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D >> deng >> 邓小平 >> 正文

 

[图文]家人眼中的邓小平

 文章摘自《真情见证》
  作者:郭战平 赵曦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简介:王光美生前作序郑重推荐,披露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展现领袖、将帅们的人间情怀,时代风云变幻中的骨肉亲情。本书源自山东电视台金牌栏目《数风流人物》一线记者首次大规模近距离亲访近百位领袖人物及开国将帅家……
邓小平与孙辈在北京家中。 alt=1980年春,邓小平与孙辈在北京家中。 src="/Article/UploadFiles/201110/20111002153851473.jpg" oldsrc="W020090929383506955210.jpg">
1980年春,邓小平与孙辈在北京家中。

  采访时间 2003年7月

  采访地点 北 京

  采访对象 邓 林 邓小平长女

  中国画研究院专职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际

  友谊促进会副理事长、常任理事

  邓先群 邓小平的妹妹

  栗前明 邓先群的丈夫

  采访记者 赵 曦

  1977年,经历三次大起大落的邓小平第三次复出,逐渐成为中国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也是在这一年,邓小平回到北京,住进北京景山后街米粮库胡同的小院里。在这里,他不停地思考着、探索着。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由此而迅速地昂首挺进。

  “给你撒花了,你听见了吗?”

  小院的主人卓琳已经87岁了,她与邓小平一起经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残酷的战争环境始终抹不掉她那一脸灿烂的笑容。

  196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将邓小平推入人生的低谷。1969年,他被下放到江西劳动,卓琳一直陪在丈夫身边,在一座孤零零的将军楼里,两个人一起坚守着那段清苦的岁月。从1938年到1997年,邓小平与卓琳一起走过了整整58个春秋。

  记者:您的父亲一生可谓曲折跌宕,三起三落,极富传奇色彩,是开国元勋,历史伟人;您母亲是云南省历史上第一个考上北京大学的高才生。大多数人对您父亲和母亲的感情经历知之甚少,您能否讲一讲您父亲与您母亲是怎么相识、相知的吗?

  邓林:我妈妈到延安以后读陕北公学。我父亲在江西的时候,他的夫人阿金就离开他了,长征一直就是一个人。这样的话,很多人就撮合我父亲再找一个,他们就约了一帮子在延安工作的年轻人,到一个地方玩,他们有很多男同志过去玩,我爸爸肯定就看上我妈妈了,因为我爸爸个子不高,肯定不能找一个高个子了,我妈妈个子也不高。

  妈妈还有点儿不同意,她主要不想结婚,觉得工农干部没文化,因为我妈妈好歹也是大学生,虽然没毕业,但是后来跟爸爸接触以后,觉得他有点儿水平,于是也就同意了。他们这一辈子相濡以沫,互相爱护、互相照顾,非常好。

  记者:在您父亲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两次最痛苦的磨难都是在江西度过的。第一次是在1933年,当时,毛泽东遭受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斥。因为支持毛泽东的路线,您父亲被撤销了职务,受到党内处分。第二次被打倒时,专机押送,监督劳动,一下放就是三年多,您的父母跟您奶奶相依为命,孤独冷清,当时几位老人家情况如何?

  邓林:我妈妈那时候血压高,心脏也不好,她上楼就费劲。她就对我爸爸说,老兄,拉我一把,然后我爸爸就拉着她上楼。

  在江西的时候是我爸爸做饭,我妈妈扇火,因为我妈妈好多事干不了,血压高,还有心脏也不好,重体力活都是我爸干。那时候凉水老上不了楼,要从一楼打水到楼上,提水桶的事都是我爸,我爸把水提上去,供他们生活用。

  记者:您母亲比父亲小12岁,她活泼、开朗。而您父亲则是性格沉静、不爱说话,两个人性格迥异,在平常的生活中是不是也能看出来?

  邓林:他们俩性格确实反差挺大,我爸爸不爱说话,我妈妈爱说话,我妈妈就跟我爸爸着急了,她说你怎么着也得听我(说话),你听完了,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我说什么你得听完了。另外我妈妈让我爸爸给她写信,我妈妈说你到哪儿都得给我写信,我爸爸说那我让秘书写一封信,抄几遍,到时间就给你发一封。(笑)我妈妈说那就算了,你趁早别干这事。

我觉得他们俩其实基本点是一致的,待人挺真诚,没有那些坏心眼,在工作上、生活上互相理解,他们共同点还是挺多的。夫妻两人性格有反差反而很好。

  记者:您是家里的长女,本应得到父母加倍的疼爱,可您出生时刚好是抗日战争最困难、最艰苦的时候,在这样战乱的年头,您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

  邓林:我生在太行山,抗日时期、最艰难的时候生下了我。我刚生下来7天,就被送到老乡家里,所以我身体不好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妈那时候特革命,老乡自己都没吃没喝,更没有我吃的。每个月八路军会给他几十斤小米,20斤吧,但是你想,有多少能吃到我嘴里啊。这样我在老乡家里待到两岁,回来以后,身体都垮了。我妈妈看着我实在太可怜了,因为我坐在那儿,连抬起手的力气都没有。你说小孩哪有坐在那儿不动的啊,不行,我那时候就不行。后来我妈就把我接回来,可是那时候,抗日还是很残酷的,最后又把我送到延安。我又在延安幼儿园住了两年,这样4年以后才回来……

  邓小平逝世6年半了,卓琳除了参加香港、澳门的回归庆典,她从未离开过这个院子。邓小平是在1997年的2月19日离开的,每年的这一天,卓琳都会带着子女在院子里撒上鲜花,一边撒一边说:“老爷子,给你撒花了,你听见了吗?”

  惜字如金

  邓小平登上过世界的讲坛阐述中国的立场。作为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规划着中国的未来,“邓小平理论”也被郑重地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但邓小平在生活中说过的话,几乎可以用“惜字如金”来形容。

  记者:据说邓小平并不是一个爱说话的人,是吗?

  邓林:他(父亲)很少去形容他的内心,他这一辈子只能是挤牙膏似的那么几句话,我父亲不是一个戏剧性的人物,但是他的经历太有戏剧性。

  栗前明:他有个特点,不聊天,一见面说“你来了”,吃饭的时候说“你来了”,就这么两句话,后来就是知道我吃得多,就说:“哎,大肚皮,夹点菜”,就这样。

  记者:二野(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委)的人来看他,他就说“好嘛”“坐一下嘛”,谈一会儿不到5分钟,他就说:“好了嘛。”

  邓先群:很多老同志讲,他过去特别活泼,可是从我接触他以后,我觉得他特别内向,他的话不多,他从不讲废话,就是对小孩有时候多讲点话。

  记者:1992年,邓小平的大弟弟邓垦来看他,当时邓小平88岁,邓垦79岁。那一天,你们全家人坐在一起,居然聊了整整一个上午,那是非常少有的一次大家坐在一起聊天?

  邓先群:对,那天上午10点钟他本来应该散步,结果没散步,那天聊了一上午。一直聊到他们在上海,我二哥(邓垦)糊里糊涂找我大哥,登了一个报纸去找,那时候都是地下党,秘密的啊,登报纸那就都暴露了啊,那次他们讲得哈哈大笑的。

  记者:其实亲人之间是很需要这种交流的,那次二哥还给大哥提了意见?

  邓先群:对,我二哥对他有意见,说大哥啊,咱们弟兄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坐在一起聊过天!

  当时大哥就说,现在我退休了,过去我把话都留给外国人讲,给我们国家的人讲,现在我们可以好好聊聊了。

  比儿子大5岁的继母

  邓小平在家里的话虽然不多,但只要能为亲人们想到和做到的,他都竭尽全力去做。下放到江西劳动时,他从仅仅20元的生活费中积攒下孩子们探亲的路费,他将下半身瘫痪的大儿子朴方从北京的社会救济院接到身边,年近七旬的老父亲天天为儿子擦洗身子。

  记者:1904年,邓小平出生于四川广安,他是家中的长子,共有7个兄弟姐妹。他16岁离开家乡,从此再没回去过。1949年底,邓小平和刘伯承率军解放大西南时,他的父母早已过世,家中只剩下没有见过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邓小平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家人眼中的邓小平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邓小平与毛远新之间“矛盾”的真相
    邓小平个人档案
    胡耀邦谈往事:比较毛泽东和邓小平
    鲜为人知:刘伯承留给华国锋的“特殊
    邓小平说陈锡联同志没有野心
    梁漱溟评价邓小平 毛泽东听完笑出声来
    邓小平、华国锋等在唐山地震时的反应
    毛泽东对接班人的打算:刘少奇第一邓
    邓小平七次遭暗杀
    薄一波谈邓小平:“一人千古,千古一
    1983年邓小平拍板“严打”
    刘伯承临终叮嘱华国锋:要邓小平主持
    邓小平会见金庸:我为何不当国家主席
    邓小平:我们庆幸他是那个做决定的人
    没想到这竟是邓小平去世前的最后一句
    小平的最后时刻
    周恩来与邓小平战友情深
    莫忘小平同志复出时的感言
    薄一波撰文忆小平在太行:大家风范 
    邓小平政治评传
    邓小平南方谈话未见报的两句话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邓小平之女邓
    邓小平伸出一个手指:裁军100万
    邓小平访美险遇刺 三K党成员抽刀冲向
    从邓小平受迫害时进行的思考说起
    邓小平与万里桥牌大战 技高一筹不愿输
    1975年,周恩来向世界推出邓小平
    邓小平戒烟趣闻
    有感于邓小平“中国不允许乱”!
    34年前邓小平问布什:是不是每天都在
    邓小平20年前画下房改“圈子” 中国房
    邓小平简介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邓小平
    邓小平——时代立宪者的平凡人生
    1980年8月18日 邓小平提改革党和国家
    “一国两制”构想出炉全过程
    邓小平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把握及其
    “摸着石头过河”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特区诞生内幕:邓小平说我愿当大家的
    邓小平长女:父亲的道理都是从老百姓
    邓小平打破《时代》惯例,两度入选年
    我得到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签
    中共纪检历史展探密:邓小平下令查苏
    邓小平与《聊斋志异》
    亲人眼中的邓小平
    史海钩沉:邓小平最早明确提出申办奥
    “总设计师”邓小平称谓的来龙去脉
    “两个凡是”的禁锢是如何打破的
    邓小平出席联合国特别会议前后
    叶剑英力挺邓小平复出
    未竟的邓小平
    重温小平同志“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有感邓小平“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历史上的新闻】22日:邓小平诞生、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
    邓小平
    试办经济特区的决策内情
    琳回忆与小平结婚:算了吧,凑合吧
    砍头我也跟着你 卓琳邓小平相濡以沫5
    卓琳三姐妹的故事
    卓琳逝世:小平走后的这12年
    卓琳:把我的骨灰撒在小河沟里
    邓小平文革中为子女给毛泽东写信
    叶剑英拨乱反正请邓小平复出解密
    邓小平生平简介
    1977上书邓小平:中国作曲“梦之队”
    邓小平三个女儿的近照
    邓小平为何说领导干部不能“主意”太
    “文革”时期的邓小平夫妇
    巨人评巨人:邓小平如何评价毛泽东
    邓小平与苏共的九次会谈为何不欢而散
    邓小平第二次成功复出的戏剧性转折
    毛泽东为何称看邓小平的报告好像吃冰
    历遭文革多磨难 邓小平的子女今何在
    解密:邓小平怎样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
    邓小平的三次婚姻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