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的憎恶。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邓把遵循党内民主准则的意愿扩大到他本来应该憎恶的那些人身 上。华国锋取代了他,在1976年成了周恩来和毛泽东的接班人,然而1978年后当邓重新掌 权时,他愿意向华伸出友谊的手。1933年邓受到中共的严厉批判、监禁,可能还受到了拷 打。甚至当时邓的妻子金维映和他离了婚,嫁给了李维汉。然而在后来邓不仅能和李维汉在 一起和睦地工作,而且李和金的儿子还受到了邓的保护,成了政治局委员。 同时,邓也不会忘记他的老朋友和同事,甚至那些老朋友也是一样。毛泽东的小弟弟毛 泽覃,在当时的中央反对毛泽东的过程中受到迫害,他和邓一起在1933年被打成了“罗明 路线”的代表人物。在红军离开江西开始长征时,他被留下来,不久被捕,1934年遭到国 民党的杀害。像毛的大多数家庭成员一样,直到“文化大革命”之后,广大公众才知道了毛 泽覃,1986年邓去了江西,建立了毛泽覃烈士纪念碑,并亲自为纪念碑题写碑名。⑥
军 事 家 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期间,中共确立了邓小平军事家的地位,确认邓为军事家并不是 因为在“文化大革命”前他担任过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也不是因为他在七十年代后期担任过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和八十年代的大部分时间担任过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而是因为他 在1938—1952年期间长期的军事生涯。在那时,邓一开始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的政委,后 来,在抗日战争之后和解放战争中,又担任了晋冀鲁豫军区政委,后来变成了中国人民解放 军第二野战军政委。在八十年代后期出现的电视剧、图书和电影中,特别描述了第二野战军 1947年南下大别山区和1948—1949年的淮海战役的历史。⑦ 可能由于邓和中共领导层重新改组人民解放军和使其领导干部年轻化的举措,使邓在八 十年代中期作为军事家,得到了大家的公认。邓在领导层中要比别人能更好地解决军队的问 题。如有必要的话,他还是解决中共和人民解放军之间可能出现裂痕的最佳人选,邓不像在 1929年去广西和1949年取得全国胜利期间他所接触过的许多同事那样,他不是一个职业军 人。例如,和他曾在广西一起工作过的张云逸、刘伯承;还有在淮海战役中指挥第三野战军 的陈毅,他们都是职业军人而不是党的干部。然而,邓通过他的组织才干和政治谋略,最终 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承认。 特别是1989年后半年公布了邓为军事家,这样做也许还有出于当时政治原因的因素。 中共的这个决定表明了党与军队本质上是统一的,党和军队的这种统一关系在抗日战争和解 放战争中就一直存在着。 邓小平作为军事家,对他任何的军事背景或技能的描述,乍一看来似乎有点奇特。在太 行区和刘伯承共事之前,他的军事经验是很有限的,并且也不太成功。在广西作为政治组织 者,他最初没有参与军事事务,1929年和1930年百色和龙州的起义一开始几乎没有遇到任 何抵抗。当起义遇到来自国民党的进攻和法国人的抵抗时,邓和他的部队便撤走了。红七军 最终被迫撤到了广西,在撤退途中红七军的指挥官们被打散了,人员损失极其惨重。在长征 途中,邓的角色似乎完全是一个政工干部。 出于政治的原因而不是军事的原因,邓小平在1938年初被任命为一二九师的政委。一 二九师是在长征途中和毛泽东争夺领导权的一个人所指挥的部队的基础上组建的。毛选择了 邓是颇为得意的,首先是因为毛信任邓——由于邓在江西苏区的表现——其次,毛了解邓年 轻能干足以胜任这项工作。 然而,在抗日战争中,邓的政治和组织才能变成了军事技巧,他在解放军中很快赢得了 优秀指挥员和领导人的名声。 1937年一二九师进入太行山区时(当时邓还没有去一二九师),只有6000人;但到了 1940年,一二九师的人数已发展到了20万人。邓在军队中的第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