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幽径悲剧教案

 

 

参考答案

 

一、1.虬 曳 斛 2.发现那棵古藤被人砍断 3.花朵还在微笑 4.吊死鬼 砍断 痛哭 5.自谦 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甘为……流泪叹气 6.我是一个渺小的人 7.悲哀 愤怒 大自然

二、1.文中第一小节讲过“那里有……,那是个……,那是个……,我只去过一次,就再也忘不掉那地方了”。故选“C”。

2.运用排除法,因为A、B、C都是从表层理解,且不是对主旨的揭示,文中的第3节更多的只是作者的内心感受。“D”揭示了主旨,选“D”。

3.批评不讲社会公德,破坏公益设施的种种表现 4.爱、柔情、纯洁美好 5.关爱公益设施,看是否修复了 6.人们思想道德提高之时。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阅读描写藤萝的有关语段,能说出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原因。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感受文中表达的情感,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
学习重点:
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
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北京大学是诸位学子向往已久的的一所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校园又称燕园, 园内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可以这么说,北大之美,美在燕园一景。可就在燕园这一方陶冶心智、呵护心灵的净土上,发生了一场悲剧,使得国内外公认的“东方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伤心落泪,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悲剧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去了解一下吧。(板书课题)
二.情感廊:
(一)感受古藤萝的魅力
对于悲剧,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可见,悲剧就是美的毁灭,被毁灭的东西越美,其悲剧性就越强。在这篇课文中,“美”具体指哪一事物?它美在何处?分别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它的美?到书本上去找一找,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可以从写幽径的角度来说,幽径四季之美是为了衬托出幽径藤萝,写藤萝不仅是与幽径的其他“神奇的东西”相比显得不寻常,而且与燕园的其他藤萝相比,这一棵古藤萝也显得“最有特色”;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厚;可以从古藤萝极具“盘曲而上”之形,“闯入鼻官”之香,“袭入耳内”之声,隐约所见之色入手,感受其美丽;还可以从其品质来体验内在美,“和睦相处”,“从无害人之意”。
(学生齐读第8段,教师指导要读出喜悦之情)
归纳:这是一株和、善、美的古藤萝。(板书:和 善 美)
这样一株集“和善美”于一身的古藤萝,“我”对它怀有怎样的一种情感?
明确:喜爱 留恋  乐之(板书)
通过分析和朗读,我们知道,作者着力刻了被毁灭的事物,即古藤萝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正因为如此,古藤萝之被毁也就更具悲剧色彩了。
教师出示:着力刻事物(人物)之美)
(二)感受古藤萝被毁灭的可悲
但有一天,这样一株集“和善美”于一身的、作为历史见证的古藤萝被砍断了,被毁灭了。
(教师分别在“和、善、美”三个字上用红色粉笔划上三个叉)
此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的第11至14段。
(学生自由朗读)
听着同学们的深情朗读,老师想起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心爱的东西被毁坏了,假如你最亲近的人突然永远离你而去,你将是怎样的感觉?你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学生自由讲述)
课文哪个段落写古藤萝的被毁灭?请全体女生集体朗诵一遍。
(女生朗读,教师评读,感情应悲伤,语调应低沉)(指名朗读)
藤萝的根干已被砍断,可不知真相的藤萝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真使人欲哭无泪。文章正是因为着力描写了被毁灭的古藤萝的悲惨结局后,才让我们体会到强烈的悲剧色彩。
教师出示:着力描写事物(人物)被毁灭的悲惨结局)
古藤萝被毁灭了,我们的作者心情怎样?请同学们在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从怕走幽径,直至“紧闭双眼,疾趋而过”表达了我的痛苦、震惊、悲哀至极的心情。
(板书:痛苦  震惊  悲哀  至此板书形成一个大大的“悲”字)
一株古藤萝被毁灭了,一场悲剧发生了,这让作者悲哀至极,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悲哀的层面上,而是对灵魂作了更加深入的剖析,让我们继续作深入的分析。
明确:“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偏偏……偏偏……”强调了“我”见古藤、伤古藤其实并非偶然,除了“我”,决不会另有人注意并关心古藤的存在与毁灭,也不会有人为一株古藤而伤心。
看来作者是孤军奋战,力量太弱小了。作者想过放弃吗?
明确:“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表明作者并不放弃,从中表现了作者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教师朗读,以抛砖引玉,然后指名朗读,师生评读,学生自由朗读)
作者反复地抒发了一种痛苦和愤慨之情,形成了强烈的悲剧气氛。
教师出示:反复渲染强烈的悲剧气氛)
三.探究沙龙:
作者描写这一场悲剧,肯定是想说明或揭露点什么,那么造成这场悲剧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明确:愚
这愚具体指怎样的一种人?
明确:可结合“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来理解,“愚”指的是热中于自己的名利而缺少应有的悲悯情怀的人。
一株集和善美于一身的古藤萝毁于愚氓之手,,十分可悲,所以这悲剧不仅仅是一株藤萝的悲剧,也不仅仅是一条幽径的悲剧,而且还是整个人性的悲剧!十年浩劫毁灭了燕园其他地方的藤萝,而这棵古藤则毁灭于“文革”结束十余年的1992年,这一场悲剧也就成了整个时代的悲剧。这种愚灭美的现实,十分发人深思。由此可见,想要形成强烈的悲剧效果,还必须深挖毁美灭美的根源。
(出示:深挖毁美灭美的根源)
总结:加强悲剧效果的写法是:1.着力刻事物(人物)之美。2.着力描写事物(人物)被毁灭的悲惨结局。3.反复渲染强烈的悲剧气氛。4.深挖毁美灭美的根源。
请同学们在借鉴这几种写法的基础上,回忆你看到过的身边破坏美毁灭美的事情,把它记述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
作者以一个真善美的坚定维护者的形象,替这死去的古藤萝发出声声控诉。锋芒直指那些无情无义的毁灭美的愚,含泪的抒情中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就是人格的力量,道德的力量。这使老师想起了这样一段文字:(出示,学生齐读)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同学们刚才朗读的这段文字就是200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白岩松说季羡林先生拥有了人格这一最高学位,这赞誉并不过分,他那悲天悯人、爱满天下的情怀让我们动容,让我们震撼。季羡林先生在文中说自己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如果对万物充满悲悯之心、关爱之情就是没有出息的话,我们也愿意做没有出息的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爱他们就是爱我们自己。
老师最后以王蒙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

上一页  [1] [2] [3]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幽径悲剧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幽径悲剧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