府战场的。这条出师路线,反映丁岳飞与周杞、赵九龄谋画后所采取的收复建康府的战略:以驻军地宜兴县和岳家军所收复的溧阳县为战略基地,以岳家军曾经频繁战守往来所熟悉的溧水县和广德军为战略依托,从溧水县即东南方位进入建康府战场,“与金贼战斗”,使岳家军处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不败之地。对比而言,如果岳家军从镇江府前线挥师建康,则名符其实地成为“一垒孤军”,远离其后方基地,孤悬于人地生疏、无所依托的四战之地,前有强敌,后援不继,历来为兵家所忌。岳飞奉诏后,不就近从镇江挥师建康,而从宜兴出师建康,是有其审慎的战略考虑的。
四、清水亭之战的几点认识
在探明了清水亭之战的地点和岳家军出师建康的路线以后,我们就有可能对清水亭之战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恰如其份的估量和评价了。
首先,清水亭之战是岳飞奉“诏令就复建康”后的第一仗。其所以选定从建康府的东南方位入境,并在清水亭铺捕捉首战战机,反映了岳飞在前述战略方针指导下所采取的收复建康府的作战方针。岳家军在清水亭之捷后,就近进入牛头山设伏,相机袭扰金军。在逐步探明金军的虚实和动向后,率军下山径直至建康府南门新城设寨,进而与饱载虏掠物的金军大战,一路追袭至金军北撤的总渡口龙湾 ( 即靖安渡 ) ,“追杀过江,收复了当”。这说明岳飞在建康之役历采取的是自南而北,探明虚实,相机寻觅战机,袭逐和追杀金兵过江,收复建康府的稳扎稳打的作战方针。
其次,清水亭之战是岳家军驻军宜兴以来和收复建康府过程中所少有的一次大仗和硬仗。这从岳飞前军统制宫傅庆夸功被杀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这次战斗的激烈程度。《三朝北盟会编》卷—四三,建炎四年十月十日《岳飞斩其统制傅庆》条款:
傅庆,卫州窑户也。有勇善战,屡立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