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全文如下:
“近来朕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愿将此辈老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用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虽经朕累次降旨整饬,而并且随时有几谏之事,但圣意坚定,终恐无济于事。即如十九日朱谕,皇太后已以为过重,故不得不徐图之,此近来之实为难之情形也。朕亦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其与林旭、刘光弟、谭嗣同及诸同志等妥速筹商,密繕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再行办理。朕实不胜十分焦急翘盼之至。特谕。”
皇帝如此焦急地要杨锐拿出一个能够调和新政与太后矛盾的折中方案出来,显然,14日他受到了慈禧的严厉斥责。所谓的“十九日朱谕”,就是罢免礼部六堂官的旨意,慈禧极有可能选择了在这个问题上对光绪发难。根据史料记载,光绪终生对慈禧都怀有一种强烈的恐惧感,每次遭到慈禧训斥,他都会两股战栗,浑身哆嗦,冷汗淋漓。14日慈禧的训斥显然极为严厉,皇帝深受刺激,以至于次日就给杨锐写了这么一道求救密诏。
密诏的主旨,是想找到一个能够避免政变,同时又能够让改革继续下去的方案。皇帝希望罢黜旧臣,但前提是不能因此开罪慈禧太后,否则自己的帝位尚且不保(很可能慈禧有这方面的威胁)。
但令光绪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份密诏,导致了他的终生囚徒的悲剧。这份密诏彻底破坏了他和慈禧太后之间的关系,成了慈禧心中永不能原谅他的一种忿恨,临死都要将他拉上垫背(慈禧这么做显然考虑的是自己的身后荣宠)。
上面引述的光绪诏书显然不足以导致这样严重的结果,真正的问题在于:慈禧所看到、听到的,是一份伪诏。不是前面这份真诏书,而是这份伪诏,囚禁了光绪一生,并最终要了他的性命。
康有为篡改出来的伪诏。
光绪密诏的原始文件,自偷运出宫之后就一直踪迹渺然。直到10年之后慈禧与光绪同时去世,杨锐之子杨庆昶才在宣统元年(1908)八月,将原件交还都察院。密诏原文从此真相大白。而在此之前,社会上四处流传的密诏文本,其实是康有为一手篡改的伪诏。
康有为的伪诏是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