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F >> fan >> 范蠡 >> 正文

 

[图文]孙立群 范蠡价值一直被低估

不俗”

  中国古代大凡那些有作为的人都喜欢立志,在立志过程中表现出了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吕不韦立志要弃商从政,用一种出其不意的商人的手段来从政。李斯的志向就是要做高官,要爬上高位。这是这两个人的所谓的志向,最后两个人都自毁前程。

  说到范蠡的志向,他没有过多的高调,没有多少气壮山河的语言。他在家乡观察社会,读了很多书,感悟到了人生,感悟到了自己的责任感,但是没有人能够跟他沟通,他找不到共鸣者,找不到知心的人,所以他表现出来的往往是比较另类。史书上记载他这方面的事比较多,是这样说的:“一痴一醒不与世人结交”、“复披发佯狂,不与于世”、“佯狂倜傥不俗”,这几个词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很个性化很另类的,没有朋友的人。但是他心里非常清楚,只是找不到机会,所以他不轻易表现自己有什么志向。这样,他的名声就从三户这地方传出去了。

  县官文种先派一名下属去调查,看看乡下这个小青年究竟怎么样,下属调查后复命说:“这个人神经病一个。”文仲一听哈哈大笑:“大凡那些有才能的人常常被人讥讽,大凡那些非常不清醒的人常常被人不理解,这不是你们众人所能理解、所能知道的。”文种就是我们说的伯乐,亲自带人去见范蠡。两个人一见面相见恨晚,从白天谈到晚上,高谈阔论,分析天下形势,谈到最后两个人表示离开此地,同去创业,范蠡向东边一指,东南有霸气,这个地方将来要有一个国家成为霸王之国。后来,文种县官都不做了,和范蠡离开了家乡。这个事很戏剧化,甚至有一些文学色彩,但是我们看到了范蠡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心里很清醒。他的形象在那个时候非常个性化。

  范蠡立志是儒道互补型的,是调节人生心态、人生行动的比较好的一个方法。“儒是入世哲学——达则兼济天下,道是出世哲学——穷则独善其身。”中国古代人的成功往往是儒道兼有型的。典型的像苏轼、范蠡都是成功的,他给我们一个非常美好的人生追求样本,范蠡的人生价值终其一生用这两个思想不断地调节自己,把自己调节到最佳状态,我们今天每个人都应该有这种精神,在胜利面前、在失败面前、在失意面前、在不得志面前都能够正确地理性地对待。

  他一方面知道句践的内心深处非常阴,另一方面又觉得“我帮人帮到底,你毕竟是听我的”。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然后又巧妙地离开了句践。

  ■对句践的帝王心态看得很透

  范蠡和句践相处了最少40年,公元前514年句践和文种到了越国,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国,不久范蠡就离开了句践。40年的接触,范蠡对句践应该是看得太透彻了。句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读历史著作有不同的评价,我觉得他有三个特点:

  首先,忍耐力极强。卧薪尝胆,兵败会稽,受尽了奇耻大辱,最后得以回国。十年生息,吸取教训终于灭了吴国。

  其次,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句践身边最有名的,一个是范蠡,一个是文种。《史记》、《吴越春秋》记载,句践对他们俩的意见是言听计从,这也是成功的标志。

  第三,帝王心态重。帝王心态典型的标志就是:你们和我能够一起打天下,但是不能和我坐天下;你们可以和我共患难,但不能和我同享乐。这是一种独占的心态,一种排他的心态。

  范蠡知道不知道句践的这一套呢?知道!但是范蠡是君子,“我答应帮你我就帮到底,当然是你在听我的前提下”。所以他一方面知道句践的内心深处非常阴,另一方面又仗义、有担当。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然后又巧妙地离开了句践。从这一点,我觉得范蠡是一个高人。而他的好朋友文种恰恰在这方面没有理解,他离开以后给文种写信:“现在天下已定了,你考虑你应该到哪儿去?你身边句践这个人非常阴,可以同患难但不可以同享乐,子何不去?”这番话是告诉他赶紧走,文种自己看不出来,他自己感觉咱们俩帮助句践立了那么大的功,他能把我们怎么样?结果不久,句践把文种叫来,拿出一把宝剑扔在地上,说:“文种,你跟我说过你有七条计谋灭吴国,现在你仅仅用了三条计谋就把吴国灭了,还有四条,现在你带着这四条去见我的祖宗去。”遇到这么一个过河拆的人,他有什么办法呢!这个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经典,一个是巧妙脱身,一个是执迷不悟被杀害,非常典型。这种例子非常多,所以,比较而言,范蠡的智慧是超前的。

  海上经营包括煮盐,把海边的盐运到内地;还有捕捞,捕捞什么?海产品。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要想致富首先得找市场,找到让你发挥才能的地方。

  ■海滨多种经营,“致产数千万”

  范蠡前半期搞政治,但是范蠡不满足,他还要在经济在商业上展示自己的才能。我为什么说他是奇才呢?因为他是治国良臣,用兵奇才,商家始祖。

  他离开句践以后做了两件事:一是到了齐,就是山东的肥城,我们看《史记》会发现,字数不多,但是司马迁把范蠡全家人在这里艰苦创业的活动都展示出来了。范蠡带领全家人“耕于海滨,苦身戮力,父子致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千万”。来到了海边,这里没有政治斗争,相对安全,干什么?“苦身沐浴”,用今天的话说艰苦奋斗、白手起家,“父子治产”。他可能带领全家人种地在这儿经营,“居无几何,致产数千万”。一家人在海边,时间不多竟赚了这么多钱。就是现在到海边看看,许多地方也是盐碱滩。但是他为什么能够成巨富?靠种地在海边很有限,因此人们感觉到范蠡有多种经营,其中有海上经营,包括:第一,煮盐。中国历史上,盐可是历代最重要的生活用品,你只要把海边的盐运到内地,你就不用干别的事了,所谓贩贱卖贵,哪儿都要。第二,捕捞。捕捞什么?海产品,是捕捞海带还是其他的产品就不知道了。总之他一定是利用了海上资源在经营,所以“居无几何,致产数千万”。

  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要想致富首先得找市场,首先得找一个能够让你发挥才能的地方。

  改革开放30年了,最早的一批淘金者是奔着深圳去,后来90年代以后奔着上海,现在是奔天津滨海。为什么?因为那儿是创业的好去处。同样的道理,范蠡当年也是在寻找这样的市场,所以我开玩笑说,可能范蠡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建立者,他就是抓住了发财的机遇。二次创业,其实范蠡并没有满足,他把他的钱分给了穷乡亲,然后到了现在的陶,到了现在的山东肥城(也有的说是山东定陶),就有了新的发展。这个人的奋斗精神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很具现实意义,其实从现在来看,他的年龄这时候是在五六十岁,没有养老,没有享清福,而是继续发挥他的才干。

  掌握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范蠡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孙立群 范蠡价值一直被低估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