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根2.园子
|
老陶一家在牛屋里住了不到一年,第二年秋天他们开始盖新屋。这件事已经筹划了很久,按老陶的话说,他们这是要打万年桩,因此马虎不得。但老陶家到底要盖一栋什么样的房子呢? 先说三余人的房子,一概是泥墙草顶的。砖头房子村上根本没有,只是去一里地外的小墩口才能看见几栋(代销店)。三余人的房子是土坯砌成的,制作土坯的方法又有多种。最常见的是挖松一块地面,灌上水,撒上麦眼稻壳、剪短的稻草,然后牵来一头牛,或者人脱了鞋赤脚下去踩踏。一面踩一面灌水。踩踏的时间越长越好,泥就越熟。这样的熟泥制作出的土坯不易开裂。 泥踩熟后用铁锨铲入一个木制的模具中,上面抹平,就是一块半成品的土坯了。在太阳下面晒干后,这些土坯就可以用作砌墙或者灶台了。农闲时节,三余人经常在家门前的空地上脱土坯。脱好后的土坯像砖头一样地码成一堆,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稻草以防雨雪。 还有一种省事的办法,在一块收割后的稻田里,让牛拖着石磙在上面反复碾轧,直到轧实轧平。稻茬的下面是稻根,稻根抓握着泥土,也能起到麦眼稻壳的作用。然后,将一把刀子插入稻田,用牛或者几个男劳力拉着,在稻田里划出一道道的直线,纵横交错,犹如棋盘一般。把方格里的土块取出来,就是可以用来盖房子的土坯了。 这样的方法虽然省事,但费力,而且将田地挖去一层不免会破坏土壤的养分,下一茬长出的庄稼必然歉收。因此最常采用的还是第一种制作土坯的方法。 房屋的结构自然是用木料。三余虽地处平原,荒地很多,但树木却比较稀少,能做房梁的大树则是少之又少。因此村上人盖房的时候还得去供销社买木头。老陶家暂住的牛屋就是用本村的树木做房梁的,因此屋脊不平,看上去很丑陋。 屋顶则一概是稻草的,因此新建的房子金黄耀眼,煞是好看。但几场风雨一过就开始发灰,并且越来越灰,直到变成了焦黑色。 盖房在三余人是一件大事,其它的材料倒可以就地解决,惟独制作房梁的木头得去供销社里买,得花钱。村上人难得有现钱,加上请工吃饭的开销难以承受,因此一生中能盖一次房子就已经很不错了。 土坯、木头、稻草三样备齐,实际盖房也就一二十天的事。大模样完工后开始内外装修,用的仍然是拌了麦眼稻壳经反复踩踏的熟泥。熟泥这时当石灰用,在房子内外反复涂抹,抹的遍数越多自然越好。三余人相互比较的是抹墙的次数(其它各项指标则差不多,没有可比性)。抹的次数越多墙上的裂缝就越小。如果你能不厌其烦地抹上四五遍,那墙上的裂缝就会像老太婆脸上的皱纹一样,细密而丰富。越抹,墙上的裂缝就越细小,也就越密。 如此细致的工作也只有在室内才能感觉到。房子的外墙,抹上几遍熟泥后就披上了防雨的草帘子。草帘子也是用泥巴糊上去的,一层压着一层,自下而上直到屋檐,一般有四五层之多。它的作用就像蓑衣,下雨时雨水会顺着草秆滴落下来,而伤不到里面的泥墙。草帘子一般是用麦秆编扎成的,颜色更是金黄,其色泽变化一如稻草屋顶。不说房子颓败以后的情形,新盖起来的时候当真是金光闪耀,不仅屋顶,整个房子都是一样的。 这是三余人建房的一般情形。当然也有贫穷的人家省略了一些程序,比如屋外的墙上没有草帘子。 关于三余建房,我大致先说这么多。 老陶家建房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是安家费。这是按政策规定,由有关部门专门发放给下放干部家庭的。按每人八十元计,老陶家有五口人,也就是说有四百元的经费可供建房。二,建房所需的劳力是无偿的,由当地生产队按工分计酬,也就是说由生产队集体负担。这也是政策规定了的。 老陶家人要考虑的仅仅是:是建一栋三余人那样的泥墙草顶的房子,还是建一栋小墩口代销店那样的青砖瓦房?如果建三余人那样的房子,肯定会是全村最好的。如果建瓦房,那就更不用说了。 最后他们决定,二者结合,墙仍用土坯砌,顶上则盖瓦。这样做既可以避免脱离群众,又能起到打万年桩的效果。如果完全用当地的材料建房,就有了明显的可比性,那样反倒不好。 经仔细观察,老陶发现泥墙自有它的好处。冬暖夏凉,外面披挂着草帘子,可遮挡雨水,也还算结实。草顶就不行了,颜色逐年灰暗不说,每过几年还得翻新一次。 但最值得一提的还是老陶家准备采用的支架桁条,不是木头的,而是钢筋水泥浇注成的。这一点上,实实在在地体现了老陶打万年桩的思想。即使多年以后土墙倒塌、瓦顶离析,那水泥桁条也将永远存在。水泥桁条隐藏在泥墙瓦顶之间,不易被人察觉,也像老陶打万年桩的想法一样,不为人知。 采用水泥桁[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韩东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扎根2.园子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扎根4.小学 |
下一篇文章: 扎根13.结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