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F >> fan >> 范仲淹 >> 正文

 

范仲淹与江南士人交游研究

去游。”范仲淹对伯玉早有所闻,其《举张伯玉应制科状》云:“张伯玉,天赋才敏,学穷阃奥,善言皇王之治,博达今古之宜,素蕴甚充,清节自处。”仲淹又有送行诗云:“怀有绮绣文,朝无瓜瓞亲。寸心如铁石,不羞贱与贫。”范对这位后学的品格和才华十分称许。49
(20)刘牧
  刘牧(1011~1064),字先之,衢州西安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解褐饶州军事推官,从学范仲淹。庆历四年(1044),范荐其为兖州观察推官,学《春秋》于孙复。从富弼辟,为河北安抚使司机宜文字。改大理寺丞、知馆陶县,通判建、青、庐州,其间丁内、外忧。嘉祐四年(1059),弛茶禁,遣刘往江西均茶税,凡期年而返。除广西路转运判官,移湖北路运判,至官踰月卒。刘牧少负才名,从孙复学《春秋》,从吴祕、范谔昌受《易》,撰有《新注周易》11卷、《卦德通论》1卷、《先儒遗论九事》1卷,《建安志》24卷、《建安续志类编》2卷,俱佚,硕果仅存者,《易数钩易图》3卷。50
  景祐三年(1036),仲淹忤时相吕夷简,三黜知饶。到郡时,刘牧已为州从事。王安石《刘君墓志》对两人的始识、相知有极为生动真切的状写。今节录其文:

  范文正公至,君大喜曰:“此吾师也!”遂以为师。文正公亦数称君,勉以学。君论议仁恕,急人之穷,于财物无所顾计,凡以慕文正公也。……文正公由此愈知君,任以事。岁终,将举京官,君以让其同官有亲老者。文正公为叹息许之,曰:“吾不可以不成君之善。”及文正公安抚河东,乃始举君可治剧,于是君为兖州观察推官。51

  需要补充的是:作为宋学开山的范仲淹,“泛通六经,尤长于《易》”,其易学研究远比欧阳修、胡瑗、张载为早,不失为开义理派易学先河者,他的代表作为《易义》,胡、张即循其学而发挥之。其高足刘牧,则显从吴祕、范谔昌学易,走的是象数派说易的路子。52仲淹却不以为忤,体现了其宽广的学术胸怀。仲淹还有诗送刘牧赴官兖州,特别向他推荐居兖的李迪、孙复,刘从孙学《春秋》,当始于此际。53

(21)朱公绰
  朱公绰(?~1077),字成之,苏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景祐四年(1037),知盐官县。曾倅东平,守定陶,居姑苏,治同安,往还二十年,子长文皆侍行。又曾知彭州,熙宁中,仕至光禄卿、知舒州。54
朱公绰曾从学于范学淹,为高足弟子。景祐二年(1035)范守乡郡姑苏,公绰请立州学,范上疏朝廷而获准。范仲淹在知苏州时,曾驰书孙复,称陈之武、朱公绰二君子皆持服在此,是很亲密的口吻,可证朱确为范之门弟子无疑。55

(22)方楷
  方楷,字希声,景祐元年(1034)进士,历三考而官江宁府上元县令。召试中台,失利东归,交游欧阳修有《送方希声序》。勉以大器晚成,后发先至。56方楷进士及第之年,仲淹守桐庐,移守姑苏时道过方干旧隐,遂前往凭吊。时楷方策名而归,因留七绝一首。诗云:“风雅先生旧隐存,子陵台下白云村。唐朝三百年冠盖,谁聚诗书到远孙。(自注:时裔孙楷方登进士科。)”稍前,还另有一首《赠方秀才楷》:“高尚继先君,岩居与俗分。有泉皆漱石,天地不生云。邻里多垂钓,儿孙半属文。幽兰在深处,终日自清芬。”57仲淹对寄情山水的隐士心向往之,屡见于其诗文。故爱屋及乌,勉其裔孙。方干事具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第三、五册卷7等。
  以上概略综述了仲淹交游中28人的生平事历及其与仲淹的相关关系。从现存宋代资料库中勾稽、排比了一些史料以纠正前贤今人的若干错讹,包括一些工具书的疏误,旨在为学术界提供一份比较正确的相关人物小传资料,由于篇幅的限制,考订过程一概从略。在笔者正在修订的《范仲淹年谱长编》中,则涉及更多的类似情况,窃以为钱大昕说得好:“订讹规过,非以訾毁前贤,实乃嘉惠后学。”余虽心羡之,实不能至,仅勉力而已。
  上述28人,并非范淹江南交游的全部,也只占范仲淹诗文中所涉交游的十分之一左右。58列入江南交游备选名录的一些人,因种种原因舍而未录。如范诗有《送常熟钱尉》一首,《吴郡文粹·补遗》收录此诗改题钱振,《琴川志》、《姑苏志》均称其为常熟县主簿而非县尉,仲淹女婿蔡交有《台州临海县延丰院记》(《两浙金石志》卷5),又说他景祐元年(1034)为临海县尉权摄县令。均有相抵牾的可疑之处。又如仲淹《尺牍》中有致乡丈谢屯田二书,遍考未得其人,当是谢涛族人;类似情况还有驰书仲淹的苏州人陈纯臣。再如镇江隐士邵餗以篆刻名世,仲淹曾过访未遇,又寄书请篆《严子陵祠堂记》,交游事迹虽具,但人物履历过简,只能割舍。
众所周知,北宋名相寇准在人才观上有强烈的地域偏见,他成功地把真宗信宠的王钦若拜相的时间推迟了十年,直到他被贬逐后王才如愿以偿。他也尝当面羞辱过苏州才子丁谓,为此日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仲淹及第的那年,他又劝说真宗把状元授给北人蔡齐,惟一的理由是原考第一的江西人萧贯身材矮小,不如蔡齐相貌魁伟。比较而言,范仲淹不以地域作为臧否人物的标准则要高明得多。以下我们将稍逸出本文原定的范畴,以更宽的视野考察范仲淹的交游之道。

(二)

  范仲淹的交游200余人中,大致有通家世好、师长前辈、同年僚友、晚辈学生、亲戚朋友、方外隐士等几类。考察其交游之道主要是:

  “唯德是依,因心而友”

  “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作为开一代士风的领袖人物,主张交友“唯德是依,因心而友”,“每定交而不杂,必推义而为上”。59这是他交游的基本准则。仲淹立朝为公,交友惟诚,行己有耻。所谓朋党乃政敌强加给他的不实之词。“唯德是依,因心而友”,是宋人交游中的最高境界,用比较通俗的说法,即“士友当亲,而贤否不可不辨”;60用洪迈的话说是“始终相与,不以死生贵贱易其心。”61《传》曰:“不知其人视其友”,范仲淹深谙此道。他在《杨文公写真赞》中指出:杨亿与王旦、寇准、马知节等“一代之伟人”,“深相交许,情如金石”,则“公之道其正可知矣!”62范仲淹和韩琦、富弼、欧阳修、尹洙等人,情逾手足,其价值趣向,道德伦理观念、理想追求基本一致,却并不党同伐异,结党营私;相反却为了国事,常“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范仲淹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范仲淹与江南士人交游研究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