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F >> fan >> 范仲淹 >> 正文

 

范仲淹与江南士人交游研究

佚。33庆历末,仲淹知邓,有书致其兄仲温:“近得运使李同年书,知彼平善”云云,可证两人关系密切,时有书信往来。34

(12)沈严
  沈严(983~1032),字叔宽,湖州德清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除南康军判官,改宣城节度掌书记。提举洪州武宁茶场,兼武宁令,监杭州酒务。明道元年(1032),蔡齐为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奏辟其为留守推官,是年七月卒于任,享年五十。家贫不得葬,宝元三年(1040),同年进士湖州守滕宗谅为之营葬,其礼悉备。
  沈严幼负器识,宗经属文,有声江南,其与人交,笃于信义。然沉浮下僚未得显用,幸得同年交游蔡齐、滕宗谅、范仲淹鼎力相助。仲淹自称:“某同年之列,最相知心”,故为撰《墓志铭》。35
  另外,《范集》卷三有《和沈书记同访林处士》。此乃天圣四年(1026)春,仲淹从西溪赴杭,过访林逋,这位作陪的沈书记,很可能即为时任宁海军节度掌书记的沈严。从仲淹所撰《墓志铭》看,时间、地点、宦历皆合。

(13)郑戬
  郑戬(988~1049),字天休,苏州吴县人。幼孤力学,从学杨亿。天圣二年(1024)进士,释褐太常寺奉礼郎、签署宁国军节度判官。秩满,召试学士院,除光禄寺丞、集贤校理;天圣末,通判越州。代还,改太子中允,同知太常礼院,除三司户部判官,迁直史馆。景祐初,同修起居注,改太常博士,为开封府发解试官。改判盐铁勾院,使辽还,以右正言知制诰,判国子监,请立学州郡。景祐五年(1038),同知礼部贡举。宝元初,知审刑院,除起居舍人、龙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康定元年(1040),权三司使,九月,以右谏议大夫除同知枢密院事,旋改枢密副使。庆历元年(1041)五月,出知杭州,浚西湖。二年六月,以给事中移并州,未行,改知郓州;是年冬,又移知永兴军。三年,除陕西四路兵马都部署,兼经略安抚招讨使,开府泾州。四年二月,还治长安。六年二月,以户部侍郎、资政殿大学士知并州,七年迁礼部侍郎,拜宣徽北院使、检校太保,八年,拜奉国军节度使,仍判并州。皇祐元年(1049)卒于住所,享年62岁。赠太尉,谥文肃。戬文武全才,有《制诰》、《原武》、《紫溪》、《长安》、《太原》5集,凡50卷。其制诰温雅,辞训深厚,诗尤极清丽。与同乡同年叶清臣(1000~1049)心照莫逆,唱酬甚多,别为一集,以仿元白。郑戬夫人李氏(996~1057)乃昌言女,婿王珪(1019~1085)亦宋名臣。36
庆历五年(1045)正月,仲淹罢参知政事出守邠州,赴任途经长安(治今陕西西安),与时知永兴军的郑戬相遇。两人“乡关交复亲”,既是同乡,又为连襟(宋人称为僚婿,二位夫人皆李昌言之女);久别重逢,开怀畅饮,颇有酒量的仲淹未免极欢而醉,但仍以“有为须报国”相勉。对郑戬支持刘沪等营水洛城表示赞赏。
次年,郑戬移守并,与时知邓州的仲淹有诗相唱酬。仲淹有答诗《秋晚书事》,当时,“太原兵重压强胡”,对身处战略要地的郑戬寄以厚望,仍以“定应松柏心无改,自信云龙道不孤”而相勉。次年仍有诗相酬和。皇祐元年(1049),仲淹移守杭州,又有《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二首》答其赠诗。遗憾的是,郑戬这四首原唱之作均已佚。两人尽管私交很深,但事关国事,则绝不含糊而不徇私情。如郑戬力主严究滕宗谅、张亢公私钱案,支持梁坚及御史台论劾,朝命燕度勘鞫,株连甚广。而仲淹却赞同郑戬支持刘沪等营水洛城,遭到韩琦、尹诛等的反对和抵制。

(14)王丝
  王丝(989~1049),字敦素,越州萧山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释褐除兴国军司理参军。秩满,除台州军事判官,移潮州军事判官,权杭州观察推官。丁内、外艰,服除,充开封府兵曹参军。改大理寺丞、又除殿中丞。擢太常博士、通判衢州。改屯田员外郎、通判袁州。叶清臣举拜殿中侍御史,出为湖南安抚,平湖南溪峒之乱。迁侍御史,充广东转运按察使,兼本路安抚使、提举市舶司。迁兵部员外郎,知通州,以权三司盐铁判官召,卒于京师。其婿冯京,皇祐元年(1049)状元。范仲淹与王丝齐年又同年,称其:“苦志清节,不渝于亲,称荐者皆当世名臣,朝廷一用之而克树风绩。”惜其“位未大、道未显而终”,故为表其墓。37王丝在庆历新政期间升迁之快,《长编》作者李焘觉得不可思议,他不知王与仲淹有同年之旧。但王丝之卓犖不凡,事见《海录碎事》卷九下,范并非徇私情而结党自助。

(15)谢涛、谢绛、谢景初
  谢绛(995~1039),字希深,富阳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守太常寺奉礼郎、知颍州汝阴县,历秘阁校理、迁太常丞、通判常州,直集贤院、通判河南府。权开封府判官,再迁兵部员外郎、为三司度支判官。景祐三年(1036),召试除知制诰、判流内铨。使辽还,请知邓州,卒于任,终官兵部员外郎。有文集50卷,已佚。
仲淹与谢绛既为同年,亦有“家世之旧”。仲淹曾祖范梦龄,与谢绛祖父崇礼,曾同在广陵王钱氏中吴军节度使充幕宾;仲淹与绛父涛、绛子景初祖孙三代相交游。他有《太子宾客谢公(涛)梦读史诗序》,述其逸事,并录其诗一首,表彰其“久泽于吾民”的“生平之心”。又应其长孙景初之请,撰《谢涛神道碑》,称其“治有循良之状,退得廉让之礼。”38
  谢景初(1020~1084),字师厚,号今是翁,富阳人,绛子。庆历六年(1046)进士,知余姚县,颇有政声,终官屯田员外郎。历宦州郡,曾为湖北转运判官,迁成都府路提刑。尤长于诗,有《宛陵集》,已佚。婿黄庭坚。庆历六年(1046),谢景初出宰余姚,仲淹有诗送行。景初亦不负所望,在余姚筑塘岸以御潮涨之患,在此“东南最名邑”留下政声。39
  景祐三年(1036),仲淹贬知饶州,谢绛寄诗表示同情,范和诗一首,表达了“心焉介如石,可裂不可夺”的豪情,向往“回头谏诤路,尚愿无壅遏”的治政局面,回应了谢的慰勉。庆历七年(1047),仲淹在知邓州任,游览谢绛守邓时留下的景观览秀亭时,不禁深情怀念这位同年亡友,其诗有云:“南阳有绝胜,城下百花洲。谢公创危亭(自注:紫微谢希深领郡日建此亭),屹在高城头,尽览洲中秀,历历销人忧。”寄托了物是人非,景在友亡的忆念。庆历六年二月,到任未久的仲淹就致祭殁于邓州的同年,祭文中称其“雅识懿文,发于诚性”;“德业素充,声犹日盛”。誉为“同年之中,切磋游泳”的良师益友;对于“复仰前政”、继守此州而“不见故人”,寄托了无限的哀思和怀念之情。40

(16)孙沔
  孙沔(996~1066),字元规,越州会稽(治今浙江绍兴)人。天禧三年(1019)进士,释褐赵州司理参军,后以秘书丞为监察御史里行。景祐元年(1034)岁末,乞勿治李安世上书指切朝政,坐贬知衡山县;二年正月又因上书论时政,再黜监永州酒税。移通判潭州,知处州,复召为监察御史,知楚州,所至有能名。康定元年(1040),召除右正言,论事切实。迁工部员外郎、除两浙提刑;以起居舍人为陕西转运使。庆历三年(1043)正月,上疏攻吕夷简不遗余力。三月,以天章阁待制为陕西都转运使。十一月,又迁礼部郎中、环庆路安抚使、知庆州。四年五月,与知渭州尹洙两易其任。六月复知庆州,五年八月移知陕州。迁密直学士、知成都府,未至,以母丧守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范仲淹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范仲淹与江南士人交游研究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