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记者 姚朔昂)范仲淹的后人如今正生活在四川罗江县?带着这一疑问,2月28日四川新闻网记者随同省社科院数名历史和民俗专家来到罗江御营镇响石村范家大院,并与当地范氏族人进行现场交流。
专家参观范家大院
有关专家表示,根据目前掌握的史料分析,这里的范氏族人极有可能是范仲淹次子范纯仁的一个分支,而不是像之前当地人所传说的是范仲淹长房长孙的后裔。专家同时呼吁,开发范家大院必须先立足于保护,“希望政府能尽快将此地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罗江范家属散居客家人
御营镇离罗江县城大约有十多分钟车程,而从场镇口往左不到两公里便是范家大院。记者在现场看到,大院四四方方,镂空石木构件,由天井分成的既相连相通又分别独立的四合院。宅院虽为土木结构,但功能比较完善。整个建筑主要有耳龙门、中龙门、正房、厢房、中堂屋等,园内还建有水井、花园、库房、马厩、蓄水池、排水系统等附属设施。整个大院占地五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五百平方米,建于清朝雍正年间。据介绍,范家大院并非经过几代人多年修建而成,而是一次性建成,由此不难想象范家当时的显赫和昌盛。
“从四川省角度来讲,这样古老的民居院落保存如此完好十分罕见,对于建筑历史学、民俗学研究都非常有价值。”四川省民俗学会副会长袁庭栋在参观后告诉记者,从范家大院的神龛判断,这里的族人应该属于客家人的一个分支。“因为所谓湖广填四川进来的人们,在神龛上一般应该是写上天地君亲师位的字样,而这里神龛上分明写着范氏堂上历代高曾祖之位的字样,这样的写法就是典型的客家文化。”
此外袁庭栋认为,虽然目前范家族人几乎都不会说客家话,但从他们对亲属的称谓中还是能看出其与客家人一模一样。“由此推断,这里应该是客家人的散居区。而不像成都的东山至龙潭寺一带,是客家人的聚居区。”
范家大院还保留有不少旧式家具
专家呼吁列为文保单位
据罗江发现的《范仲淹族谱》记载,这里是范仲淹第二十代孙范养源迁移入蜀定居罗江后建造的,而居住在这里的范氏后裔至今共有两百多年,繁衍已历十二代。据史书记载,范仲淹是江苏吴县人,那么他的后代为什么又会出现在川西平原的一个小镇上呢?对此范氏族人范增锴告诉记者,“根据家谱记载,清雍正丁未年春,先祖范养源就带领家人从广东省嘉应州兴宁县入川,之后范家不但种粮食而且贩酒,家业遂慢慢发达起来。”
“从这本《范仲淹族谱》记载的情况来看,我们已经可以非常肯定地判断出,这里的范家和成都东山的范家不但同是客家人,而且肯定是一家人。”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谭晓钟认为,成都东山范家的族谱也明确有从广东省嘉应州入川的记载,就此一项便可下定论。
此外当地族人以前一致认为,自己先祖范养源是范仲淹长子范纯佑的支脉,并以此引以为嫡系后裔。然而谭晓钟对此却有不同看法,“根据学者谢桃昉的考证,范仲淹有四子皆知名,即纯佑、纯仁、纯礼、纯粹。而只有次子范纯仁因忤权臣蔡京而被贬广西,其族人才极有可能散布两广一带,因此如果说这里的范氏族人是范仲淹的后裔,那么也应该是次子范纯仁的分支。”谭晓钟告诉记者,范仲淹次子纯仁颇有其父之风,哲宗元祐时官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后谥忠宣。
据悉,目前罗江县拟将范家大院打造成一个文化、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此范家后人非常支持,表示如果政府打算开发,族人们将积极配合搬迁出大院。不过专家考察后却一致表示,开发必须先立足于保护,贸然开发极有可能对文物造成严重破坏。“对范家大院的修护必须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我们希望政府能尽快将此地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