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F >> fan >> 范仲淹 >> 正文

 

[组图]范仲淹墓志

 

范仲淹

    洛阳伊川县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城郊白虎山有“二程”(程颢、程颐)墓园,城南平等乡有邵雍邵夫子坟。开五代纷争的朱温、唐代三朝宰相姚崇、北宋诗人贾岛等诸多人物,都选伊川作最后的归宿地。而“北宋第一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文正公范仲淹也葬于此。

 

范仲淹

    范仲淹墓位于伊川彭婆镇许营村北,距古都洛阳20公里。拜谒范园,正值秋庄稼长得正旺时,连绵的玉米地一望无边。墓园坐北朝南,背靠绵绵万安山,前临潺潺曲河水,松柏密密匝匝,而墓地气聚风藏。当地农人说:“大山勾了头,不出王位就封侯!”此言不虚,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后来果真做了宰相。

    范园占地面积约50亩,园前沟壑蜿蜒山后,门前山坡有主人公的全身像。进山门有坊,石柱刻联为:“嵩小青山高道德,涧缠碧水洁濒蘩。”公元1031年,范仲淹的母亲首葬于此,20年后,范仲淹病故在赴任徐州的路上,其孤护帏帐还洛,其后子孙先后袱葬。墓葬排列顺序多为父后子前孙更前,而范墓则较为独特,仲淹墓排在最前,长子纯佑紧随,次子、孙辈远远在后,母亲居中间,俗称之“扯儿背孙”。
墓茔不很大,西侧有“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公神道碑铭并序”,碑额“褒贤之碑”为宋仁宗亲篆,碑文由宋代文豪欧阳修撰写,北宋著名书家王洙书丹的石碑字迹凭目力已难以辨认。荒凉的墓园静悄悄的,杂疯长,听不见鸟鸣,只有秋虫长吟短吁,诉说着逝水年华旧事。
范家世居苏州吴县,范墓何以选址在此?据《宋名臣言行录》载:“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直到考中进士,范仲淹就任广德郡司理参军,才将母亲接来赡养。两年后,幼年更名为朱说的他回苏州老家,作出“只求复姓,别无他寄”的承诺,才恢复原来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母亲去世时,范仲淹已是“威德著闻”,母亲却因改嫁不能葬于苏州范家祖坟,若将其葬于山东,恢复范姓的他又不能和母亲埋一处。两难之下,受身世近似的唐代名相姚崇启发,才将最后归宿选在伊川的丘陵黄土之上。

    秋日午后的阳光依然灿烂,从松柏缝隙散落下来,我和友人肃立墓前鞠躬。云山苍苍,江水泱泱,难以想像这位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广阔胸襟,也包容着这般沉重的家事忧愁和无奈。“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清明上河图》里汴梁城那为生意忙碌的百姓,用歌谣表达了对诗人政治家的敬仰。仁宗元年,西夏进犯边境,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他练士卒、开营田、筑城修砦,边境又传歌谣:“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心胆寒。”这年范仲俺52岁。仕途艰辛蹉跎让他霜染鬓发,埋藏心底的感慨归思凝聚成为这曲《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但是家在哪里呢?纵然归来还能投奔吗?世事喧哗躁动,人在困惑中会变孤单,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载:“范文正公喜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时人谓之范履霜。”心都是肉长的,全然不顾私情,不屈不挠,难啊。“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范仲淹,却慨然有志天下,热情纵横激荡。

    如今的专职守墓人范钦忠,是范仲淹第二十八世孙,他健谈、热情,说墓园最大的变化是树少了。范家家谱曾记载,明朝时这里有1000多棵松柏树,到1938年当地政府要收他们税,家族为告状筹集路费,把墓园里的大树全伐了。“结果状没告赢,树却砍完了”,范钦忠说。

    天色向晚,和寂寞的守墓人道别,车行时,秋雨又起,友人轻诵《岳阳楼记》。据说,范仲淹没到过岳阳,《岳阳楼记》属闭门造车,是他被贬后于邓州花洲书院,面对滕子京送的《洞庭秋晚图》,用八百里洞庭湖波澜,衬托自家心情,说忧喜讲进退,以那正直坦荡的人格艺术修养,遂成千古传颂名篇。想必那激情满怀的夜,定是天淡银河垂地,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吧。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范仲淹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组图]范仲淹墓志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