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课堂实录
一、 谈话导入
师:(出示投影片骆驼和沙漠图)观察图片,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自己看到的情景。
生:骆驼在沙漠中行走。
生:一匹骆驼正度过一片沙漠。
师:(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板书“骆驼”)谁认识这两个字?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生:骆驼,它的样子好像马,所以这两个字都是“马”字旁。
生:马加各组成骆,马加它组成驼。
……
(几个学生认读,并交流记字的方法。)
师:你知道关于骆驼的什么知识?
生:骆驼身上有高高的驼峰。
生:骆驼能在沙漠中行走。
……
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人们路经茫茫沙漠,必须依靠骆驼。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个故事:《找骆驼》(教师板书课题。 )
二、 初读感知
师: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个故事,注意两个要求:
1、读准字音,认准生字,争取把句子读连贯。注意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再用自己的方法记一记。
2、给每个自然段表上序号。
(学生读课文,识字。师巡视指导。)
师:请大家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第一份礼物——生字认读卡。先自己认读识字卡上的生字词语,按要求自己奖励自己几颗星;然后邀请你的同桌听听,请你的同桌奖励你几颗星。
(采用奖星激励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邀请同伴评价自己的识字情况,使学生学会主动读文、主动识字,主动与人合作)
师:现在老师检验你的字词记得怎么样。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生:(精神饱满的)有!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学生认读。在认读的同时理解“商人”“跛”等字词的意思。)
师:看来你们都是识字能手,现在来读读课文,看在句子中你能把这些字读好吗?
(指名朗读评价,正音。)
师: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课文讲了一位商人在沙漠中行走时丢失了一峰骆驼。
生:一位商人在沙漠中走失了一峰骆驼,有一位老人帮他找到了骆驼。
生:我补充一下,老人没见过骆驼,但他却猜出了骆驼的样子,还告诉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一定能找到骆驼。
三、质疑问难
师:读完故事,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生:说“骆驼”时,为什么要用“一峰”这个词呢?
生:“愤愤不平”是什么意思?
生:老人是怎样知道骆驼的样子的?
……
四、品读解疑
师:同学们可真不简单,在读书的时候想到了这么多问题,老师很想和你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
先考考你们:一()小河 五()大树 两()轮船
那 一()骆驼呢?我们常说“一峰骆驼”;老师在课前也查阅了一些资料,有时也可以说“一头骆驼”或“一匹骆驼”。明白了吗?
(提问的孩子点头)
师抓住“愤愤不平”,引导学生寻找商人为什么愤愤不平的段落。指导朗读1----8自然段,在读中体会商人愤愤不平的原因。然后分角色朗读。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1、 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愤愤不平”的意思。指导学生用愤愤不平的语气读第9自然段。
[重视字词教学,使理解词语和感悟课文同步。]
2、 面对愤愤不平的商人,老人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第10自然段。投影出示这一段落。问:老人说没看见商人走失的骆驼,可他为什么却知道得那么详细?
3、 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重点的语句。
[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4、 与同桌交流问题,然后全班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理解:因为老人看见路上骆驼的脚印左边浅,右边深,所以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因为老人看到路上有蜜和米,所以知道骆驼驮着这两样东西;因为老人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所以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5、 商人按照老人的指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骆驼,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他带着自己的骆驼重见老人,商人可能对老人说些什么?(学生思考想象,然后交流)
6、 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老人是个怎样的人?(根据学生交流板书:认真观察 善于思考)你愿意做聪明人吗?那得怎么做?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自由评价,在评价中感受老人的聪明,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方向。]
五、 拓展延伸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佩服这个老人吗?那让我们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拿出老师给你们的礼物------记录自己生活中的发现卡,随时记录下你在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祝愿同学们越来越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