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信--井阱之战分析
|
韩信攻赵国,从战略层面上看是为了配合刘邦在荥阳的主战场,消除主战场侧翼的安全威胁,同时占领赵国后将直捣项羽的战略后方,减轻荥阳主战场的压力。从战术层面上看,韩信是在后勤保障困难情况下,千里奔袭,外线作战。 因此此战考虑的关键就是时间问题。必须速决,不能形成攻坚战和消耗战;必须全歼敌军,不能形成击溃战。所以此次作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诱敌出战问题。采取何种方法使赵军主力舍弃阵地战,而进行运动战。而且必须是全军出战。 二、战场选择问题。该战场可以容纳汉军与赵军主力进行决战,可以利用地形抵消赵军兵力上的优势,可以进行侧翼包抄作战。 三、士气激励问题。汉军兵力相对赵军明显处于劣势,并且是临时召集,缺乏训练,在战斗力上也没有优势,而且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所以必须采取有效办法激励士气,使士兵面对强敌敢于作战,敢于取胜。 本人认为《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以下一段话是关键: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餽粮,士有饥色,樵苏後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後。原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後,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於戏下。原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後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从这段话可以了解到赵军主帅陈余的相关信息: 一、陈余崇尚儒学,讲究道义,自认为是正统,无视其他。 二、陈余作战思想是传统的列阵作战思想,中规中矩,没有侧翼包抄的作战意识。这一点也可以从巨鹿之战中看到,陈余迟迟不肯救援张耳,就是因为从他的战术思想来看,列阵作战是唯一的作战方式,而从兵力对比来看,进行列阵作战无法打败秦军,所以迟迟不与秦军作战。 三、陈余情报错误,盲目主观。因为情报错误和主观猜测,他认为韩信兵不过数千,已经是强弩之末,没有什么战斗力,严重轻敌。 四、陈余注重名望,盲目轻敌。陈余成名早,名气大,对他个人来讲无论如何也不会在韩信这个小辈面前避而不战,让人笑话。而且在兵力优势大,本土作战,各方面占优的情况下,更是万万不能采取守城挨打的方法。 总结陈余的作战思想就是:以堂堂之阵,一战而击败韩信,手刃张耳。而且要胜得干净利落,从而震慑诸侯。 当韩信获得以上信息的时候,整个战役设想便趋于成熟了:准备全军出动,利用陈余速决,报仇心切的心态诱使赵军主力出战;通过在河岸边的场地进行决战,使赵军无法同时投入全部兵力;通过置之死地激励士气,拖住敌人;通过腹背夹击,扰乱赵军军心,两军夹击,乱而胜之。所以韩信会“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韩信在此战中营造了以下优势: 一、信息优势。汉军进军赵国之前,已经通过间谍,详细了解了赵国的情况,特别是通过张耳,详细了解了赵国主帅陈余的情况,并且在陈余身边安插了间谍(所以才及时得知李左车献计的情况),并且获得了详细的井阱地形情报。韩信依据这些信息进行了完整的战役设想。 二、体能优势。汉军士兵已经在晚上提前吃过早饭,而韩信列阵诱敌的时候,赵军应该还没有吃早饭,或者是正准备吃早饭。所以汉军明显在体能上占有优势。 那么赵军会不会眼看汉军列阵而来,非要等吃完早饭再出战呢?我认为不会的,根据陈余的心态,他不会作出任何让人认为他怯阵的表现。他认为消灭韩信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消灭了韩信也不耽误早饭,甚至会更好的进行庆功宴。他的速胜和极度蔑视韩信的思想,使他毫无顾忌。 三、心理优势。韩信是主动进攻,而且已经进行了战役谋划和准备,是有备而战。而当陈余看到韩信背水列阵,不合常理,会更加轻视韩信,再看到韩信、张耳的旗鼓阵仗,更加使得他心浮气躁,急于一战。在主帅心理上一稳一浮,可分高下。 四、地利优势。汉军一部分部队背水列阵诱敌,另一部分部队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在岸边建立野战工事,并以逸待劳。 五、兵力优势。汉军诱敌成功,将赵军主力吸引过来后,两部分汉军合二为一,并依托工事抵御赵军。因为地形所限,赵军无法将其兵力全部展开,所以投放到一线交战的兵力有限,只能采取轮番进攻的方法。而且汉军不需分兵防守后方和侧翼,这样汉军就有效减少了对方兵力数量上的优势。 六、反应优势。汉军人员虽然较少,却可以缩短信息传递的环节,各种指令更容易被贯彻和迅速传递。 七、士气优势。汉军背水一战,逃无可逃,只能死战。而赵军已经缴获了很多汉军的旗帜物资等等,有了邀功资本的士兵和将领,在战斗中自然不会以命相搏。这样汉军就有了士气和战斗力的优势。 拥有了以上优势汉军就完全可以稳住阵脚,顽强抵御敌方进攻,将对方牢牢拖住。汉军主力的作用就是是诱敌主力,争取时间。但是,单凭这些,还不足以击败赵军。 此时,汉军的两千骑兵正埋伏在赵营附近。(有分析人士认为韩信此举很是冒险,因为如果赵军没有倾巢而出,留守一部分兵力,这个战例就会改写,韩信是在赌博而碰巧赌赢了。)我认为在赵军出击汉军的时候,是有部队留守大营的,因为按常理作战双方一般都会将部队分为出击部队和守备部队,只不过是各占比例多少的问题。而韩信制定方案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一点。韩信的作战意图应该是诱使赵军主帅产生一举吃掉汉军,一战而胜的作战企图,从而将赵军主力全部吸引到岸边。所以赵军主帅一旦有了一战而决的心态,当久攻不下的时候,就会将后防的留守部队不断调到前线作战,造成后防空虚。 汉军那支偷袭部队就是在等待时机。通过侦察,可以了解赵军调动的情况(比如通过察看赵营中将领的大旗,可以得知该将领的部队是否还在留守等等)。当赵营留守的大部分军队已经调离的时候,汉军的偷袭部队完全可以化妆成赵军的模样,大摇大摆的来到赵营,诈开营门,偷袭得手。(本人认为化妆偷袭的成功率比较高,因为韩信攻赵之前先消灭了代国,而代国则从属于赵国,所以完全可以利用代国的缴获)。即使赵营中还有少量留守部队,也不是这两千精锐的对手了。 再看前线,赵军久攻不下,生力军已轮番上场还是无法击败汉军,而且大战一天,赵军士兵没有进食和休息,精神上和体力上已经无法将战 [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韩信,刘邦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韩信--井阱之战分析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无赖个性决定了韩信最终败亡 |
下一篇文章: 韩信:乘其不备,突出奇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