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
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小黑板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出示问题。
2、交流第一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左脚有点跛
左驮蜜 右驮米
缺一颗牙齿
谁能连起来说说骆驼的特点。老人知道这些特点吗?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指名读,从对话中,你看出商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着急—高兴—生气)男女声读。
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特点,有没有看见过这只骆驼?既然没看见为什么对这只骆驼的特点了解得这么详细呢?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有关的情况的?
根据回答板书:看见 脚印右深左浅
又看见 左有蜜 右有米
还看见 树叶的牙齿印
小结:这有深有浅的脚印,星星点点的米、蜜和树叶上留下的牙印,一般人是不会注意到的。你看,连正在寻骆驼的商人自己都没注意到。可是老人都看见。可见,老人的观察是很仔细的。
(过度)但是光靠仔细观察就能知道骆驼的情况了吗?老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课文中没有具体写,这就是我们要特别学懂的地方。
老人看到右深左浅的脚印,怎么想
看见路的右边有米,左边有蜜,又怎么想?
这两片书页(出示图),拿一片是缺了牙的骆驼啃过的?为什么?
用“因为看见……所以知道……”的句式说说老人为什么能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
小结:从这三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老人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知道了骆驼的三个特点。后来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的?讨论: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如果根据其他线索能找到骆驼吗?为什么?
指导朗读:老人在说这段话的语气是怎样的?“不紧不慢“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谁能当老人,胸有成竹地说说。指名读。
让我们夸夸这位可敬的老人。你想对商人说些什么?
四、小结: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摸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的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五、拓展运用,练习说写 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1.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