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100年前,邓小平来到这个世界上,直到现在,中国人还处在他的影响之下,他依然在精神上领导中国。
有时,人们甚至不愿相信,在7年前,这位矮个子的老人就已经告别了尘世所有快乐与烦忧,化做灰烬,和花瓣合在一起投身海洋。
大半个世纪来,他用毕生的努力建设一个全新的国家,这个艰难的进程不时被意外的因素打断,而这项事业到目前也还没有最终完成。
或许,这便是他的精神不愿离去的缘故。
在邓小平还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他的功绩就为我们所知:他和他的同事们不仅延续和壮大了世界上最大政党的生命,更在于,自从汉唐以来,“中央之国”已远离辉煌,而正是通过他和其他人的努力,这个古老的民族重新回归于伟大,并因为伟大拾起了自信。
就全球而言,上个世纪的前半部分是战争、贫困与动荡的交织,而后半部分则在恢复秩序与繁荣,在前半个世纪的挫折里积累了经验的人们开始收拾自己国家的“残局”。特别是到了80年代,各国产生了一批影响深远的政治家,在美国是里根,在英国是撒切尔夫人,在法国是密特朗……
但如果用受益人口的数目来衡量,邓小平的功绩是撒切尔夫人的20倍,是里根的5倍,也许这样的类比不很恰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邓小平是这个时代使世界上最多人受益的政治家。
邓小平给整个国家带来了希望,他之所以有这样的能力,不仅仅因为围绕着他有一个好的领导集体,还因为他个人的非凡经历以及优秀品质。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后,明知治理整顿会使他重新坠入政治的万丈深渊,但他义无返顾地将国家带入了充满阳光的轨道,当这种希望刚刚开启的时候,毛泽东就认为,邓小平或会使“文化大革命”毁于一旦,于是将他再次打倒。
第三次复出前,邓小平生病。医生问邓小平,“您复出以后该领导我们走向何方?还领导我们吃大锅饭吗?”邓小平十分坚定地说:“我还是那一套,无非是第四次被打倒。”他对个人的权力不屑一顾,而在意的是如何通过权力来为人民服务。
邓小平给人们带来的美好让人难以释怀,从党内到党外的有识之士知道,邓小平的道路就是中国的希望。在毛泽东去世后,“四人帮”即被“粉碎”,邓小平的复出成为“众望所归”这个成语的最好注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他和一些政治领袖替换了使中国可能继续固步自封的领导人。尽管他已经73岁,但他用行动告诉人们:激情与理想、开拓与创新绝对不是年轻人的专利。“邓小平革命”使国家回到真实,回归常识,他自己越来越衰老,而他的人民和他服务的国家却越来越年轻。
历史造就了邓小平的存在,而邓小平也参与创造了历史。曾几何时,邓小平始终是中国政治的一个谜。去法国勤工俭学前他就像一张“白纸”,而在他去世的时候,他的身上却充满了智慧和经验,他和他的同事们用毕生的坎坷换回了伟大的理论,供人民分享。
在2004年8月22日他的百年诞辰前后,中国的媒体都开足了马力去纪念这位伟人。虽然他离开了所有人,坐在了马克思的身旁,但他对中国的影响却有增无减,持续而有力,用他名字命名的理论已被中南海的继任者沿用,他的未竟事业在人民手中正获得新的发展。
向西方学习
邓小平的一生无疑是不断经历苦难、不断战胜苦难的过程。
他出生在苦难最深重的中国。泱泱大国的车轮被忽然中止,陷入大颓大败。向对手西方学习,是那时的一个主题。法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比较彻底的国家,吸引了不少仁人志士。
1920年8月27日,邓小平离开家乡四川,那时他只有16岁,还是一张“白纸”。赴法勤工俭学是父亲替邓小平做出的最后一个重大决定,以后的所有决定都要他自己做出。在那时,他已经是一个前卫而大胆的思想解放者了。
近两个月后,“鸯特莱蓬”号邮船抵达马赛,邓小平当天即赶赴巴黎,被分配到巴耶中学。
法国留学给每个人都带来了异常兴奋的心情,比邓小平晚去两个月的周恩来这样抒发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