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第一问题从反面引入激发学生兴趣;第二问题正面探究悲剧原因明确主旨;第三问题知文论人,明确正是因为爱之切,所以愤其愚,丰富的情感充满人性的光辉。师的阅读体验在平等交流中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四、拓展延伸(选做一题)
1、说说你看到过身边有哪些破坏美,毁灭美的事,并且谈谈自己看法。
2、讲一个你所读过的悲剧故事,说说你的感受。
[设计说明:紧扣悲剧来拓展,既锻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选做一题)
1、写一写
对这篇课文的研讨还只是一个开始,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困惑?有哪些建议?请你以自己的名义给季羡林爷爷写一封信,不妨与他说说真心话。
(通讯地址:100871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系)
2、读一读
季羡林回忆文革时期的散文集《牛棚杂忆》
3、做一做
请爱护你身边的小生灵,如果发现有人伤害他们,请及时伸出你
的援助之手。
[设计说明: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少做题多思考;少做题,多实践。这也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后记:
学生能否进入文本是阅读课堂教学有无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深层
次理解的前提条件。只有读进去,才能有理解,有体验,有感悟,有思考。本篇教案设计紧扣藤萝的不同境遇下的形象,调动多种手段让学生去感知,从而学生很快进入文本,品悟内涵。在阅读与对话中理解主旨,感悟评价。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注重阅读的文化建构,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成长。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主要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理解文章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2、难点:强烈的悲剧效果。
[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作家、学者。
本文写北大燕园内,作者自家住处附近一条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的悲剧。作者把这株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全文共17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写幽径美景。
第二部分(7—10),写幽静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11—17),写藤萝悲剧。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思考:这一部分可分为几层?怎样写幽径的美景?
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第一层(1—2),写幽径自有来头,不可等闲视之。第二层(3—6),写幽径四季之美。
第二层写幽径四季之美。先交代幽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的环境,然后分从“山上”“湖中”两个方面写景物之美。写山上之美,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写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在园”。春天小花的生命灿烂,“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夏天绿阴之浓烈,“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秋天别具一格的生机,“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绿叶接天,红荷映日”的“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在分写山上与湖中春、夏、秋三季景象的基础上,文章又以一段文字合写冬天景象,突出“白雪覆盖”,松柏“绿色更加浓烈”,着意表明虽是隆冬却并无“萧索”之感。总起来看,作者写幽径之美,更注重表现的是浓烈勃发的生机。
五、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思考:这一部分怎样写藤萝之美?采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写幽径,其实是为了托出幽径藤萝,写藤萝不仅是与幽径的其他“神奇的东西”相比显得不寻常,而且与燕园的其他藤萝相比,这一棵古藤萝也显得“最得特色”。文中既有侧面烘托,又有对藤萝的正面描写。文章具体描写了这棵古藤萝“盘曲而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色,甚至还写了“袭入耳内”的蜜蜂声,真是有形有色,可观可闻可嗅,使藤萝形象立体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四。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检查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二、继续学习第三部分
思考:作者运用哪几种表达方式来写藤萝的悲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