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领逃亡的有数十人,你都不追赶,偏偏追赶那个韩信?你必定是欺诈寡人。”刘邦又破口大骂了
萧何说:“诸将易得,韩信难求。他可是国家中不可多得的杰出人物啊!大王如果打算长期在汉中做王,就不需要韩信这个人;但如果想着争夺天下,缺少韩信就没有人能够辅助你。现在,就等着你的一句话了。”
“我当然想着东出关中,怎么能够在这里抑郁度日呢!”刘邦说。
“大王如果打算东出争夺天下,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留下来;如果不能重用他,他最终还是会逃亡的。”萧何进一步说。
“好吧,就冲着你,我委任他做将军,如何?”刘邦说。
“虽然做了将军,韩信还是不会留下来的。”萧何再次强调。
“那就做大将军(《史记》作“大将”,《汉书》作“大将军”,今依《汉书》)吧。”刘邦脱口而出。
萧何微笑地说:“幸甚。”
于是,刘邦准备传令下去,召见韩信当场委任他为大将军。
萧何说:“大王,你素来对人傲慢而没有礼貌,现在委任大将好像呼叫小孩儿一般,这就是韩信为什么逃亡而去的原因了。大王如果打算任命他为大将,就应该选择好日子,斋戒沐浴,穿着整洁,郑重其事地修建拜将坛场,所有礼仪准备妥当后,才可以拜封韩信为大将军啊!”
刘邦同意。消息传出,众将领内心欢喜,都以为自己有可能成为大将军。然而,到了那一天,拜封的大将军原来就是韩信!全军上下无不惊讶!
这里有许多的传说,到如今仍然流传广远: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因寒溪水涨,无法渡河,因而才给萧何追上;甚至涌现出“截贤岭”、“拜将台”之类的地名……等等,不过,在今天陕西汉中市城南地区就是有个“韩信拜将台”的遗址。台的前面竖着一面石碑,上面写着:拜将台。故不论是否好事者所作,仅此就足以证明;韩信终于出人头地了!孟轲的名句仿佛就是对韩信的预言,后世的志士仁人不可不时时自警自励啊!
——以上如同小说一般的叙述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事实:韩信对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作出的伟大贡献从来都没有被人们埋没!千百年后,他的人物形象依然栩栩如生,他的历史故事依然脍炙人口!
三、突出陈仓
中国古代(不早于赵宋王朝)有《三十六计》兵书流传,一直到当世。近年来多有炒作,更有海外内销的鸿篇巨著三十六册专述其故事原委,其中“暗度陈仓”(应为“度”而不是“渡”)相传就是韩信的手笔。具体内容是:
项羽分封诸侯王,汉王刘邦引兵前往巴蜀,沿途烧毁栈道,表示不再东出与项羽争夺天下。项羽部将韩信壮志未酬,毅然离开楚营投奔汉王,但栈道已毁,韩信得到土人指点,由险绝小路入蜀。然而依然没能得到重用,于是再次逃亡。汉王丞相萧何月夜追赶韩信,在寒溪追上,一同回去见汉王。汉王破格重用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向刘邦陈述东出关中的计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修栈道,是为了向项羽公开东出关中的路线,借此迷惑项羽布置围困汉王封地的三秦王的视线;暗度陈仓,就是出其不意地秘密从小路东出关中。计策进行得相当顺利,当三秦王每天派探子打探汉军修建栈道的进度时,汉军突然兵临陈仓城下,在几乎没有受到抵抗的情况下顺利占领了陈仓城,稳住了阵脚,其后更是迅速地平定了关中云云。
这一计策与“声东击西”很相似,然而传说与历史事实是否相符?当我翻阅无名氏的《赚蒯通》杂剧时,不仅升腾起寻找历史证据的兴趣来。
先看看《史记》——
《项羽本纪》云:是时,汉还定三秦。
《高祖本纪》云: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
《萧相国世家》云:汉王引兵东定三秦。
《留侯世家》云:良亡,间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
《淮阴侯列传》云: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
这几段资料,当以《高祖本纪》为最详细、具体,也得知突出陈仓之时,张良并不在场。
再看看《汉书》——
《高祖纪》云:(韩信)因陈羽可图,三秦易并之计,汉王大说,遂听(韩)信策,部署诸将。……五月(误,当为“八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雍王邯迎击汉陈仓。
《项羽传》云:时汉王还定三秦。
《韩信传》云:(刘邦)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
《萧何传》云:何进韩信,汉王以为大将军,说汉王令引兵东定三秦。
《张良传》云:良乃间行归汉,汉王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
仍然是《高祖纪》记述最为详细。
最后是《资治通鉴》——
《卷第九•汉纪一•元年》云:八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雍王章邯迎击汉陈仓。
这里直接引用了《汉书•高祖纪》的记述。然则,刘邦是采纳了韩信的计策,从故道(即不是栈道,很可能就是传说中韩信投汉的小路)出,至于有没有“明修栈道”则不得已知了。后世史家,也不提及(现今通行的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白寿彝的《中国通史》及《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的有关条目也不提及“明修栈道”),想必是文学艺术家的“创作”了。
关于汉王刘邦和韩信的对话,我们接着叙述——
拜将仪式结束后,刘邦招呼韩信坐下,说:“萧丞相多次向我推荐将军你,不知将军有什么锦囊妙计见教呢?”韩信谦虚了几句,说:“项羽背约而王君王于南郑,是迁也。吏卒皆山东之人,日夜企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民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向。”(《汉书•高帝纪》)他见刘邦点头同意便问:“大王如今要东征,争夺天下,敌人难道不就是项王吗?”刘邦说:“是啊。正是他。”
“那么,大王认为自己的实力和项王相比,谁更勇悍强大呢?”韩信认真地看了看刘邦,问。
刘邦沉默了一段时间,终于说:“我不如他。”
韩信作揖说:“这是真话。我也这样认为。不过,我曾经跟随项王左右,对他的为人处事比较熟悉,就等我来分析一下他的为人和处事吧。”随即,韩信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刘邦一边听,一边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表情:由半信半疑到聚精会神,到心悦诚服,再到笑逐颜开。到底韩信说了些什么?这番话可以和三国时期诸葛亮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