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Z >> 在山的那边 >> 正文

 

我需要成为浩瀚的大海──教《山的那边》给我的启示

  我需要成为浩瀚的大海   ──教《山的那边》给我的启示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武源镇中学 蒋晓红       今年教七年级,让我这个原来对新课程投入不深的人,终于进入了新课程的大门,应该说,我是满怀信心与希望,因为在我原来的理解中,新课程的课堂是由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师只要作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那教师不是很轻松?听了一些公开课,感觉也是如此,课堂上气氛是非常活跃,教师讲的也不多,学生自己探究,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重点问题,不是说“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吗?何况我们有那么多的“臭皮匠”。所以,课前我的准备可是非常轻松的。

  带着这种想法,我进入了课堂。我们七年级第一课是《在山的那边》,第一堂课,我让学生读课文,由于先听了课文的录音,所以学生朗读也很投入,这一步完成得非常好,我非常满意。接下来,就进入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环节了,我请学生先自己仔细阅读课文,然后将自己有疑问的内容写在纸上,学生都很认真地完成了,接着,我请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刚才小组四位同学提出的疑问,能解决的就自己解决,不能的,就等下全班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非常热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接下来该是答疑了,课前我准备了好多比较重要的问题,就等学生提出来了,我以为学生再厉害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我就请学生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学生的手举了起来,我吓了一跳,那么多的问题?首先,我请了一位叫陆婷的女同学,她提的第一个问题就让我吃惊不小,她问:“老师,既然说这是一首新诗,那新诗的奠基者是谁?”这个问题是出乎我的意料,我的脑子飞快地转着,终于我也不是太确定地告诉她应该是郭沫若。学生的这一下可将我吓了一跳,心中不由地暗叫侥幸。接下来的问题更使我感到学生了不起,那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问题是朱晖提出的:“诗中的山象征了困难险阻,那我们知道比山更可怕的多的是,比如非洲的原始森林,还有沼泽,还有许许多多,把他们比作困难不是更可以看出克服困难的艰巨吗?”我不禁竖起拇指,说:“这问题水平真高。”朱晖笑了,同学们也投以敬佩的目光,而此时的我倒有点为难了,我该如何回答呢?是否就让学生自己讨论?我决定先让学生讨论一下,趁这时间我自己准备一下,要讲得让学生服气。学生你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见解,最后,我总结了,我说:“我们可以用刚才的非洲原始森林、沼泽等来象征困难,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山更熟悉更切近我们的生活。用山来象征困难可以让我们更好理解。”看到学生都不由自主地点点头,我也舒心地笑了。我意犹未尽地请同学们再来提问,可学生居然说他们的问题都解决了,我不仅有点傻了,这样的话,我如何将我要给他们讲的内容讲给他们听那?我原来以为学生总有解决不了的。这可怎么办?我灵机一动:“下面请同学将你们小组讨论的,你们以为很重要的、或者你们觉得解决得最得意的问题展示出来,让老师和大家见识一下好吗?”这一下,可热闹了,一只只手举了起来,各组同学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结果真的将重要的问题都解决了,这下我的目的达到了。

  通过这堂课,我彻底改变了原来对新课程的看法,现在我知道其实新课程对于教师的要求是高得不得了,有时我们开玩笑说,新课程需要我们教师每人都是全才,每人都是百科全书,确实如此,现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在原来的传统教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充电,积累,这样才能担负起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教育的责任。以前老说教师应该是一瓶水,现在,我觉得我必须是浩瀚的大海。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在山的那边,王家新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我需要成为浩瀚的大海──教《山的那边》给我的启示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在山的那边》课后分析与反思
    《在山的那边》素质教育新学案
    《在山的那边》教学建议
    在山的那边教学
    [初中语文教案]在山的那边
    《在山的那边》说课稿2
    《在山的那边》说课稿
    守望
    《在山的那边》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说…
    《在山的那边》有关资料
    《在山的那边》说课稿4
    课文在山的那边研讨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 1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2
    在山的那边 教学设计
    诗的意象(上)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问题研究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在山的那边》内容分析
    《在山的那一边》学习探索
    《在山的那边》结构分析
    《在山的那边》电子教材
    《在山的那边》分析反思
    《在山的那边》说课稿3
    《在山的那边》整体把握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
    《在山的那边》研讨与练习说明
    《在山的那边》教学建议
    《在山的那边》教学建议
    《在山的那边》教学目标
    《在山的那边》课例分析
    《在山的那边》学习目标
    《在山的那边》导读
    理想信念名言集锦(上)
    理想信念名言集锦(下)
    关于理想信念的教育名言
    信念是一粒种子
    成功物语(信念篇)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 3
    《在山的那边》生字注音
    在山的那边原文欣赏
    把握课改实质,构建和谐的初中语文课…
    《在山的那边》课文导读
    《在山的那边》课文简析
    《在山的那边》学法导引
    《在山的那边》背景知识
    《在山的那边》学习要点
    坚持到底的报酬
    《在山的那边》学习步骤
    《在山的那边》说课稿
    《在山的那边》重难点突破
    关于诗歌的意象
    《在山的那边》形近字辨析
    《在山的那边》多音字辨析
    《在山的那边》词语解释
    《在山的那边》结构分析
    《在山的那边》中心意思

    《在山的那边》写作特色
    《在山的那边》重点难点
    《在山的那边》问题探究
    《在山的那边》课文鉴赏
    《在山的那边》诗歌语言鉴赏
    《在山的那边》典型例析
    诗的意象(下)
    《在山的那边》词义辨析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基础知识训练
    地之子
    雪花的快乐
    海中听海
    地平线
    在山的那边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读后感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基础知识训练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课时训练
    《在山的那边》课堂练习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关于<<在山的那边>><<理想>>两课的教…
    《理想》教学实录
    《理想》教学参考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实录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与反思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山民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目标在远方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随想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实录
    《在山的那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说课设计
    《在山的那边》说课稿
    《理想》教学案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课例分析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课时训练
    《在山的那边》课后分析与反思
    《在山的那边》教学实录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
    《在山的那边》课堂教学实录
    在“山”的那边──《在山的那边》教…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及点评
    一个普通语文老师的课改日记──《在…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润物细无声──《在山的那边》课堂教…
    这样把孩子带向“山的那边”──我说…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我的成长故事
    对《在山的那边》几个教学片段的回顾…
    《在山的那边》教学杂谈
    让诗歌走近学生──《在山的那边》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